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干田先生的长篇小说《平静的岁月》写得朴实感人,故事娓娓耐读,人物性格突出,燃起了读者心中爱恨交加的烈火,在新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人的出路、民族的出路、国家的出路。作品告诉我们人只要努力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正视人生路上的所有困难和挫折就能迈向成功。文章从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思考出发,通过对"文革"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以及"文革"期间人们复杂多变关系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文革"背景下扭曲的人性,突出了文章主题——磨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说《蝇王》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主题思想的分析,揭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这样一个主题。抨击了文明社会中发生的权利欲望、物质欲望、虚荣等不文明现象。总结出人性丑恶是导致人类所发生种种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库切小说的一个根本的主题就是关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实施以来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变化。就像库切想要通过题目直白地传达的信息一样,《内陆深处》就是国家的中心,也是一个国家本质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达对殖民时代南非的种族关系的深刻认识。从《内陆深处》中主人公玛格达与父亲性格变化过程,可以看到殖民不仅给被殖民者带来了身心的伤害,同时也造成了殖民者自身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4.
小说《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在性格上都具有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烙印。希斯克里夫的冷酷、残暴但对凯塞琳的执着的爱,凯塞琳在“自我”与“超我”之间抉择的困惑以及第二代哈里顿与凯茜的特征都体现了小说背景时代人生的扭曲与挣扎。人物性格突出了“爱”与“恨”的关系,恨是爱的异化,爱是恨的复归,同时也向人们揭示了人间爱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好人难寻》是奥康纳的短篇杰作,体现了作者一贯的暴力、救赎思想.文中主人公老祖母、"不适时宜的人"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种种行为无不折射出现代西方生活的荒诞和人性的扭曲.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能得出的唯一的一个结论就是--好人难寻.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技悖论及其后工业文明的畸形发展,导致了人性扭曲、本质异化、信仰危机和道德失序,致使人格分裂、魂如飘絮、家园失落、意义低迷等普遍性的"人性问题"日益凸显,如何重建人文精神以复归人的本质、建构合理的信念价值体系以安身立命、为人提供终极关怀并获得新的精神支撑,就成为西方哲学流派亟需求解的高难课题。就其矫治方案看,都幻想通过发动温和的心理革命以达到对科技理性的根本拒绝和对人性尊严的高端护持。但从实质上说,这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爱的呼唤"而已。唯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彻底摒弃科技异化滋生的制度根源,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所著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通过对贵族后裔艾米丽在传统与现实的矛盾夹缝中同荷默·伯隆相爱,最后毒死他并厮守其尸骨几十年的故事描写,塑造了艾米丽高傲、冷漠、孤寂、痛苦形象,揭示了她那颗作为传统社会和自我特别是清教文化的牺牲品的被扭曲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宗教和婚姻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荆棘鸟》与《红字》这两部小说中造成女主人公相似的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展现了女主人公在悲惨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意在揭示宗教和男权社会丑陋、虚伪和残酷的一面,借此体现伟大女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失去的金铃子》是一部“往事追忆型”的诗化小说,借抗战时期三峡小镇“三斗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女孩子的成长过程。小说充满了对淳朴的山乡大自然的无限眷念,蕴涵着透彻的人生感悟、深刻的人性描写,是作者于“绝望的寂寞”中对生活意义的追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杜丽娘是《牡丹亭》唯一的核心人物,这是由汤显祖运用心学生命价值观理论塑造新佳人形象的创作意图所决定的。杜丽娘这一文学形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爱情自发一择偶自由一婚姻自主三端。在她身上“矛盾”与“冲突”两相分离的情形是非常特殊的,可以称之为戏剧冲突的“《牡丹亭》模式”。《牡丹亭》严肃崇高的文化品位与戏剧冲突具闹剧的丰富性与活泼性,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祖慰 ,创作了长篇小说《冬夏春的复调》。采用复调音乐的形式来结构小说。小说的主题是“善与善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由焦水生 (冬 )、王娟 (夏 )、焦焰焰 (春 )三人的关系构成的。他们都是善人 ,但组成家庭后 ,便发生了冲突 ,带来了爱的灾难。这是一部对伦理道德问题进行新探索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称婚姻为妇女最古老的职业,其作品《十八春》中表达了对特定时代女性婚姻的轨迹和对婚姻观的诠释,透露出女性悲剧命运的意识。本文通过对《十八春》中顾曼桢和顾曼璐婚姻和命运历程的分析,以揭示时代条件下人性的堕落及其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霍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丁梅斯代尔、齐灵沃斯、海丝特主人公不同性格的分析,以揭露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相似文献   

14.
汤晓荣 《科技信息》2008,(19):275-275
本文认为,《雷雨》中,周家人身上存在着一个共性的东西:人性的错位。这在周朴园、繁漪、周萍、周冲、四风身上都表现得很突出。它显示出“天地间的冷酷”,使人产生淡淡而深广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5.
张小英 《科技信息》2014,(1):115+134
南非著名女作家纳丁·戈迪默善于以现实主义手法揭露南非种族主义的罪恶。小说《枪走火前一刻》出自其短篇小说集《跳跃》,着力反映白人压抑的心态和黑人受压迫的苦难,从而控诉种族主义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角度分析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情节设置,从而进一步揭露人性被无情的抹杀和扭曲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迟子建小说创作的背景下以民间为溶液稀释其近作《伪满洲国》 ,通过对比和文本分析诠释了民间视角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7.
唐鹏 《科技信息》2013,(24):159-159
约瑟夫.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充满了黑色幽默,被誉为"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第二十二条军规"也因此成了人类难以逾越的障碍的代名词。约瑟夫.海勒通过描写战争中的荒诞和疯狂,塑造了一个混乱、荒唐而又疯狂的美国社会形象,展示了现实社会的病态、非理性、不公、黑暗和荒诞,及其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相似文献   

18.
《红字》中,海丝特·白兰追求人间美好生活,逐渐成长为一个觉醒的新女性。亚瑟·狄姆斯黛尔只承认彼岸世界的天堂幸福,是一个深受禁欲主义毒害的牧师。在十七世纪神权统治的特定背景下,他们各自以人性或以神性为出发点,围绕爱情与情欲、真诚与虚伪、期待与背叛、新生与毁灭诸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冲突。人性与神性水火不相容;他们之间的恋情必然以悲剧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
1993年上映的电影《霸王别姬》无疑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导演陈凯歌也因此片捧回国际大奖,奠定了他在电影界的重要地位。即使二十多年过去了,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依然很高。在这部影片中陈凯歌呈现出了许多的矛盾冲突,人性的、道德的、生活的、社会的、政治的等等。所以看这部影片给人的内心冲击很大,引发的思考也是相当深刻的。关键的是透过这部影片中的重重矛盾冲突,使我们对人生、人性、道德、生活等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田园交响曲》这部作品内容、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以及宗教背景的分析浅谈了作品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作品内容本身的,以及题目与文章思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