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感染性心肌疾病中最主要的疾病是病毒性心肌炎。它的特点为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或变性坏死,心包、心内膜亦可累及,心肌炎是全身性疾病中的一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和健康青年猝死的重要原因,约10%最终演变为慢性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相差悬殊,误诊率较高,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分别于入院后2h、24h、72h、7d抽取肘静脉血对其血清中cTnI和肌酸肌酶一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浓度进行测定,同时观察其动态水平变化。结果血清中cTnI和ck-MB均升高。但cTnI较ck-MB有出现时间早,诊断时间窗更宽等特点,在评价心肌损伤敏感度方面:cTnI优于ck-MB(P<0.01)。结论血清cTnI水平可反映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程度,是一个较理想的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可作为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浅谈黄芪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 《科技资讯》2007,(25):214
中药黄芪为中药常用药,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抗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体现在对心脏及心肌等多方面的作用上.  相似文献   

4.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从改善心肌代谢、抗氧自由基、免疫、中药、纠正心律失常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治光 《科技潮》2005,(12):36-36
长期以来,崔小岱一直潜心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他自称不善言谈,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作为研究方向时,他却开始“口若悬河”:“病毒性心肌炎是导致新生儿及儿童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在儿童患的感染性疾病中,有30%的病例有心电图的改变。目前国内外学者较公认的心肌炎发展过程是:  相似文献   

6.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预后的影响。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心电图、心肌酶、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并对比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组患儿心电图、心肌酶、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舒适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心肌酶、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恩远  李满生 《甘肃科技》2006,22(3):172-173,218
心肌炎是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由于风湿热和白喉等所致心肌炎逐渐减少,原因不明,即所谓特发性心肌炎相对增多,其病因现在多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病毒性心肌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近5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8.
11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本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112例患儿的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最为多见,并常合并有心电图ST-T改变为特征的心肌缺血。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心律失常早期发现方面有独特优势,为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可靠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疗效。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宁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研究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量维生素C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优于对照组9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CK、CK-MB、LDH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血清cTnI、SV、CO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维生素C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调节心肌酶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辅酶Q10和1,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予辅酶Q10和1,6-二磷酸果糖。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程度,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与肌酸激酶(CK)比值、血清中α-羟丁酸(α—HBDH)与乳酸脱氢酶(LOH)的比值、心肌钙蛋白T(cTnT)值和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疗效更显著。结论辅酶Q10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好,可明显缩短患儿心肌酶、cTnT恢复至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等位基因与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关联性,以阐明VMC的免疫遗传学特征,并进一步探寻VMC发病中的保护基因,为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靶基因探索新途径。方法 创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小鼠模型,通过血清炎症因子IFN-γ水平、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及心肌组织MHC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反映出病毒性心肌炎与MHC多态性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在32只病毒组小鼠中,MudoEb 5检测阳性的共有24只(基因频率37.5%),MudoEb 7检测阳性的有9只(基因频率14.1%),对照组中检测出MudoEb5阳性的有 6只(基因频率9.4%),MudoEb7阳性共2只(基因频率3.1%),两种等位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udoEb 5 λ2=20.33 P=0.00 OR=13,MudoEb 7,λ2=5.38 P=0.02 OR=5.7)。结论 MudoEb5、MudoEb7基因型表达水平与COXB3的感染小鼠的病理改变存在正相关,并根据统计学分析,两种等位基因型可能为VMC小鼠的易感基因,其中MudoEb5基因型与VMC的病理相关密切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柯萨奇病毒(CV)是正链RNA病毒,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柯萨奇病毒感染人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心肌炎,病毒进入咽部大量繁殖后进入血中引起病毒血症,由血流进入心脏毛细血管进入心肌纤维,两侧心室心内膜下部位损伤极为敏感。急性心肌炎常出现于全身感染后数周,其病程可呈急性或慢性倾向,柯萨奇病毒可能从以下几方面引起人体病毒性心肌炎(VMC)。  相似文献   

13.
血清肌钙蛋白Ⅰ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Ⅰ(CTnⅠ)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定量ELISA法检测血清CTnI,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对40例病毒性心肌炎和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病例组CTnI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TnI在血清中存在时间较长,在不同病程中,CTnI异常率高于CK异常率.结论 CTnI可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室诊断指标,特别是在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有助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系统和多种不同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在病理情况下可通过经典的TGF-β1/smads 通路诱导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本文综述了高血压、糖尿病、射线损伤、病毒性心肌炎导致MF的相关机制,阐述了TGF-β1 信号通路在MF 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2009年10月诊治的68例小儿病毒心肌炎患者,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38例在单纯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CK-MB、cTnI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周后检测两组血清CK-MB和cTn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并能够快速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CK-MB、cTnI.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小鼠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心肌炎与心肌细胞凋亡和cMyc蛋白的表达的关系,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以诱发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感染病毒3~35天后,VMC检出率为91.67%。应用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发现,感染鼠心肌中有细胞凋亡和cMyc蛋白的表达,二者阳性率分别为78.33%和81.67%,凋亡细胞阳性指数(AI)范围在34.14±11.56~26.41±10.2之间。细胞凋亡和cMyc蛋白可能参与VM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的病毒病原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的病毒学说提供佐证,并指导今后的工作.方法:收集、整理及分析该病以往研究资料.结果:用组织分离法和动物分离法,已先后从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外周静脉血、粪便和心血等460份标本中分离到53株柯萨奇病毒(阳性率为11.5%),并对部分患者和健康人群作了血清学调查.结论:云南地方性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新的地方性心肌疾病,其病毒病原有待于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技术在评价病毒性心肌炎(virus myocarditis,VMC)患者左室非同步性及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确诊VMC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进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图像经常规处理重建后应用专用软件(cedars quantitative gated SPECT,QGS)分析,获得相位标准差(phase standard deviation,PSD)、相位直方图带宽(phase histogram bandwidth,PHB)、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结果:VMC组与HC组相比,PSD、PHB、EDV和ESV显著升高(P<0.05);LVEF显著降低(P<0.05);PSD或PHB异常的心肌炎患者左室功能明显低于PSD或PHB正常的患者(P<0.05)。结论: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技术能有效地评价VMC患者左室非同步性,并为可能发生心功能受损的VMC患者提供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麻醉开胸犬经12指肠灌注给予心肌宁药粉,大剂量组1g/kg,小剂量组0.4g/kg,30分钟后可显著降低冠脉阻力,并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左室内压,左室舒张未期压和±dp/dtmax,增加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和心搏指数,并减少心肌氧利用率和耗氧指数。对心率和心电图无明显影响。综上所述,该药可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并增加心肌供血,虽然减弱心肌收缩力,但不减少CO,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将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诊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临床护理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人性化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等临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62.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人性化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中实施具有显著的效果,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