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编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澄清和梳理吐蕃时期的文献翻译和文献编纂史中的疑难问题,是整个藏文文献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难题。藏文史料中明文记载,公元4世纪印度佛教和医学文献正式传入吐蕃;公元7世纪几十部文献正式翻译成藏文,并编纂成《观自在显密二十一部》丛书;公元8世纪编纂多种《十万般若》丛书;公元9世纪,将历经两个多世纪翻译的经典文献,先后编纂为三大目录体系。这些吐蕃时期翻译的文献和编纂的丛书,以及三大目录,大部分收入到《甘珠尔》、《丹珠尔》中。文章梳理了吐蕃时期不同阶段的文献编纂史,还引用大量可信而详实的藏文原著中的资料,对当今部分学者的某些误解和质疑进行了纠正和解答。  相似文献   

2.
吐蕃时期翻译的印度英雄史诗《罗摩衍那》在藏族传统文献中频繁出现.文章搜集了藏族传统文献中有关罗摩故事的记载,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评析,并阐释史诗的藏文文献价值和题材的典型效果,以及该命题在藏族传统文学研究和印藏文化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弟吴宗教源流》是一部研究吐蕃历史文化方面比较重要的藏文史籍,深得当今藏学界的青睐,已成为研究藏族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文章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就《弟吴宗教源流》对吐蕃远古史、吐蕃史、史学史及分裂割据时期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史料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吐蕃王国成立史研究》是山口瑞凤所著的关于古代西藏史的藏文史料论著,介绍了自19世上半叶至20世纪中叶一百多年的西藏古代史研究概况,并详细论述了各个时期、各个论著的特点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家李洪文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唐标铁柱背后的故事》,以公元7世纪南诏地方政权与唐朝和吐蕃的角逐及分合为背景,以合乎历史的传奇、关乎情理的荒诞、关爱本我的生命、和谐共生的自然和朴实生动的文风,再现了那段时期的民族融合和平民百姓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吐蕃大臣名号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汉文史籍中记载了众多吐蕃时期的历史人物生平及名号,但汉文所载名号与藏文实际名号差异较大,给藏族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文章根据古代汉藏著名史籍及吐蕃语言特征、汉藏翻译规律等,对古代汉文史籍中吐蕃大臣名号的由来及变化进行考证,以利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7.
清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时,对不符合清王朝统治需要和价值标准的大量有价值的文献摒入存目,为抢救和保存文献,组成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出版委员会.编纂工作以"尊重历史,保存文献"为总方针,普遍调查,尽数收集;剔除重复,精选版本;原版影印,整旧如旧.编纂成极具文献价值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藏学家王尧先生,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联合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曾任奥地利维也那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美国西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吐蕃敦煌文献选》、《西藏文史考信集》、《宗喀巴评传》、《水晶宝矍》、《藏戏故事集》、《西藏萨迦格言译注》、《藏学概论》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历史文献类、语言类、宗教类、文化艺术类等藏学专题论文数百篇并主编相关学术出版物。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史(吐蕃)、藏传佛教及敦煌古藏文。文章围绕王尧先生主要藏学学术生涯,概览其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及学术思想,意欲管窥新中国藏学的发展,展现以王尧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藏学专家,对于中国藏学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五大历数书汇编》是印度早期一部非常重要的数理天文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公元6世纪以前印度本土天文学以及传入印度的域外天文学的主要内容。文中详细考察了收录在《五大历数书汇编》中的《太阳历数书》、《宝莉莎历数书》和《罗马伽历数书》中的月亮中心差算法,并与公元6世纪之前的《乾象历》、《景初历》和《元嘉历》等3部中国历法中的月亮中心差算法进行比较,揭示了公元6世纪之前印度和中国天文学家处理月亮不均匀运动的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西藏大学学报》2014,(6):203-204
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的迁徙、内部整合与分化是古藏文吐蕃地名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民族史视野审视古藏文吐蕃地名、部落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与唐朝及其他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有密切的关联。吐蕃地名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符号,对以后藏族地名文化产生了比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影响,要了解吐蕃时期地理历史语言,可从地名入手从事论证研究。同时,想考证近代藏族各类地名的来源含义,也可以从吐蕃地名查找其根源。  相似文献   

11.
高瑞,又名聂贡·关却才旦,藏族当代著名学者,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发表《桑叶寺碑文考释》、《敦煌古藏文吐蕃法制初探》及《甥舅会盟碑新探》等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长庆会盟碑与蕃唐关系的演变》、《唐蕃古藏文文献诠释》等学术著作,在藏学界享有颇高的声望和影响。他曾先后担任西北民族大学校长和中南民族大学校长之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藏文文献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文章主要围绕“唐蕃甥舅会盟碑”的碑文内容、年代、历史背景及其作用等学界争议较大的疑难问题,向高瑞教授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2.
《五部遗教》中的《神鬼遗教》是一部伏藏文本,学界对其内容来源的研究仍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文章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神鬼遗教》是由金刚普巴橛的历史与莲花生入蕃事迹结合而成的一部伏藏文献。文中关于莲花生和金刚普巴橛的叙事母题最早可以追溯到敦煌吐蕃历史文书P.T.44号,而《神鬼遗教》的8-16章中莲花生与夜叉“郭玛卡”的斗争又与辛饶弥沃传记《塞米经》的11-12章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都是佛魔斗争母题的再现与重构。莲花生进入吐蕃后降伏各地鬼神的叙事模式,在敦煌文献P.T.307和《娘氏宗教源流》《莲花生本生传·赤铜洲》中能够找到与之相应的母题。因此,《神鬼遗教》的史料来源是多元的,其内容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纪以前的文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玉树地震灾区藏文文献遗产的特点和受灾实况,文章从建设藏文文献数字化基地、组建藏文文献专业人才库、搭建州县际联席会议平台、成立国家级古籍保护单位和出版地方性典籍文献丛书等几个层面,探讨了藏文文献遗产保护机制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试谈《格萨尔》中的藏密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佛教在藏地的弘扬和传播,大体分为两个阶段,藏文史籍把它称作“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佛教,是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代,佛教初入吐蕃始,直到九世纪朗达玛赞普“灭佛”止,中间大约经历了近二百年时间。后弘期佛教,是指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佛教,传延至今,也近十个世纪的历史了。但不管是前弘期佛教,还是后弘期佛教,都是以弘传修持密乘教法为重点的,今人把它通称为“藏密”。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长期以  相似文献   

15.
<正>《孝经文献全编》共66册,由刘欣主编,巴蜀书社2021年1月出版。全书囊括了海内外《孝经》类200余种代表性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上起战国魏文侯的《孝经传》辑本,下至民国时期的刻本和注释本,以及新出土的敦煌吐鲁番《孝经》写本14种。本套丛书根据作者年代厘编分类,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历代关于《孝经》的刻本及其研究著作,堪称历代孝经学编纂的标志性成果。本书与已有成果相比,具有以下编纂特色。  相似文献   

16.
日本学者通过对敦煌古藏文禅宗文献的研究,证明某些中原地区的禅宗文化被译成藏文,传到了吐蕃;有些藏文佛教文献直接译自梵文,而非自汉地传入,从而推进了对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禅宗的研究,领先于国际敦煌学界。  相似文献   

17.
《语合二章》是西藏翻译史上的第一部翻译理论文献,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章通过对《语合二章》中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作品问世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的介绍,简述藏民族早期文字翻译活动开展情况、翻译成果、形成的翻译理论,力图概括、梳理和总结西藏早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并与西方古代翻译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Brian Tracy 是世界上最杰出的销售培训师之一。他被一些领导性杂志如《销售和销售力》称为“销售领袖”和“激励超星”。他是许多畅销录像节目的作者,这些作品来自商业培训丛书的会员。诸如:《销售心理学》、《询问你的成功之路》、《关系销售》、《销售人员的时间管理》、《消费者的生活》,以及《服务美德》。你可以在最新的商业培训丛书目录中发现 Brian Tracy 的作品,这些目录包括14部系列“有效经理”,杰出的30部系列“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丛书广录》是一部大型古籍目录,为研究者提供了较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源信息和检索途径,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因各种原因偶有著录失当之处,如作者姓名错讹、书名信息错误等。本文作者就其所见,一一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20.
<正> 藏族自公元7世纪创造文字以来,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为己所用。不但将汉族的不少作品译成藏文,而且还将印度的不少佛教经典和文学作品也译为藏文,从而为丰富、发展藏族的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据说,第一个把印度的驰名于世界的抒情诗《云使》翻译成外国语译本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藏族。阅读、欣赏这部藏译文,既可以提高我们在文学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