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学术精神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正面临着认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上的双重困境,主要受到知识民主化和学术资本主义的严重冲击。为秉持大学精神文化之鹄的,需要坚守和发扬大学哲学性格。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的发展策略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理念,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大学志趣,塑造理性的大学学术精神,并在开放过程中变革大学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的大学,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由于盲目崇外迷失自己,由于学术附庸于行政,由于职称评定本末倒置,由于人才培养拔苗助长,由于大学教师不能安居,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而注重功利,不能沉淀和凝聚自己应有的精神,不能用大学精神去引领社会潮流而反被社会潮流所左右,从而失去应有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失去思想核心和灵魂,导致大学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突出文化育人的理念,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更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赋予的历史责任,就需要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精神为手段,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寓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以人才培养为共同目的,将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大学精神进行历史回顾,有助于我们明确方向.在任何时代谈及大学精神的建构时,不仅要立足于当时社会的需求,更应去探讨为何要实现、如何实现这样的大学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社会和大学本身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论述道德教化、良知哺育和价值传承构成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的重要路径,提出莆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大学精神展开,重视通识教育,形成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6.
大学自治是大学生存的逻辑前提,是大学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精神和特色的坚实保障。尽管大学自治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实现程度不一,但大学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这一精神追求。重新审视大学自治的价值并为其实现提供合法的制度保障,对大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是一种立足于大学教育的主体性实践。张扬并涵养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高层次的精神理念与境界。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精神及其建构有着特定的内涵和规律,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凸现和彰显学校的主体地位和精神,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营造具有师范特色的校园文化,培育学术与创新精神,是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建构和高扬大学精神的根本任务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最重要最深刻的内涵。大学精神对于提升人的层次、弘扬人性、铸饭人格,培育自由自觉意识和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培养大学精神,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必须摒弃一切向钱看和盲目追随社会热点或把学校当成单一化、规格化人才生产工厂的错误观点,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建立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学需要确立追求真理的治学精神、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和尊重人文教育的精神。阐述了大学精神的要义,探讨了图书馆文化的价值,提出了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图书馆文化价值功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赵兰 《科技信息》2014,(14):124+134
大学精神在大学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引领、激励、凝聚、定向的作用,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提供价值导向、信念意旨和方法指导。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彰显路径包括:树立正确的大学理念,突出大学特色;强化大学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提升师生主体素养凸显人文关怀;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刘红娜  龚飞 《科技信息》2009,(4):188-188
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得出大学体育与大学精神中的科学精神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结论。提出了要将大学体育教育明确地上升到精神层次的观点,为今后的大学体育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缺欠了一种灵魂性的内核,而这种灵魂性的东西正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度影响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和信仰,是大学德育的终极追求。培养和造就既具有民族传统美德.又具有现代观念和超前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大学德育和大学精神的共同目标。只有丰富高校德育内涵,重构和弘扬当代大学精神,才能提升德育的时代感和生命力,最终实现德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大学体育教育的研究,得出大学体育与大学精神中的科学精神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结论。提出了要将大学体育教育明确地上升到精神层次的观点,为今后的大学体育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包含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大学有其自身的文化性格,它是以传承、传播、研究高深学问为本能,以包容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为动力,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塑造出自己稳定的文化品格。大学文化性格集中体现在大学的精神上,并通过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对知识的深厚拥有以及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内在地决定了大学教师是一个集学者、师者和知识分子于一体的社会角色。大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他是一种学术精神、人文精神和公共精神的担当者和体现者。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这三种精神之间不断交流、不断对话和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教师是连接三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精神存在一定的内在相通性,井冈山精神与井冈山大学的精神则尤其如此。井冈山精神可以而且应该内化为井冈山大学的精神,并转化为办学的巨大力量。培育和铸造井冈山大学的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化的“井大精神”来指引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由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大学文化的集中表现。大学精神的本质可以概括为自由、独立、民主、科学等等,但是,其灵魂则在于自主创新。主要包括知识的自主创新、思想的自主创新、体制的自主创新和人格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精神存在一定的内在相通性,井冈山精神与井冈山大学的精神则尤其如此.井冈山精神可以而且应该内化为井冈山大学的精神,并转化为办学的巨大力量.培育和铸造井冈山大学的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化的"井大精神"来指引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生力量,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增强竞争力和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跨越式发展,培育大学精神成为当务之急。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卓越人才,建设校园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等,这是培育大学精神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教育应该自觉适应时代要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中国今天的大学教育,必须把现代人格的塑造作为首要的课题。大学精神是引导学生的核心价值理念。独立和创新是大学理念的恒常追求。在大学理念的实践展开中,应切实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是大学生真正实现现代人的素质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