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传统堆肥周期长、有机质降解效率低的问题,将耐热复合菌剂接种于餐厨废弃物高温堆肥中,研究其对有机质降解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耐热复合菌剂有利于:有机质降解,堆肥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尿素芽胞杆菌属(Ureibacillus)相对丰度的提高,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对有机质降解的影响最强;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尿素芽孢杆菌属(Ureibacillus)相对丰度的增加以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的降低促进了有机质的降解。因此,接种耐热复合菌剂可以提高高温堆肥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柑橘黄龙病发病组织除病原菌韧皮杆菌外,还可能有影响黄龙病菌生长的伴生细菌。利用LB培养基和橙汁培养基对黄龙病株脐橙叶片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未培养和培养后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类鉴定以及菌群结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未处理叶片中Anderseniella属占90%以上,LB培养基中的优势菌属是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而在橙汁培养基中培养后,肠杆菌属和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是优势菌属。3个样本中共有的菌属有11个,且未培养样本中有12个特有菌属。脐橙黄龙病叶片内生菌经培养后,菌群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且不同培养基对菌群结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黄龙病菌伴生菌的筛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发酵蔬菜中分离到乳杆菌DMDL 9010,将此菌与LCR 719、LB 1.83、ST 1.204和LP 8140等4株乳酸菌用于MRS培养基体系中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24h后发现,DMDL 9010的降解效果最好并具有显著性(P≤0.001).利用16S rDNA将鉴别的范围缩小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或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生理生化实验将DMDL 9010鉴定为戊糖乳杆菌.但在后续的PCR中无法得到戊糖乳杆菌的特异性条带.通过分析两种菌的基因组序列,发现它们都具有编码L-乳酸脱氢酶1的同源DNA序列(ldhL1),序列相似度达到90%.同时这段同源序列上下游片段序列相似度较低,其序列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别依据.对DMDL 9010的L-乳酸脱氢酶1基因上下游900bp左右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分析,DMDL9010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4.
结合形态学和16S rRNA 基因测序的方法,对一株溶藻细菌 M T22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 M T22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产芽孢.在LB平板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圆形.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序列同源性达99%.  相似文献   

5.
对山东省某酒厂大曲中的微生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曲中的主要微生物分属于细菌的六个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酵母菌的四个属:酵母属(Saccharomyces),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汉逊酵母菌属(Hansenula),球拟酵母菌属(Torulopsis);霉菌的五个属:红曲霉属(Monascus),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犁头霉属(Absidia),其中霉菌的数量最多,细菌次之。  相似文献   

6.
菌根辅助细菌(MHB)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为探讨MHB对土传病原真菌的生防功能,采用离体平板对峙和活体接种的方法测定了4株MHB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离体平板对峙测定中,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HB12、HB59菌株和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HR10菌株对苗木猝倒病病原丝核菌(Rhizoctonia sp.)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短小芽孢杆菌HR10对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达85.58 %;蜡状芽孢杆菌HB12和HB59、短小芽孢杆菌HR10、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HR15对苗木猝倒病病原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均无抑制作用。将筛选获得的短小芽孢杆菌HR10进行活体松苗接种,结果显示,经HR10菌株处理后的黑松苗木其猝倒病的发病率仅为15 %,病死率也低至10 %,而单接种病原丝核菌的对照黑松苗木的发病率则高达80 %,病死率为65 %。说明菌根辅助细菌(MHB)除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外,对某些植物土传病害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酸乳饮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除两种发酵剂乳酸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以外,其中酵母主要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ve);细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霉菌主要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在酸乳饮料腐败变质过程中,其中的微生物数量、酸碱度及含糖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EM菌液对降低猪舍有害气体含量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EM菌液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的简称,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出来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是由乳酸菌群、光合细菌群、酵母菌群、芽孢杆菌等10个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高效活性菌剂。EM菌液是一种微生物制剂,不含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作为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发酵品质与细菌菌群的影响,以新鲜苜蓿为原料,分别添加植物乳杆菌YX(LPI)或ZZU A341(LPA),以无添加剂为对照组.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发酵品质,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贮60 d后,与对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制酒废水替代成本较高的传统培养基进行细菌型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并对5株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无机氮源可以作为细菌生长和絮凝剂合成的外加氮源,促进细菌的生长和絮凝剂的合成,5株细菌都在C/N15∶1~25∶1时有度为9000mg/L。X15经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特征初步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对来自8名胆石病人的8份胆固醇结石和4份胆汁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DGGE结果显示,胆固醇结石中细菌含有Enterococcus,Pseudomonas等13个属细菌,其中Pseudomonas检出率最高,Klebsiella和Bacillus两个属细菌含量较多;胆固醇结石中6个属细菌在胆汁中也检测到。不同病人之间胆固醇结石细菌群落结构高度相似,但胆汁相似度较低;胆固醇结石中细菌群落结构与胆汁细菌群落结构最高相似度仅为38%,胆汁中细菌种类虽与胆固醇结石有同源性,但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因此,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细菌种类有一定偏好性,不因人而异,临床上对这些细菌的控制将有利于抑制结石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PCR-DGGE研究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DGGE技术对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厌氧复合床中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厌氧复合床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丰富,距底部3m以下种群最多且相似性较高,3m以上的填料层部位微生物种群明显减少,除产甲烷菌为主外,污泥床层与填料层中分别有不同的优势菌种与产甲烷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河流微生物与污染物的互作关系,为河流污染治理等相关研究提供新途径。创新要点:研究选择的目标河流是报道较少的辽河二级支流,该研究对于了解支流污染特别是东北地区河流污染有重要的意义。将分子生态学技术应用于分析不同污染程度的河流底泥微生物变化,建立微生物种群变化和污染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方法:选取沿条子河的8个代表性区段,分析河水和底泥中重金属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不同河流区段内真核和原核微生物种群变化,解析河流中污染物对底泥微生物的影响,建立微生物种群变化和重金属污染的互作关系。重要结论:重金属污染物的存在能抑制底泥中微生物生长,仅少量具有较强抗性的微生物存活(见图4);有机污染物的增加使对重金属有较强抗性的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大量繁殖(见图2~4),从而大量消耗溶解氧,导致好氧微生物死亡和河水自净能力退化,最终引起水质恶化。由此可见,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变化有很敏感的响应,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环境污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咖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变化及它们的代谢产物如酸等引起的发酵体系变化将直接影响着咖啡的最终品质。本文首次对云南小粒咖啡湿法发酵体系中的pH值和8种有机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分离和鉴定了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种类。结果发现在整个发酵过程中,pH值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本文所测pH值变化与利用HPLC法检测的有机酸草酸、乙酸、乳酸含量变化规律相吻合,而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和丙酸基本上保持不变,其中丙酸含量最低。在20℃下,结合发酵过程中的pH值,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对整个发酵过程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发现存在大量的产果胶酶的细菌,包括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冰核活性细菌Erwinia herbicola、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等,并对分离、鉴定出来的细菌在发酵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运用16S rDNA克隆文库技术分析研究了塔河油田高温高矿化度超稠油油藏中的细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藏温度100~130℃、地层水矿化度26×104mg/L、地面原油黏度10×104mPa.s的油藏环境中,存在丰富的细菌群落,其中包括Candidate division OP菌、盐单胞菌(Halomonas sp.)、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和油杆菌(Petrobacter sp.)等具有耐温、耐盐和降解原油的生理生化特性的菌群,同时还存在大量未培养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6.
取自潮间带的污泥分别在不同温度下(80、100、121,℃)进行热休克预处理,富集产氢菌群并测定其产氢量,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混合菌群组成.结果表明:3种热处理条件下混合菌群的产氢量都要高于对照未处理菌群.DGGE图谱表明,与80、100,℃热休克处理混合菌群相比,经121,℃热休克处理富集的混合菌群,其电泳条带最少,测序结果发现该混合菌群中包括产氢菌Clostridium sp..从该混合菌群中纯化并鉴定了1株产氢菌株Clostridiumsp.T7(登录号HM104461).培养温度对菌株T7产氢有一定影响,温度在25~55,℃范围内菌株Clostridium sp.T7都能产氢,最适产氢温度是35,℃.  相似文献   

17.
一株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离筛选耐高温的纤维素高效降解菌,从鸡粪蘑菇渣高温堆肥中取样,采用滤纸富集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滤纸条培养基和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进行初筛培养、液体发酵测定纤维素酶活法进行复筛培养,利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法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分离筛选到1株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XD-3.该菌株在50 ℃生长良好、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力达6.14±0.37 U/mL.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菌株XD-3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遗传背景差异较大、解钾性能稳定提高的候选菌库,选用课题组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L18(Bacillus cereus,KF494191) 为出发菌株,对其分别进行亚硝基胍(NTG)和紫外(UV)诱变处理,经四苯硼钠-季铵盐显色初筛,摇瓶发酵复筛,获得42株解钾能力显著增强的突变株,其中:诱变株L18-NTG-151和L18-UV-68发酵液钾质量浓度分别为126.74,121.69 mg/L,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63.64%和57.12%.结果表明亚硝基胍和紫外线诱变处理能显著提高蜡样芽胞杆菌的解钾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型复合生物肥料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宝恩  王继雯  甄静  慕琦  周伏忠 《河南科学》2010,28(12):1557-1560
针对生物肥料的增产效果和应用前景,分别筛选得到了固氮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N 9)、解磷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P 3)、解钾胶冻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 K 2),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比.发酵液用草炭吸附后,复配含氮、磷、钾养分的化学肥料,通过转鼓造粒成型技术制成颗粒状生物肥料,芽孢形成率高,活菌数量足.田间实验表明,该肥料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油页岩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同时筛选出适于油页岩PCR-DGGE的最佳引物,采用改进SDS高盐提取法,提取抚顺西露天矿油页岩微生物总DNA,并用968F/1401R,338F/518R,341F/907R和1055F/1406R,对16SrDNAV6-V8,V3,V8和V9区进行PCR-DGGE分析.结果表明,4组引物均能较好扩增出目的基因,但不同靶序列对多样性检出有显著影响(P<0001);与其他引物相比,968F/1401R和338F/518R获得的指纹图谱物种丰富度更高,检出细菌类群更丰富,较适合油页岩样品.油页岩细菌群落组成较简单,优势细菌包括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同时还有假单胞菌目和肠杆菌目尚未被鉴定的一些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