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美籍华人学者叶维廉先生的比较诗学理论,从语言和美学两个向度显示出中西诗学理论的差异:西方文化以逻辑推理把握世界,东方则通过具体经验体悟世界。西方诗歌传统主要是表现智性认识.而中国古典诗歌重在形象感受。东西方文化发展存在错位现象,英美现代诗具有与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学和语法上"汇通"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刘勰的“神思”说置于中西总体诗学发展语境中,与西方古今论者相应范畴的见解做具体的比较研究,从而阐明从创作特殊思维这一理论命题的提出到创作特殊思维的意义、特点、内在机制的认识,刘勰都远远早于西方论者提出了深邃且较全面的认识。这些早出的创见对世界诗学的贡献是不应低估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诗学在我国作为一种文学新论的提倡,是西方话语嫁接后的本土再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论的激活与再生,是文学理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历史现实基础、学理建构的思路及学理要义的认识等方面中西文化诗学均存在一定差异。而作为一种实践模式的运作,文化诗学关键在于双向建构中激活传统。其要点在于:重建语境,再现诗意的自觉追求;让古与今,继承与创新形成张力,促成"通变";积极主动参与到世界文化多元共存与重组的新格局中。  相似文献   

4.
云间诗派全盘否定宋诗,暴露出诗学上的盲点。明末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与随之而来的天崩地陷的易代之变,又促使云间诗人扬弃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诗学上呈现较大新变,主要体现在:写真尚实,刺讥当时;英美雄美,合之双美。  相似文献   

5.
“文化诗学”在学理上有多种思想来源,较难对它进行理论定位.可如从其批评实践上,则能看出它有三个要义:一是注重大众性情;二是注重话语权力;三是注重震颤效果.对历史现实的关注是其批评观的重要表现,循着知识话语的权力走向,瓦解历史与文本的界限,产生了各种撼动常识层的功效.“文化诗学”在学术系谱上多种倚靠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灵活性,在表层上似乎适合中国语境,可实质上由于中国文化没有能产生真正结构力量的知识生产主体,“文化诗学”的操作观仅有启发作用.但以这种启发过程为契机,其牵动的思想方法特别是追溯话语权力的走向却又能告诉中国学人还有许多深层次的基础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6.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冲破固有文学观念的樊篱,建立起一种以文本的诗学形态为起点的解读方式,提出了鲁迅杂文诗学研究的新方法,展现了鲁迅杂文艺术世界的广袤和精深,多方面更新了人们对鲁迅杂文的认识,在鲁迅杂文研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伴随着理性世界的转变,人们的感性世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所谓的魏晋“深情”。这种以知识分子为情感主体的“深情”,既不同于《诗经》时代原发性的“民情”,也不同于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性情”和道家“有人之形而无人之情”的“天情”,它是知识分子个体生命意识觉醒之后于天地宇宙中寻求心灵安顿和精神自由的情感,即人生和宇宙合而为一的生命超越之情。正是这种魏晋“深情”,把中国诗学引向强调“神与物游”和“情景相生”的抒情道路,并深深地刻上了宇宙情怀。  相似文献   

8.
正如朱光潜《诗论》抗战版《序》所说:"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刘彦和的《文心雕龙》条理虽缜密,所谈的不限于诗。"我国现代特别值得注意的诗学理论著作当推著名诗人艾青撰于三十年代、而于1941由桂林三户图书社出版的《诗论》。该书包括《诗论》、《诗的散文美》、《诗与宣传》、《诗与时  相似文献   

9.
如今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人们对定义的争论似乎还没有停止的迹象,特别是我们中国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可以说还是众说纷纭。那为什么一个已然存在了百年的学科,其定义如此难以确定?在纷繁复杂的定义之争背后,其实掩盖的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困惑,而这正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要能长久存在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诗学"是一些学者倡导的文艺学"新学".作为一门子学科或文学理论的形态之一,人们自然要考虑其学理依据.它与文化的关系如何以及在此关系上它自身应该定位于何处?它与相关学科参照内容的关系也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梳理.笔者认为"文化诗学"是一种建构,更是一种限制.这种限制是双重的,既是对科学主义研究滑向唯形式危崖的限制,也是对文学的文化研究不至于因过量的泛文化杂合成为危及诗学的一种无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院学报》2021,(3):90-96
对于以西释中的阐发式研究而言,钱钟书中西互证的诗学研究理路具有重要的纠偏意义。其最终旨归是以正视和尊重差异性为前提的"打通",即通过中西诗学的交流对话凸显出"万殊"之处背后的"一贯"之理;其实现途径是超越了中西比较层面的"比照",即将中西诗学话语聚合于同一平台之上,使其围绕着相关话题自然而然地产生碰撞和互动,实现理论上的升华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师院学报》2017,(1):154-156
《文化诗学:理论建构与实践策略》一书不是对"文化诗学"的一般性概说和介绍,也不是对目前中西方文化诗学研究的评介,而是对文化诗学理论层面的一种可行性的建构。全书以"审美性""语境化""双向建构""整体观"四个关键词为切入点,提纲挈领,紧紧围绕在文化语境下文学审美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路径展开研讨、论述,不但对文化诗学理论的可能性进行了较有建树的阐述,也为文化诗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诗学研究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做出新的应对,在文学艺术研究中运用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重视文学艺术与语言、神话、宗教、历史、科学关系的研究,正在使文学理论研究焕发出又一个青春.王维诗中"空"与禅的合璧,不仅是一种诗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明晰、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文化诗学”,在最先举起这一理论旗帜的美国,至今也还处于正在建构或尚待建构的过程之中。我国对于“文化诗学”的理论探讨,更是近年来才开始起步的工作。就在这样的国内外学术态势下,《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和福建漳州师范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我国第一次文化诗学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全国性、小规模、高层次的学术会议。中心议题是:文化诗学的理论特色、学术空间和研究方法。这次盛会由漳州师范学院文化诗学研究所承办,由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协办。会议于 2000年 1…  相似文献   

15.
从七十年代末比较文学在我国正式建立、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开始,建立中国学派的呼声就一直不绝于耳。所谓“中国学派”,乃相对于注重影响研究的“法国学派”与注意平行研究的“美国学派”而言,不少学者还设计勾画出了它的形态:一要以中国为主,按我们的需要对国外的东西加以吸收或摒弃;二要反对欧洲中心论,要把东方的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文学精华纳人东西方的比较,等等。可如今二十年过去,这呼米呼去却有点像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等着等着,报上的文章变成了谈论对下一个世纪比较文学的构想,而中国学派究竟如何能出现,好…  相似文献   

16.
论黄庭坚诗学实践的基本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诗学实践课题”这一概念,并论述其内涵。文章认为黄庭坚诗学实践的重要特点是面对诗史、自觉地寻找诗歌发展史中的课题。这种自觉的课题意识使黄庭坚能够于中唐以降各派诗学取其所长并矫正偏差,达到了新的融合,使诗歌发展史复归本位。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学范畴多来源于观人学。“英”、“雄”、“英雄”就是其中之一。观人学的标志性著作《人物志·英雄》从语义发生学角度阐释“英雄”概念,将人的才性析解为聪明(英)、胆力(勇),认为“圣人淳耀,能兼二美”,达到“化境”。古代诗学的“英雄”及其衍生范畴如英分、雄分、诗胆、诗力、魂魄、变化乃至于“才胆识力”等,都是在运用观人学原理探索诗歌规律中不断升华与深化的,反映了中国人的英雄崇拜意识与生命意识,从而使得古代诗学更加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注,在党代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拥有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写进了工作报告。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站在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知识产权方面所作出的总体战略谋划。这一战略谋划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专利战略是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抓紧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就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19.
台湾歌词在所构筑的家园意识和故乡憧憬中,承载了强烈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的感情信息.无论是本土的"孤儿意识"还是外省的"羁旅意识",在歌词的创作语境里,都是在放逐的意义上继承着中国文学与中国的传统.无根的浮萍,在这里可以找到暂时的灵魂的栖息地.它既是特定时期精神飘流的象征,又构成了放逐诗学中的一种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20.
清末诗论家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诗学方法论层面,朱庭珍“学悟一贯”、“密参细求”的诗学方法,主要接受自严羽的由“学”、“参”而“悟入”的为诗方法;诗学认识论层面,受严羽“学诗者以识为主”、“自家实证实悟”、“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等强调主体诗学审美判断力思想影响,朱庭珍提出“以我运法”观点,认为“诗中有我,乃可谓之真诗”,强调要“别铸真我”;诗学审美创造论层面,他的“诗以超妙为贵”、“妙合自然”、“化境神工”说是对严羽“诗而入神”、“诗有别趣”、尚“意兴”、追求“自然本色”等美学旨趣的发扬和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