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关键,而通过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可以提高全国居民总消费水平,从而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针对造成农民收入下降的原因,应该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给予农民生产补贴,培育农村市场,加大对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以保证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入世后,面对国际农业生产大规模集团化的严峻挑战,我国农业应从传统小规模个体生产方式中走出来,重组农业生产方式。处于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大转型、再调整的链接时刻,科协应该随应形势需要调整农村科普工作思路,除继续承担着向农民传播科学信息、科学技术外,还应引导农民建立起农业生产科学化管理、科学经营的思想,广泛建立起社会化组织、大经营、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科学体系观念。同时引导相关技术协会组织为农业生产产业化转变服务,并且向国际化功能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乡乡目前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现有农业生产模式严重制约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农村合作化组织以整合农村的人力、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一个适合西乡乡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秸秆——秸秆饲料——猪——沼——农作物/生活能源。  相似文献   

4.
在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竞争日趋明显、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趋势面前,我们必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不断地提高农副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上的科技含量。组织实施辽宁省农民科技经纪人示范工程,就是要通过农民科技经纪人的纽带作用,把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广阔的农业生产领域。为此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精通技术、市场、管理的农民科技经纪人。  相似文献   

5.
《定西科技》2006,(3):11-14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加之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已明显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科技人才与农村、农业和农民严重脱节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制约,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不够,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应用.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持和服务,影响了农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加之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已明显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科技人才与农村、农业和农民严重脱节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制约.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掌握不够.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宣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的倡导下,浙江省科技厅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科技下乡活动,是科技信息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户、农村之间有效传递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科学知识、科技信息的通道,是加快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农村创新科技进程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技下乡服务,能更好地向农民传播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帮助农民提高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培育、开发农村信息市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帮助落后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  相似文献   

8.
农业推广体系是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员相结合而成,它担负着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工作。把农业技术普及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针对乡镇企业已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时期的特点,池州市科技部门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发展,重点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培育和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合理的利益返还机制和模式,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业技术的转化率、覆盖率和到位率,促进"两高一优"农业的健康发展;围绕密集区建设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商业、建筑业、运输业、生活娱乐业、中介服务业和金融、保险、咨询、信息等服务,广开就业门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教育面临着农民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投入不足;农村环保宣传和环境法制不够;农村环保重视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等形势,十分有必要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及弥补当前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的需要,更是促进农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根本需要。以“两型”建设为视角,为优化农村环境教育,可采取如下举措: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教育形式;创新环保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科学指导,推广农业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是当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全面奔小康的关键。在当前农业科研与市场接轨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农业科研单位建立起促进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 一、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分析 1.激励机制是现阶段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科技奖励等各类政策是农业科研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而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技术培训与农函大(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教育直接服务于“三农”,旨在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让农民树立科技意识,掌握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培养出具有现代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3.
农村的供水工程是农民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田的灌溉的重要保证,是民生工程。它对农民农业的生产也有促进的作用。因此农村农民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经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保障水利工程正常的运行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关键点。本文针对农村水利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霍邱县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发展农村产业等方面下功夫,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彦生 《科技咨询导报》2009,(24):161-161,163
近年来,在农民生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用油,用电、用气也随之增加,再加上农村地域大,人口多,经济条件差别较大,导致了农村发生火灾的频率不断上升,农村火灾形势十分严峻。为有效改善农村火灾多发局面,不断提高农村消防工作水平,本文借新《消防法》颁布和实施,针对当前农村消防安全形势,提出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科技进步为“三农”提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近日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农村始终是难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改变和提升传统的生产方式,为此,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将科技直接导入农村。文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多层次、多途径地实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工程,不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懂法律的新型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等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多层次、多途径地实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工程,不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懂法律的新型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农村信息化,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公共管理服务及农民生活等各方面实现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持续改善,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这与信息技术在农村中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为我省科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特别要以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为核心,逐步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同时加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和示范,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对农民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培养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