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研究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咨询系统,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图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研究基于上述数学模型的数据库建立方法和相应的算法设计,和以Dijkstra算法为基础的最短程乘车和最少换乘的最优化乘车路径的城轨线路查询系统算法;最后简要介绍了按此想法设计实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查询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研究城市道路网络特征基础上,建立城市道路网络模型及其数据库,应用一种改进的Dijkstra算法对城市道路进行最短路径查询,该算法是从起点和终点分别用二叉树按起点到终点和终点到起点的方向进行搜索.在计算某一段最短路径时,用Dijkstra算法时间为0.23 s,改进算法时间为0.20 s.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在时间上有所改进,其时间复杂度由传统Dijkstra算法的O(n^2)减小为O(n),而且其所选的最优路径更符合实际,是一种寻求最优路径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3.
王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7):4979-4982
在分析粒子群优化算法缺陷的基础上,借鉴Dijkstra算法寻找最短路径的优势,提出了一种DDPSO算法;阐述了新算法的思想,介绍了算法流程和测试环境;利用TSP标准数据库进行了DDPSO和DPSO对比实验,验证了新算法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LBS的最优出行路径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是基于LBS移动二次定位位置服务平台进行最优出行路径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在LBS移动定位平台上实现基于出行者决策的最优路径选取,对人们选择最佳出行路线进行导航;在最优出行路径方面将问题分为最短路径算法和路径的权值2个问题;在最短路径算法方面选取了Dijkstra算法,并采用分层搜索、动态限制搜索区域算法对Dijkstra进行辅助,提高算法响应速度;在路径权值的确定方面,采用基于出行者决策的理论模型,对该决策算法进行适当调整,对路径权值重新裁定.  相似文献   

5.
于树良 《科技信息》2012,(36):I0140-I0140
D算法(Dijkstra,狄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它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从存储结构角度,提出一种优化D算法的最短路径方法,利用基于COMArcEngine技术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最短路径算法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oyd算法求任意2点间距离时间复杂度等同于Dijkstra算法,现行高速公路路网由环路和射线路段组成,当路网节点多时,两种算法单独操作计算速度慢。基于Floyd计算环路效率高,Dijkstra计算稀疏图的射线路段效率高的特性,本文结合Floyd和Dijkstra算法来计算高速公路路网任意2节点间最短路径。用VC++设计模拟出路网中2点间(一对点)的最短路径,并对算法复杂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的发展,校园面积不断扩大,为适应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各高校开发设计了校园导航系统.查询最短路径的实现是校园导航系统主要功能之一,阐述了基于Flash技术开发平台,运用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实现校园导航系统最短路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城市公交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对此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描述了Dijkstra算法和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并将改进的算法应用于城市公交系统中,最后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搜索效率上改进后的算法比Dijkstra算法好。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网络最短路径算法的优化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解大规模复杂网络的最短路径问题由于其计算速度慢、需耗费的存储空间大,是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应用系统经常遇到的瓶颈问题.在深入分析各种常用最短路径算法基础上,基于经典Dijkstra算法,从时间和空间优化角度,实现一种计算任意2点间最短路径的优化算法.初步实验表明,优化后的算法在处理大规模复杂网络的最短路径问题时比经典Dijkstra算法在计算时间上缩短了80%,在耗费的存储空间上减少了将近一倍.  相似文献   

10.
闫保中  刘军  张波 《应用科技》2011,38(11):34-38
车辆导航系统的最基本功能是最短路径的搜索,车载导航是单源单目标的最短路径算法的重要应用之一.传统的Dijkstra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因为实际系统的实时要求,有必要改进Dijkstra算法.基于对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Dijkstra改进算法,具有高效性.其改进分3个方面:采用邻接表作为道路网络拓扑的存储结构;利用二叉堆实现优先队列;根据节点的分布情况将搜索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引入了动态限制搜索区域机制.最后在实际道路网络中的测试及仿真结果表明了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地面三维点云数据,提出一种单株树木三维网格模型重建方法,为精准获取测树因子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对获取的点云进行预处理,使用k-d树构建近邻关系图,用Dijkstra算法求算出子图的根。检测出有效路径后,使用探测半径计算关键路径。计算树枝骨架,然后对初始骨架进行Bezier曲线半径平滑,得到平滑的骨架,再将骨架连接,使用半径平滑和圆柱拟合减少点云密度小造成的拟合不足的情况,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树枝的细节。结果 使用3株落叶松点云数据构建了树枝树干表面网格模型,重建了树木三维结构。将树干、树枝的三维网格模型与点云匹配后,效果较好;所构建的模型能够进行细小枝条的重建,而不是模拟细枝,通过观察重建结果,一级枝的重建效果非常好,大的二级枝也能得到很好的展示;整套算法计算快速,计算时间与枝条的复杂程度、连接关系有关。结论 基于关键路径探测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构建树木的三维网格模型,可以用于单株树木测树因子的精确提取。  相似文献   

12.
时间依赖的交通网络模型及最短路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传统最短路径算法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时公交查询系统的问题,研究了时间依赖的交通网络模型和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时间依赖的最短路径算法,以此算法为基础实现了南京市公交查询系统。实践证明,时间依赖的交通网络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实际交通网络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从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背景、最短路径问题概述、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自适应路由遗传优化算法的设计及其实现等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自适应路由遗传优化算法,实验仿真比较了该算法与Dijkstra算法的路由过程、算法的收敛性和执行的效率,结果初步证明该算法高效可行,尤其适合于大规模网络.  相似文献   

14.
查询效率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指标,查询优化是该系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查询方法,该法利用关键字预处理模块,将用户输入的关键字转化为内部关键字,以提高查询准确性;为加快查询响应时间,设置用户搜索统计记录索引表,避免遇到重复搜索时的全库扫描;针对全库扫描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最优求解,提出了相关度的计算方法,根据相关度的大小进行排序,方便用户查询.  相似文献   

15.
针对路径规划问题,论述了道路层次划分模型和多尺度道路网数据库的建立,提出了构建多级道路网拓扑结构的方法,在研究道路网络特征上,通过建立道路网模型,综合各路段的权值,应用一种改进的Dijkstra算法对道路进行最短路径分析;并给出了道路网络中多源最优路径的选取问题,得到了所要解决的多源最优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Dijkstra算法的前提上,建立一个适用于城市交通路况综合评测的路网模型.结合该模型,对Dijkstra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中心型路径诱导算法,并应用到停车诱导系统中.将该算法和经典Dijkstra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及时适应路网变化,迅速做出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特点,结合中转节点本身的因素,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到WSN网络路由算法中,把节点的信号接收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和电池电量进行模糊化处理,由模糊解构建一个新的路由度量,并将其引入到路由算法中计算路由,以避免过度使用链路质量较差的节点。实验仿真表明,引入模糊控制的方案,能够较好地平衡各个节点的能量消耗,整个网络的使用寿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8.
网格资源发现机制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网格的发展需求,在现有网格资源发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P2P的分层分布式网格资源发现模型,并对Chord资源发现算法提出了改进方法.该模型可实现基于属性的动态分布式查找,扩展性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多媒体和高速网络时代,组播是能够进一步推动Internet发展的机制之一.通过考虑组播通信服务质量(例如,端到端延迟和出错率)需求与网络资源约束,研究了基于服务质量的组播路由选择算法问题,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近似算法,即基于Dijkstra算法,在网络资源约束条件下构造满足服务质量需求的组播路由树.仿真研究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