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物质流分析作为循环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正在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以物质流分析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物质流分析模型.选取1997-2005年的数据,对四平市的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的总量、结构、强度与人均规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资源,本地资源消耗以生物量为主;经济发展中农业所占比例较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较大,"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循环经济是四平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竹 《中国工程科学》2011,9(4):101-105
从城市的经济发展、CO2和工业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的多维视角出发,以沈阳市为研究案例,运用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城市在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变化,并评价了城市尺度下各种技术的节能减排潜力和运用愿景;指出城市在全球低碳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城市尺度的减排技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降低碳排放总量。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要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仍须进一步在技术和经济增长方式上大力投入。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引起的对经济潜在增长拖累的"增长阻尼"假说,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一个测度资源要素对经济增长约束的测度模型。依据此模型,利用1979—2012年的数据样本,分别测算能源、土地和水资源对山东经济增长的阻尼系数。结果表明,能源和土地资源约束是山东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两大主要制约因素。山东省应把突破能源和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依靠创新驱动降低对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压力,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IPAT分解框架,核算和分析了2000-2008年甘南州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物质需求总量、直接物质输入量和区域内直接物质输出量分别以年均19.5%,14.6%,19.4%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分别达到了1220.79,487.88,54.2万吨,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同期12.11%的GDP年均增速;物质消耗总量和物质消耗强度也分别以年均8.6%和14.04%的速度增长,而物质生产力提升缓慢且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隐藏流比重维持在60%~75%,生态包袱较重.IPAT分解框架得到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直接物质输入和区域内直接物质输出变化的根本因素分别是物质利用效率和物质输出效率,即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成为影响环境压力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中国的物质资源利用情况在国际上所处的位置,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选取中国国内资源开采量(DEU)和相应的资源生产率(RP)为指标,研究了16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资源利用情况,归纳出5种不同的资源利用特征,并将DEU与经济发展、资源生产率与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DEU总量大,基于DEU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2007年RP为0.26 USD/kg),资源的利用与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紧密相关。结合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移资源压力、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与核算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上饶地区水资源利用、经济增长与水环境压力的关系,以水足迹法和"脱钩、复钩"理论对上饶地区水资源利用、经济增长与水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饶地区从2003-2011年,平均水足迹为134.35亿m3,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为主要耗水部门;在水资源消耗量增加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9年间增加了3.36倍;水资源压力远远小于1,水资源自给率值为1.124,说明上饶水资源丰富,属富水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评价结果中多数年份为强"脱钩"状态,经济增长与水环境压力的评价结果中多数呈弱"脱钩"状态,说明上饶市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水资源的消耗,但经济增长是在恰当利用水资源情况下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黄进 《安徽科技》2005,(3):13-14
2004年,安徽省在国家实施的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和"科教兴皖"战略的指引下,加大了科技投入,全省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取得了丰硕成果,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科技成果总量明显增加,对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资源总量的不断减少以及国内外资源市场的变化,煤炭资源型县域面临着资源枯竭、煤价下跌、经济下滑的压力,其转型发展更加紧迫。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是煤炭资源型县域转型的推动力。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创新驱动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了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并结合煤炭资源型县域的特点,对煤炭资源型县域的转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市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选用耕地资源,验证了1980-2006年山东省耕地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①“资源诅咒”现象在山东省内仍然成立,耕地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②遭遇“资源诅咒”的市处于“资源丰度—经济发展”坐标系的第Ⅳ象限,都位于鲁中、鲁西南地区。③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往往是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山东“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荷兰病”模型、制度效应、“挤出”效应和区位交通等方面的因素。最后对克服“资源诅咒”现象提出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4):629-635
基于山东省省域2004—2013年的数据,构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山东省10年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5个子系统的打分函数并进行赋分,继续对总系统进行打分,从而量化出10年间全省及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稳中有进;资源子系统的变化趋势与总的趋势不完全同步,在2008与2012年均出现了下降;随后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资源子系统进行深度探析,得出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和社会用电量两项指标与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关联最大.最后,结合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足迹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安全问题的一个新概念,由于其考虑了经济消费中虚拟水的消费量,从而较为深刻的揭示了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真实消费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引用水足迹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的水足迹及其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总体水足迹为408.75亿m^3,人均水足迹439.09m^3·人^-1·a^-1,大大高于所统计的水资源的利用量.山东省今后水资源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分析并提出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儿条途径,探讨了水足迹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200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山东省统计年鉴(2004)》的数据为依据。对山东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863544hm^2,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O.61865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44893hm^2,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远远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表明山东省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强度甚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山东省1996—2017年渔业统计数据,对山东省11种主要经济海洋鱼类捕捞量的变动与鱼种结构进行分析,并结合捕捞方式,讨论4个优势种捕捞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山东近海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总量在1996—1999年保持增长态势,之后下降明显;鱼种结构的多样性与均匀性不断增加;经多年捕捞利用,蓝点马鲛、带鱼衰退明显,个体趋于小型化;鳀鱼在2003年以后虽然出现衰退现象,但生殖力明显增大。总之,山东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蓝点马鲛、带鱼、鳀鱼仍处于衰退状态,需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4.
赵婧  刘丙泉 《河南科学》2014,(6):1115-1118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其产业结构的优劣对山东省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相差不大,并且产业内部也呈现不合理态势.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研究山东省2002—2012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表明,山东省第三产业与GDP增长的关联度最高,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度相差不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学贤  马月丽 《河南科学》2014,(12):2618-2623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山东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序角度分析了耦合度的变化,并揭示出山东省近年来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作用的阶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量的方面,而缺乏质的方面挖掘.虽然从整体上来说,山东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交互耦合比较紧密、协调.但物流与经济耦合度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山东省的物流产业正逐步进入成长和成熟的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资源需求互动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资源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研究经济增长与资源需求的互动关系对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战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本文选取山东省作为典型区域,以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山东省经济、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别研究了三种资源与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变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建立消费、投资和GDP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广西经济系统中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对于广西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适当刺激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能够更快更好地促进广西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能源发展中的高能耗问题和碳排放问题,以山东省沿海城镇带为研究区域,将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纳入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之中,采用多目标规划的方法构建了以碳排放成本最小、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物治理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经济发展规划、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结构及碳排放量为约束函数的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能源消费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区2035年的能源发展多目标优化结果为: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数下降为36%;油类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数的17%;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数的25%;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数的比例提高到22%,各项指标均满足山东省能源消费的多个目标和约束。同时,针对山东省沿海城镇带低碳情景下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加快能源供给侧和能源消费侧的结构性改革、实施清洁能源和电能替代等建议,以加快转变高耗能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