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出发,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八个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行了绩效评价,并与我国西部及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同时从以上4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同全国其他地区的差距所在.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十一五"末期的发展程度做了评估,为今后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重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成人文盲率和生均教育投入三个指标,构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测算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进步指数,并比较各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程度,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度需要在一个宏观指导思想下进行。本结合国内外经验,立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教育等实际状况,对西部民族教育与社会经济战略的指导思想作了一些思考,认为“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思想应作为三大基本 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西北少数民族群众能否跟上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受教育水平.本文以西北地区穆斯林民族为研究对象,分析穆斯林民族受教育状况,并对当前影响西北地区教育落后的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虽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不可否认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一个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其历史传统以及民俗、语言和人口的发展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都不尽相同。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研究地理环境与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以便实事求是地制订本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因地制宜,发挥本地区的优势,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具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民族地区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分析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地区的政治状况,指出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新时期我国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绿色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快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应不断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模式.绿色物流业应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先选择.在分析了民族地区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差距的基础上,从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两个方面提出促进民族地区绿色物流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扶贫战略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策略,是解决全国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民族地区普遍地处偏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较为落后.四川是民族大省,有53种民族成分,其中世居民族14种,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民族自治区域面积30.2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62%.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科技扶贫是国家针对民族地区科技人员缺乏,人员科技水平不高的状况提出的强调自我发展提高,以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以金融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助力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让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把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用于支付、结算等互联网金融手段应用到民族地区,提高金融产业的效率."互联网+"、"电子商务""区块链"都是科技金融扶贫的的主要手段.文章通过金融科技扶贫的原理的梳理,对民族地区脱贫后返贫的可能性提出了永久性的措施和方法:在民族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住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永久牌企业和一批与民族地区联系紧密的特色企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村民自治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总体水平。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过程中其在社会经济状况、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程序建设、历史传统等方面存在诸多难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财政支出结构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迎 《科技信息》2006,(3):168-169
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随着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财政支出结构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我国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研究不同地区的财政结构以便了解不同地区所处各自的发展阶段,有助于国家分地区制定不同的政策以推动该地区的和谐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财政支出为研究对象,通过聚类分析对地区进行分类以探究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说明各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差异,并且以此给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民族分裂主义运动加剧及国内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在数量上呈上升趋势,且组织化、暴力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民族地区群体事件的成因、特点及应对措施,构建常态和长效两种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和模式,对于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民族地区发展明显滞后。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实现全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的实现。以中华和谐思想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稳定器,以和谐思想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价值原则,达成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民族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和谐、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反对急功近利和一味地追求经济绝对值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民族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开发利用好民族文化这一资源,将会造福于民族区域的人民。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雷山西江就是通过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利用,既促进了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又同时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区域内原有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成为民族文化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学生通过极端化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利益表达问题开展研究,既是这些地区高校学情特殊性的要求,也是维护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推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民族地区发展明显滞后。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实现全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的实现。以中华和谐思想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稳定器,以和谐思想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价值原则,达成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民族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和谐、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反对急功近利和一味地追求经济绝对值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财务丑闻频繁爆发,揭示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直接或间接导致内部管理不完善,企业亟需健全及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信息披露水平。选取2013-2015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4046个观测值为样本,探究股权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性。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控股股东性质的国有化,限制畸高的股权集中度,保障合理的股权制衡度,引入机构投资者适当持有企业股份能够有效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双语类型是双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双语类型在诸种社会人文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转换。从西南地区的双语类型转换看,移民、民族地区治理及西南边疆治理与开发、商贸发展、文化教育的发展、民族杂居、婚姻家庭组合、民族心理及语用观念等方面是诱发双语类型转换的主要因素。双语类型转换对语言结构发展、语言使用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壮族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生态伦理观念。探寻壮族民间信仰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制定正确的生态环境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壮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共生是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普遍社会现象,也是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所依托和运转的文化共生模式是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基本模式。运用共生理论与方法推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特色村寨的外部环境评估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为中心,从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可持续发展几个方向选取细化指标,对国家民委划定特色村寨建设的28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数据进行了选取和测算,采用系统的评估体系对这些地区特色村寨的外部环境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浙江、江苏、广东这些经济发达区域有着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内蒙古、宁夏、青海几个多民族地区排名靠前,云南、贵州等传统的多民族集聚区域的外部环境则较为滞后.分析了特色村寨外部环境的约束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政府支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文化水平、自然环境等6个变量对于特色村寨外部环境构建的影响依次减弱,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