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民族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分布状况,分析了民族地区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支撑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环境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医药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医药产业作为西部地区拥有资源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在民族经济学的视野下,西部地区具备吸引传统医药行业技术要素和资金的天然环境,政府和企业还努力营造相应的人文环境,使传统医药产业在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中,成长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民族医药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医药行业竞争越演越烈,特别是西医药产业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的巨大冲击,我国对民族医药的研究水平和开发力度还十分薄弱,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存在许多误区,其发展状况堪忧.基于此,提出了民族医药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现代医药产业的发展在于推进技术创新,在于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高新技术在现代医药产业  相似文献   

5.
民族医药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我国的民族医药仍存在发展不均衡、总体水平较低、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甚至部分民族医药濒临灭绝.在当前国家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背景下,民族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探索以民族医药教育、科研、保护为基础,以医药事业与医药产业为主体,以产业链延伸为进路的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医药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能源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和文明的程度. 中国能源资源紧缺.当前,全球一次性商品能源每年的消费总量大概是155.4×108吨标准煤,中国人均能耗仅占世界人均能耗的69%,是美国人均能耗的1/5,是经合组织国家人均能耗的1/3左右.为了建设节能型富裕小康社会,我们还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提高能源的产量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郭平 《河南科学》2014,(9):1864-1867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质量急剧下降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能源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供应问题,国际社会开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能源问题.中国作为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积极应对当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挑战,把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能源发展的重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能源战略.河南省作为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当前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严峻的形势迫使河南省要从各方面加大力度,利用河南省丰富的资源,推动新能源的发展.探讨了适合河南省新能源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2,(8)
一、简介为振兴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我国医药经济,探讨21世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受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及美中药学会(SAPA)等海外优秀留学生组织的委托,主办第六届北京生物医曲产业发展论坛(下简称论坛)。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利用区域资源禀赋促进医药经济转型和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医药产业结构现状、调整动因、区域资源禀赋和技术情况等方面的分析,对基于区域资源禀赋的医药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省市医药经济发展与当地资源禀赋有一定相关性,进而提出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风电发展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风电是几乎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世界风电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江苏省虽然常规能源资源缺乏但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然而,江苏的风电发展却落后于国际国内发展潮流,未能为江苏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挥应有作用.文章分析了江苏省风电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根据江苏风电发展现状,提出大力发展风电的策略:(1)构建沿海风能产业带;(2)引进风力发电配额制度;(3)加强投资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国际上业已掀起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热潮,传统知识相关问题已倍受各国际论坛关注。国内以传统医药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研究热早已悄然兴起,现整理出18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资料,相继建立了一批民族医药的理论体系,如藏、蒙、维、傣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国家也正着力扶持六大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即藏、蒙、维、苗、傣、彝医药产业。民族医药研究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献收集、古籍整理、经验汇总和理论建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岷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与羌族医药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依存关系,客观地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生物多样性现状及民族医药之间的冲突,提出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充分挖掘羌族医药本身的潜力,还原本土生态环境,营造民族医药文化氛围,发展"产学研"一条龙的民族医药产业,保证民族医药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绿色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快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应不断探索适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模式.绿色物流业应该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先选择.在分析了民族地区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差距的基础上,从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两个方面提出促进民族地区绿色物流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伴随着能源重化工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山西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以此为背景探讨了山西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严峻性,并立足于该省的省情,提出了一些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合理利用、健全环保管理体制、发展旅游业等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安徽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和关键.利用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REPI)对安徽省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安徽已成为我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中等的地区之一.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资源环境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而且成为影响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安徽省建设节约型社会不能超越现有发展阶段、基本国情和省情,但是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以及采用综合配套措施完全有可能缩短目前能源、资源密集型的发展阶段,迅速提升其地区综合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2004,(3)
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始终以发展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为己任,密切与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知名学府、制药企业及相关组织和学术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大力促进产业界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下设:项目培育与投资管理部、战略研究部、行政与信息环境部、财务部。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0,自引:0,他引:140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文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主要涵义是: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文章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一次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先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等内容,展望了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实施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19.
钢铁企业生态效率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工业生态学的角度定义了“产品”的概念,给出了分析钢铁企业生态效率的三个指标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以某钢铁企业为例,采用工业代谢分析方法,建立了企业物料结算平衡表,理清了输入、输出企业的资源、能源、产品、废品和污染物的种类及数量,并对该企业生态效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企业间相互利用废品和污染物的共生关系对企业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企业间形成相互利用废品和污染物的共生关系,是解决企业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安徽省是能源大省,但安徽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此,"十一五"期间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走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电力工业应通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来促进安徽电力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