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细胞外电势差信号能够反映植物生理信息,通过插入黄杨树干和土壤金属电极,然后测定这种细胞外电势差,并借助小波变换方法,探究其对根系吸水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加水后必然产生动作电位信号,在土壤含水量相似的条件下,加水量越大,动作电位信号越强,而在加水量相当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越低,动作电位信号越强;树干-土壤之间的电势差在加水后波动幅度增加,并呈衰减趋势,当波动幅度衰减到几毫伏量级时,树干-土壤之间的电势差出现日变化规律,即在正午左右电势差出现极值.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缓/控释肥氮磷养分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p H值缓冲液和土壤培养的方法研究了p H值、温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高分子缓/控释肥氮、磷素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均能促进高分子缓/控释肥的氮、磷素释放,氮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碱性条件下快,且温度越高释放越快;磷素在不同p H值缓冲液下表现与氮素相反,碱性条件下释放更快,受温度影响不明显,表现为p H 10.0p H 8.4p H 5.6p H 4.0p H 7.0;氮素的累积释放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Nt=No(1-e-kt)、Elvoich方程qt=a+blnt、抛物线方程qt=a+bt0.5描述,并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r=0.812**—0.986**),磷素则只能用抛物线方程才能达到好的拟合效果.以土壤为介质,土壤相对含水量40%和60%时,高分子缓/控释肥氮、磷素释放量显著高于土壤相对含水量80%和100%处理,且随温度升高,氮素释放量增大,而磷素释放则无明显变化;高分子缓/控释肥的氮、磷在土壤中的释放分别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能达到最优描述效果.  相似文献   

3.
土壤温度对油松树干液流启动与停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DP (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技术, 对九寨沟次生优势树种油松进行连续观测和初步研究。在2013—2015 年间, 利用土壤温度传感器采集其树下3, 10, 20, 30, 40和50 cm共6个深度的土壤温度数据, 分析温度与树干液流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早春季节的3 cm浅层地表土壤温度和气温相比深层土壤对树干液流强度的影响更显著(相关系数为0.852)。对不同土层温度与树干液流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得到油松根系的最适温度为4.0~7.9℃。土壤温度通过对早春土壤水分要素的控制影响林下供水环境, 从而显著地影响蒸散发量。随着土壤温度升高, 油松在 3~4月间启动树干液流, 加剧九寨沟早春径流的衰竭。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新疆博,精河流域下游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年该区域土壤STS(土壤总盐含量)、SMC(土壤水分含量)、pH 和SOM (有机质含量)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地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法,讨论研究区土壤盐分、水分、pH、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盐分与土壤水分含量值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变异系数分别为906.1%和658.2%,p H 值属于弱变异程度,变异系数为26.9%,有机质含量属于强变异程度,变异系数为1532.3%。研究区的空间变异比率范围在616.~958.%之间,其中土壤盐分含量属于中等空间相关性,土壤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 H 值均属于弱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上土壤盐分含量的分布呈中间高于周围的分布趋势,水分含量西南高于东北,pH值的空间分布基本上均匀,精河区域的比博河区域较高一点,有机质含量呈中间高于周围,西南部高于东北的分布趋势。土壤盐分含量与水分,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与有机质呈强相关性,土壤水分含量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H与盐分、水分、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尤其是与土壤盐分呈显著非相关。  相似文献   

5.
香蕉园是海南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类型。为了探明香蕉园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运用LI-8100A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对海南澄迈香蕉园地行间与株间的土壤呼吸进行系统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园地行间、株间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均呈现出昼高夜低的特点,但株间土壤CO_2通量日最大值出现时间较行间要晚1.5 h左右,株间土壤CO_2通量高于行间,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香蕉园地月尺度行间与株间的土壤CO_2通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行间各月土壤CO_2通量均值为1.17~2.19μmol·(m~2·s)~(-1),而株间为2.02~5.96μmol·(m~2·s)~(-1);日尺度香蕉园地行间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株间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与土壤体积含水量相关性不显著(p 0.05);月尺度土壤温度对行间土壤CO_2通量变化有显著影响(p 0.05),香蕉植株生长对株间土壤CO_2通量变化影响显著(p 0.01),而其他因子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丰富了热带农田土壤CO_2通量研究资料,为热带农田土壤碳源–汇的准确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影响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的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热技术对江西大岗山国家级生态站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之一的丝栗栲树干液流进行了研究,并用梯度自动气象站对气象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开展了同步监测。结果表明: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表现为双峰曲线;影响丝栗栲树干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风速、10cm土壤温度、20m大气温度、20m空气相对湿度和100cm土壤水势;其次是太阳辐射强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即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是影响树干液流速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贵州省龙里地区植烟土壤中频繁出现的疑是烟草锰中毒现象,本项目在发病区植烟土壤中采集了60个土壤和烟草样品,通过检测采集样品中总锰、有效锰、烟草中锰和p H等指标,揭示土壤中总锰、有效锰、p H值与烟草中锰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显示:龙里县烟区土壤中总锰、有效锰和烟草中锰含量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容易发生烟草锰中毒的区域。对龙里县烟区土壤中总锰、有效锰、p H值与烟草中锰含量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土壤中总锰与有效锰呈正相关,烟草中有效锰含量与土壤p H值呈负相关,土壤总锰与烟叶中锰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效锰含量与烟叶中锰含量的相关性亦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双膜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对周围土壤及根系的影响,对兰州市一个新建双膜日光温室和单膜普通温室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阴天时,土壤温度受换热器影响较大;晴天时,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双膜日光温室的浅层土壤温度高于单膜普通温室,单膜普通温室土壤表面温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强于双膜日光温室。双膜日光温室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并且双膜温室的室内热环境稳定性强于单膜温室。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鄱阳湖湿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了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节肢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鄱阳湖枯水期湿地出露时,采用手拣法、改良干漏斗法(modified 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对3种典型湿地生境类型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土壤主要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共收集到湿地土壤节肢动物2 047头,隶属3纲5目3亚目15科,共18类,其中大型土壤节肢动物种类较多;在不同湿地生境类型内的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同水位下的土壤温度、pH值和碳氮比差异极显著(P<0.01),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碳氮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类群数与土壤温度和pH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型土壤节肢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温度、pH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碳氮比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10.
差压传感器测空气相对压力系数是大学物理实验中唯一一个热学实验。通过对空气相对压力系数的验证,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气体状态方程的理解,同时学习差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抽取真空时,传感器会出现满量程或超出量程的情况,使显示出的电压值与实际气压值之间的关系呈现非线性,导致换算出的气压值与真实值存在偏差,从而给测定出的空气相对压力系数带来误差。通过大量实验,测定了非线性给实验带来的系统误差,同时推导出补偿公式,对测得的空气相对压力系数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1.
电位-pH平衡图及其在核材料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金属平衡电位与溶液 p H值的关系、理论电位 - p H图与实验电位 - p H图的绘制 ,分析了电位 - p H图在腐蚀研究应用中的理论判据。着重探讨了核反应堆材料的电位 - p H平衡图 ,且在铝、锆两种重要的核材料的电位 - p H图的基础上 ,对其电化学性能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推测。概述了电位 - p H图在核材料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并就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代表性区域内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太原市代表性区域内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区域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性,与土壤p H值呈负相关性。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或p H值来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及保肥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功能地源热泵实验平台进行地埋管单独散热、冷却塔-地埋管联合散热及冷却塔-地埋管昼夜交替散热3种运行模式的实验,探讨冷却塔辅助散热运行模式对地下土壤温度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埋管单独散热运行时,土壤温度会持续上升;冷却塔-地埋管联合散热运行模式下冷却塔辅助散热后,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明显恢复,可有效缓解土壤热失衡,实验中地埋管与冷却塔承担的散热量之比约为77∶23;冷却塔-地埋管昼夜交替散热运行模式可有效控制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的急剧升高,降低其温升量,实验中冷却塔承担的散热量约占25%,土壤温度恢复率可达到94%.  相似文献   

14.
以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植被两种主要演替群落(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09便携式土壤呼吸室对其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喀斯特乔木林和次生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林内气温的日变化因演替群落和月份的不同而存在差异;(2)两种演替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喀斯特乔木林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39 ~ 4.65 μmol/(m2·s)之间,变异幅度达11.92,次生林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93 ~4.56 μmol/(m2 ·s)之间,变异幅度为4.90;(3)两种演替群落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林内气温和不同层次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4)喀斯特乔木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在3.82 ~ 4.07之间,次生林的Q10值在2.52 ~2.61之间,喀斯特乔木林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指数要大于次生林,且土壤呼吸的Q10值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驱动电流密度对低压容性射频鞘电势及离子动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离子轰击被加工材料表面的能量与射频驱动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在Lieberman的低压容性射频等离子鞘模型基础上,考虑Bohm速度对应的鞘前电势差,将鞘前电势差与Lieberman的鞘内电势合并,发展了Lieberman的模型,并推出了总电势差与驱动电流密度的关系式,利用总鞘电势差计算了经时间平均的鞘电场加速后离子获得的动能,由于鞘电势差和平均离子动能及其增幅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射频驱动电流密度对鞘电势差及平均离子动能起激励作用,通过实验,测量了时间平均鞘电势差及驱动电流密度值,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因此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莆田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2014年在东圳水库一级保护区采集了5个土壤样品,对土壤中p H、镉、汞、砷、铅、铬、铜、锌、镍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环境状况进行相关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莆田市东圳水库一级保护区土壤p H值范围在4.82~6.28之间,全部偏酸性。土壤p H低的原因与大气沉降、土壤本底值为酸性和土壤风化淋溶强烈有关。镉、汞、砷、铬、锌、镍均达到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表1的一级标准限值,铅超标,但未超出二级标准限值。铅超标可能是由于库周土壤中铅的背景值较高。2014年东圳水库水质监测均未检出铅,说明库水体未受到污染,因此作为饮用水水源是安全的。根据单项污染指数比较,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为:PbZnHgAsCdNiCr。  相似文献   

17.
活立木树干内部水分状态对其生理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低温下,活立木内部水分状态的改变,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这给基于声波技术的活立木材质无损检测带来了一些困难。笔者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综述了树干和木质细胞中冰晶的形成、传播、分布和冰晶体含量的最新研究结果; 讨论了木材细胞内和细胞外水分的冻结模式和冻结行为; 介绍了时域反射技术、低温扫描电镜、差热分析、核磁共振等研究木材内部水冻结过程的方法并比较了各方法的特点。认为当前研究在技术手段、研究对象和深度上仍需进一步拓展,未来应重点以活立木树干及枝干为对象,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原位检测,对冰晶形成原因、扩展过程及产生结果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低温木材中冰晶的形成和传播机制的综合分析,可为后续开展低温活立木无损检测和树木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非连续运行工况下垂直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非连续运行条件下地埋管的换热特性,基于相似理论搭建了地下换热模型试验台,进行了不同间歇运行工况的试验测试;建立了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分析了单工况间歇运行、双工况交替运行及地下岩土类型对非连续运行条件下土壤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间歇运行模式有利于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快速恢复,从而可有效提高浅层地热能利用率;对于单工况间歇模式,等负荷强度变运停时间比时土壤温度恢复效果随间歇时间增加而增加;当放热量一定时,土壤温度波动较大,但并不一定能显著改善机组运行效果.对于双工况交替模式,均可显著降低土壤温升率,且间歇双工况交替比连续交替可增加全年土壤取放热不平衡率.此外,土壤导热系数与热扩散率越好,其温度恢复越快.实验表明:所建模型预测温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最大绝对误差为0.45℃,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9.
 利用活立木上树叶的蒸腾作用可以将树干中的水分排出。以新疆杨为试材,依据树叶蒸腾作用理论,采取切断试材水分来源的手段,定期取样,分析树干中不同部位含水率变化规律,探讨了活立木生理干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杨进行边材切割和剥皮处理可以实施活立木的生理干燥,其边材最终含水率约达20%,心材含水率约达29%。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pH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 ,对于影响细胞分裂分化的 p H因子 ,人们对其真正的影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合文献并通过实验发现 :环境 p H值对胞质 p H值、质膜透性、植物激素作用、生理代谢及培养物的生长和分化都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应加以重视的影响因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