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理解水环境中新污染物微塑料对溶解性天然有机质的吸附作用,以单宁酸为天然有机质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聚丙烯(PP)、聚甲醛(POM)、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5种疏水性微塑料对水相中单宁酸吸附的动力学和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在8 d内达到表观平衡,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吸附等温线更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模型(质量浓度范围为10~150 mg/L),单宁酸在微塑料/水界面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具有非极性表面的PP、PS和PVC对单宁酸吸附的朗格缪尔吸附亲和力常数(0.070~0.115 L/mg)大于具有弱极性表面的POM和PET(0.042~0.045 L/mg),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微塑料表面疏水性的差异,而非不同微塑料与单宁酸之间相互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热塑性装饰材料大尺度火灾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热塑性装饰材料PP,PE,PS,PMMA和PVC,借助ISO9705全尺寸多功能热释放速率实验台对其火灾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热塑性材料存在固体表面燃烧(PMMA和PVC)与流动燃烧(PP,PE和PS)2种燃烧形式,其中固体表面燃烧受壁面火蔓延控制,流动燃烧受油池火控制;通过对热解机理的探讨发现热解机理是控制材料燃烧形式的主要因素;通过材料流动能力、油池火发展和热释放速率的比较发现,流动能力对流动燃烧的影响非常大,材料流动能力越好越不利于油池火的形成与发展,所能达到的火灾规模越小.  相似文献   

3.
以石油溶剂为稀释剂,4-甲基-2-戊酮(Ⅰ)和2-乙氧基乙醇(Ⅱ)为分散剂,研究了不同PVC树脂增塑糊的粘度特征。结果表明,由于PVC是极性聚合物,分散剂的分散效果主要决定于它的极性,Ⅰ的分散效果优于Ⅱ。若PVC含有聚氧乙烯基型表面活性剂,其糊用PVC树脂颗粒能较好地分散。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H股公司从事化学工业生产,据权威人士分析下个世纪初,五大产业有望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核心事业”。石油化学工业有资料显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前20年,石化产业仍是成长产业。其中亚洲石化产品市场的份额从1990年的13%上升到1996年的对%,预计到2000年将达25%以上。农型合成材料高分子聚合物不仅改性、共聚技术发展很快,而且会成树脂及塑料合成橡胶及制品,合成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市场十分广阔,发展前景良好。1996年我国仅5大树脂(PE、PP、PVC、PS和ABS)进口量就达649万吨,而且连续3年破纪录增加。据…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分析纤维表面自由能的基础上,以木棉、香蒲绒和原棉纤维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了3种纤维与去离子水、乙二醇和二碘甲烷3种液体的接触角,通过测量仪的自带表面能计算软件,定量计算3种纤维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3种纤维与水的接触角均超过125°,与二碘甲烷的接触角约为50°,3种纤维表面自由能相差不大,均小于50mJ/m2,且各自的色散分量远大于极性分量,从而显示木棉、香蒲绒和原棉纤维均具有优良的疏水亲油性能.研究结果从微观上揭示3种纤维的油液吸附特性本质,为纤维用作油液吸附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参照国外通用分类方式,石化产品可分成四大类:基本原料、塑胶原料、橡胶原料、人纤原料。在细项研究范围方面,"基本原料"包括乙烯(Ethylene)、丙烯(Propylene)、丁二烯(BD)、苯(Bezene)、甲苯(Toluene)、二甲苯(Xylene);"塑胶原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胶(ABS);"橡胶原料"包括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聚丁二烯橡胶(BR)、热可塑性橡胶(TPE);"人纤原料"包括乙二醇(EG)、纯对苯二甲酸(PTA)、己内酰胺(CPL)、丙烯腈(AN)。本文将就台湾这四大类石化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浅谈PET瓶包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华 《天津科技》2009,36(3):76-79
聚酯(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是由对苯二甲酸(TPA)与乙二醇(EG)聚合而成的聚酯。PET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能,无毒、重量轻、透明度高、强度高、气密性能良好、化学性能较稳定。因此,PET瓶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及饮料包装容器。  相似文献   

8.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中加入4种具有不同溶解度参数的聚合物,利用流延拉伸法制备了PET反射膜;利用扫描电镜、光学偏光显微镜对拉伸后的薄膜表面及内部形态进行观察,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拉伸前后的薄膜进行反射率测定,研究了溶解度参数、折射率对薄膜拉伸前后反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与PET溶解度参数差值的增大,拉伸后薄膜内部孔隙结构逐渐增加;在一定范围内,经相同拉伸工艺制备的聚合物/PET薄膜的反射率随聚合物与PET溶解度参数差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高山湿沉降中微塑料颗粒的分布特征,于2021年夏季在泰山采集降水样品,通过体视显微镜,结合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观察微塑料颗粒的形貌和组分特征,并运用后向气流轨迹分析和浓度权重轨迹模型分析传输和来源。结果表明,泰山采集降水样品中微塑料颗粒的丰度范围为0~858 L-1,其中碎片、纤维和薄膜的数量分别占53%、31%和16%,大多数粒径小于250μm,聚合物成分主要为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PA)。泰山降水样品中微塑料颗粒主要受山东境内和西南方向的气流影响,潜在源区主要在山东、江苏、河南省境内。  相似文献   

10.
对3种纺黏非织造布(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乙烯/聚丙烯(PE/PP)双组分)分别进行不同速度和角度的双轴向拉伸试验,研究其双轴向拉伸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拉伸条件下,试样双轴向拉伸时的纤维强力利用系数大于单轴向拉伸时的纤维强力利用系数,各方向的断裂强度提高60.9%~83.3%;3种纺黏非织造布的双轴向拉伸存在一定程度的撕裂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该文采用负载型β-成核剂成核PP分别与PS、AS、ABS共混制备了β-PP共混物。用DSC和WAXD研究了苯乙烯系聚合物对β-成核PP中的β-成核作用的影响和β-P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晶形态、熔融特性和β-晶含量。观察到随着苯乙烯系聚合物用量增加,β-成核PP的结晶温度稍有降低,尤其ABS。苯乙烯系聚合物加入不影响β-成核PP的熔融特性,呈现三个熔融峰。β-成核PP共混物的β-晶含量随着苯乙烯系聚合物用量增加而降低,但可得到β-晶含量高于80%以上β-PP共混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拓宽硬质PVC制品的应用,克服PVC/ABS弹性体增韧的缺点.采用无机刚性粒子活性碳酸钙或有机刚性粒子PS进行增韧改性,使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得以提高,并改善其加工性能及外观。着重探讨PVC/ABS合金的组成,力学性能和加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热行为,相形态及拉伸行为,结果表明,PPO/PET共混物是一个高度不相容的体系,体系中存在分散相相区尺寸很大的两相结构,其宏观力学性能呈特征的脆性断裂,加了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的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以作为增容剂后,共混物的相容性明显改善,分散相相区尺寸减小,共混物的拉伸行为呈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
利用P(BA-co-AA)-g-(PMMA-GMA)三元接技共聚物及其锌离子聚合体,在布拉本达密炼机内与聚环氧乙烷(PEO)、聚乙烯(PE)、聚丙稀(PP)、聚氯乙烯(PVC)进行机械共混,得到一系列共混物。讨论表征了所得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解释了共混物中出现的协同效应、抵消效应。  相似文献   

15.
用纳米CaCO3部分替代有机颜料制备纳米复合色母粒用于PP,PE和ABS树脂着色。采用色度计、Brabender万能塑化仪等测试方法,研究纳米CaCO3部分替代颜料IRGALITERED 2BP对着色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aCO3部分替代IRGALITERED 2BP,降低有机颜料用量,塑料制品的着色效果不会下降,甚至有所提高,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基本不变。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着色材料的微观形态,发现纳米CaCO3 的加入可以改善有机颜料颗粒在塑料基体中的分散状况。  相似文献   

16.
There has recently been great interest in ablative photodecomposition(APD), notably in pulsed UV laser treatment on polymers, for modifica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dyeability, printability, adhesion, Iuster and many more. Very little attention was focused, however, on the property of wetting behaviour,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perties in affecting polymer scienc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fibers drawn to two different draw ratios and under two temperatures, and three white knitted polyester fabrics made of 100% PET fibr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ir wetting behaviour due to excimer laser treatment.Experiments like wate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vertical drop test and moisture regain were conducted upon samples and all results give the same conclusion that laser treatment increases the hydrophobicity of all samples tes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observation reveals how the morphological modification of polymers by laser treatment is correlate  相似文献   

17.
高聚物在纺丝及后拉伸过程中,由于大分子运动缓慢,有相当一部分内应力尚未得到松弛,即被冻结在里面。本文以 PE 和 PP 为对象,采用声速法、TMA 法、密度梯度法、WAXS 法和计算机分峰技术,对这两种纤维进行分析,发现 PE 与 PP 的晶格应变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PE 的理论模量比 PP 大一个数量级。本文计算了 PP 的晶区模量,并与文献报道的理论模量作比较,发现有两种因素影响结晶尺寸和结晶度。本文得到的结论与文献报道的 PET,PPTA 研究结果极为相似。作者认为:品格内应力存在于各种高分子材料中,它是造成品格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香豆素衍生物凝胶因子1,该凝胶因子可以在乙腈和N,N-二甲基亚砜(DMSO)中形成有机凝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接触角(CA)等技术对该凝胶因子在乙腈和N,N-二甲基亚砜的自组装过程进行了详细表征.该凝胶体系在氢键和范德华力的驱动力下自组装成微米带结构,该结构表面展示了疏水性质,其接触角为136.5°和124°.  相似文献   

19.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C/PET/EPDM共混物,用TBA,DSC,TEM及IR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计算了相互作用参数,讨论了EPDM对PC/PET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PET/EPDM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EPDM增大了PC/PET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