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功能定位不断发生变化,而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从城乡发展和建设用地需求的实际出发,研究丰台区城乡用地的比例和空间结构,采用SWOT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丰台区用地结构,提出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的有关指标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城乡结合部区域非建设用地的现存问题入手,探讨分析城乡结合部非建设用地利用规划的几种模式,即用地空间整合、发展都市农业、营建生态屏障及景观廊道、预留建设用地等,并提出了三种管制方法,即政策导向、分类调控、建设用地拓展约束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郴州市嘉禾县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嘉禾县城乡建设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特点,按照统筹安排城乡用地的原则,初步提出了嘉禾县城乡建设用地与城市、建制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调整的方案,以及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对于揭示社会经济空间差异、探寻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和城乡统筹发展方式等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利用vcm研究方法和距离衰减趋势研究方法对安福县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得出:(1)安福县建设用地分布较为集中,沿主要交通线分布和沿中心城镇周围分布是其总体特征;(2)随着距县域主要道路距离的增加,建设用地比重以)y=52.725e-0.861x的模型逐渐递减;(3)全县范围来看中心城镇对于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设用地比重随距离各级中心城镇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5.
以历城区为例,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及人均用地过大,用地粗放,变化强度具有空间差异性;交通干线及地形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有重要影响,农村居民点呈现出向临近公路区域聚集的趋势,高海拔与高坡度地区农村居民点密度较大,分布零散,空间分布不合理.通过以上研究对揭示历城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是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挂钩的表现,是提高城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年~2005年间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变化情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计算了各研究区的灰色关联度;对各区域厌色关联度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  相似文献   

7.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是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挂钩的表现,是提高城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年~2005年间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变化情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计算了各研究区的灰色关联度;对各区域厌色关联度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期间,兰州市耕地面积在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在增加;城区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效益好,但整个兰州市潜力比较大,郊县是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重点;要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效益,须提高人口与建设用地弹性指数、建设用地城镇化指数和城乡建设用地协调指数的关联度,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提高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加紧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与改造.  相似文献   

8.
孙雁  刘志强  孙振波 《科技资讯》2011,(27):252-253
沈阳市开展增减挂钩工作以来,在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对沈阳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探讨开展增减挂钩工作的目标,进一步提出促进挂钩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以保证沈阳市增减挂钩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9.
杨曙霞 《科技资讯》2007,(21):157-157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影响城市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对城市的建设和农村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我国许多地方城市发展实践也表明了这一点。规划运行中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问题凸现的内在原因。规划决策中存在不足,影响规划执行。未能解决规划编制时遇到的技术障碍,导致我国现阶段所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不符合实际,不能顺利实施。规划的实施不力使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更混乱。而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不协调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不协调,直接导致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0.
以河池市金城江区1991,1999,2006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城镇用地的遥感信息机理,提取了研究区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不均匀,城镇用地变化区域差异较大,城镇用地在中心城镇高度集聚.旱地、荒草地、独立工矿用地和坑塘水面是城镇用地扩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福州市1988年TM影像和2001年ASTER影像,运用多波段K—L变换法提取城市用地及其变化信息.结果表明:多波段K—L变换法集中了两个时相的影像信息,信息量丰富,变化信息突出,根据变换结果福州市城市用地可分成“高密度旧城市用地”、“中低密度旧城市用地”和“新城市用地”,“新城市用地”包括旧城区内的新建筑物和新兴工业园区,前者建筑密度较高,后者密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是建立城市可持续交通、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该文首先对城市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需求特性的关系及其动态演化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形态与交通系统的理想模式,指出实现合理的城市结构、高密度的土地利用和就业岗位与居住布局协调一致的用地形态,以及保留适当的绿地、公共空间至关重要。最后,提出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规划的核心内容、规划的层次划分、规划工作流程和互动反馈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机制的缺失是中国土地制度的根本缺陷,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赣西新姚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构的基本观点,并讨论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组合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提供一种进行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一体化优化的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与构造模型。通过分析反映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结构之间动态反馈关系的关键因素 ,建立了反映两者循环式互为反馈关系的优化组合模型。指出建模的关键是在满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下 ,使城市广义出行效率最大 ,模型的计算结果体现了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态和交通结构状态。最后 ,通过对兰州市的计算实例进行了模型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天津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本文在对天津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用地结构不协调、平面交通格局的扩展空间狭小及公交系统不健全是导致交通系统发展与城市用地扩张相互制约的主要症结,并进一步探讨了建立起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模式,以及促进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运用双变量统计分析模型分析了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并从土地利用的视角探讨了昆山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表明,1987-2000年间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被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水面养殖坑塘和工矿交通用地大量占用,土地利用斑块破碎化非常明显。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和经济改革措施是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作者提出昆山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 (1) 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2) 通过实施耕地整理,确保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3) 科学编制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整合土地资源,提高集约用地水平;(4) 创新用地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土地利用中农民利益的保障机制,确保农民生活宽裕。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已成为整合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轮转式"互动及"模式"互动两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并从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注重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推动TOD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注重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利用等方面论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整体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处于城市与农村结合部位的城市边缘区是土地利用变化最快、最显著的地区,城市边缘区的定量界定方法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以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为参考,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探讨划分城区、城市边缘区和农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年及2009年广州市TM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类型图,生成城市用地类型数据,选取道路、水系、城镇政府机构以及城市用地现状等影响因子,借助元胞自动机技术,构建城市用地变化的逻辑回归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2009年广州市的城市用地变化,并验证预测结果;再基于2009年城市用地类型图,预测2018年广州城市用地情形.结果显示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城市用地变化的预测方面是可行的;若按照前一时段的发展趋势,至2018年时,建设用地面积将达25.215%,超过最新一轮城市规划拟定的指标,表明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必要性、迫切性;研究还表明,元胞状态发生转变的概率阈值的进一步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武汉市建成区1990~2003年土地利用及相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借助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利用主成分与灰色关联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动的主要动力因子.研究表明:武汉市土地利用信息熵持续下降,均衡度、优势度呈波动状态,土地利用职能相对收缩,土地空间利用类型表现出不均衡态势,土地利用开发经历了1990~1994年的剧变期和1995~2003年的平稳期两个阶段;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动的主要因子有城市产业结构变化拉动因子、城市建设与改造压力因子、城市福利与城市社会结构变化推动因子,其中前两者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