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阿尼玛卿山五种植物茎、叶结构适应性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生长在青海省阿尼玛卿山海拔3800-5100m的五种植物(毛灰马先蒿Pedicularis davidi franch,阴郁马先蒿Pedicularis yinyuensis Maxin,琴盔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 var.tubifornis(kloti)tsoong,柔软紫菀A.flccidus.f.gracilis J.Q.Fu,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Thoms)茎、叶的解剖学研究表明:生长在这一地区植物的解剖学特征既不同于中生、旱生、湿生或沼生植物,又与它们有相似之处,形成了高山植物长在这一地区植物的解剖学特征既不同于中生、旱生、湿生或沼生植物,又与它们有相似之处,形成了高山植物特有的解剖结构。五种植物的突出特点是:叶片上表皮单层,角质层厚度达2.5μm;叶肉栅栏组织较发达,通常由2层或2层以上的细胞组成,有的种(毛盔马先蒿pedicularis davidi franch)的栅栏组织细胞间有较大的细胞间隙;海绵组织较其它旱生植物疏松,细胞之间存在大量的裂隙,一般裂隙腔呈网状分布,相互连通。在横切面上观察,海绵组织的大部分细胞呈游离状分布;下表皮细胞单层,着生有腺毛,腺毛由2-3个细胞构成;气孔不下陷;茎中有发达的通气道和裂隙腔,裂隙腔呈放射状或网状分布,一般从髓部开始直至皮层,长可达417.3μm。这些特征是由于阿尼玛卿山地区严酪的生态条件(严寒、低气压、强辐射等)长期作用于植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山西北部沙棘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hannon-W iener指数和Petra itis方法研究了山西北部沙棘群落25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认为生态位最宽的是沙棘和铁杆蒿(分别为3.4607和3.2480),对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态位最窄的是胡枝子和美蔷薇(分别为0.1536和0.2134),对资源的利用有较强的选择性.沙棘和铁杆蒿之间重叠值最大(SO=0.818),沙棘和铁杆蒿在其它种群上的特定重叠远远小于其它种群在沙棘和铁杆蒿上的特定重叠.生态位特定重叠的大小与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地位、生态学特性、种群分布情况都密切相关.25个优势种群之间不存在完全普遍重叠,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生态学特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使用Li-6400便携式气体分析系统,观测了自然条件下毛乌素沙地主要植物种小叶锦鸡儿、沙柳、羊柴和油蒿的气体交换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气体交换特征均显示出对干旱环境良好的适应特性.其中,油蒿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E)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其它3种植物Pn和E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沙柳和羊柴Pn和E的日均值显著高于小叶锦鸡儿和油蒿,并依赖高光合能力维持其水分利用效率(WUE).而小叶锦鸡儿和油蒿则更加依赖降低气孔导度(Gs)减少蒸腾来提高WUE.此外,沙柳和羊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光饱和点(LSP)高于小叶锦鸡儿和油蒿,反映了其较强的光能利用和适应能力.同时,依据不同物种的适应特性,并基于自然生态系统原理,兼顾经济效益,提出了4种植物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科学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地同域分布的两种马先蒿属植物甘肃马先蒿和半扭卷马先蒿为实验材料,通过传粉观测、花特征测量和表型操控实验分析花特征和报酬对传粉者熊蜂访花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先蒿属植物花大小、花数目和花下唇面积可显著影响传粉者的访花行为;两种马先蒿植物采取不同吸引策略,其中甘肃马先蒿通过增加花数目,半扭卷马先蒿通过增加花下唇面积以增加访花频率.实验减少两种马先蒿植物花报酬(花蜜和花粉)均显著降低传粉者的访花频率,报酬改变使传粉者发生适应性行为转变.两种由相似传粉者传粉的同域分布马先蒿物种的花特征通过对传粉者行为不同的影响,可促进物种共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生长在科尔沁沙地西部的三种半灌木差不嘎蒿、乌丹蒿与白沙蒿的构型特征及粗糙元密集度.结果表明:三种植物枝条的长度随枝级的变小逐渐变短.乌丹蒿减小幅度最为明显,一级枝条的长度显著短于另两个种,且总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均为最小,而白沙蒿各级枝条分枝角度较大,枝条的生长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空间.以粗糙元密集度(Lc)来分析三种植物的固沙效应,研究区的白沙蒿Lc值明显为高,差不嘎蒿与乌丹蒿接近.反映出飞播到科尔沁沙地西部的白沙蒿有着很好的种群固沙效益.  相似文献   

6.
3个分布区蒜头果叶的解剖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西境内的龙虎山、巴马、乐业三个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自然分布区的蒜头果叶片进行解剖特征研究,探讨不同分布区蒜头果的叶片解剖特征及其表现出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分布区蒜头果叶片在解剖结构上差异明显,但均表现出早生植物的特征。3个分布区中,巴马样地蒜头果表现出气孔密度较大、气孔较小而数目较多,角质层厚度较大,导管数目较多等特征,说明其具有更明显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强度与纹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样线株间距测量法,对度量植物种群个体分布格局强度和纹理的数量指标进行了探讨。 D密/D疏和E(I)/E(C)是两种形式的相对密度差,比值直观的反映出分布格局强度的高、低。两种数量指标的结论基本一致。可以用E(C)与E(S)的秩次和作为度量分布格局纹理的数量指标。秩次和反映了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以及诸聚块间的分散程度,表示出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粗糙与细密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阜新新邱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本研究区域内,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最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最强的。与伴生物种的重叠值也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出现明确的关系。(2)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与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se),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a)与早熟禾(Poa annua)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最高,说明它们对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高,能充分的利用资源。(3)猪毛菜(Artemisia scopari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a)同属于菊科草本植物,对环境的生存条件比较相似,所以它们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这些结论有助于了解生态恢复中的种群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在指数的因素分析中存在两种分析法,数量指标指数或质量指标指数反映的是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比率,而不是总量指标的变动比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温带半干旱区沙地生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少雨、沙源丰富和大风频繁,这种特定条件进化出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植物--油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油蒿形成了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繁殖习性,能够很好地适应沙地环境.油蒿群落不仅能够防风固沙,影响沙地生态系统的水分运移与分配,还能促进土壤的发育.因此,油蒿在适应沙地生境的同时对沙地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改造作用.油蒿群落对沙地生境的不断改造,推动了植物群落的演替,最终使流动沙丘转变为丰茂的植被.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固沙植物材料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地区采集小叶锦鸡儿、樟子松、山竹岩黄芪和差巴嘎蒿这4种22年生固沙群落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C,全N,微生物生物量和主要酶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土壤按3层取样0~10,10~20,20~30cm.结果表明,4种固沙植物均能明显改善土壤C,N水平,提高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酶的活性.尤其是对土壤表层0~10cm的改良效果更加明显.4种材料中,小叶锦鸡儿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最大,其群落土壤中微生物C,N含量、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蛋白酶、脱氢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植物群落,表现出强大的改善沙土环境的能力,可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材料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新品种"桂蒿1号"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为其区域布局和生产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本文利用性状平均值、变异系数、显著性分析等方法对黄花蒿新品种"桂蒿1号"9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该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性状变异。结果表明,黄花蒿新品种"桂蒿1号"在不同地域有很好的适应性,各地生长的各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小,且不同年份生长的各性状变异系数也较小,特别是关键性状——青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只有0.643 1%。因此,黄花蒿"桂蒿1号"新品种在不同地方不同年份其各性状均有较好的适宜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关键性状——青蒿素含量和产量均达到任务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西藏河滩流动沙地植被恢复及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在河滩流动沙地上不同地面处理措施对沙地植被恢复的影响,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滩流动沙地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滩流动沙地的多年植被恢复试验中,进行不同地面处理措施下各流动沙丘恢复植被的植物种组成和生长状况的野外实地调查,分析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2011年、2016年对试验地植物优势种的抽样调查,探讨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沙地植被恢复情况。【结果】2008年以来,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滩流动沙地植被恢复的存活植物种数可达10种,花棒、籽蒿和藏沙蒿在个体数量与生长状况上均优于其他植物种,且不同处理措施间植物的生长与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秸秆沙障植物物种数量最多,而植株生长状况对照较好。物种多样性则表现为石方格及塑料方格>秸秆沙障>无处理措施。【结论】花棒、籽蒿和藏沙蒿可以作为河滩流动沙地植被早期演替阶段的先锋植物。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秸秆沙障既能保证物种多样性的水平,同时利于植物生长; 但在人类活动干扰较为严重的区域,则可以铺设石方格及塑料方格,以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促进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强沙地植被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蒿属6个沙生地理替代种以及同属龙蒿组的龙蒿(A.dracunculus)和猪毛蒿(A.scoparia)的ITS序列进行分析,以大籽蒿(A.sieversiana)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这6个替代种以及猪毛蒿的ITS序列有着高度的一致性:ITSI序列为251bp,GC含量为53.78%或54.18%,只有2个变异位点.ITS2序列为218~221bp,GC含量为56.42%~58.26%,有16个变异位点.种间同源性高达98.5%~99.7%,与龙蒿的同源性为91.3%~92.1%,与外类群为88.5%~89.4%.反映出ITS序列在替代种间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气传花粉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10月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花粉采样.共设6个采样点,采用Cour风标式花粉收集器,对气传花粉的含量、种类和飘散规律进行了监测.共鉴定气传花粉5324164粒,隶属32科27属种.其中普陀区监测点气传花粉总数最高,其次分别是松江区、闸北区、浦东新区、徐汇区和宝山区.松江区花粉种数最多,为48种;徐汇最少,为37种.主要气传花粉为葎草、悬铃木属、松科、杉科、禾本科、榆属、蒿属和柳属等.春季3~4月和秋季9月为气传花粉散布高峰.最后,讨论了植被分布对本次监测的影响,不同域区气传花粉种类及散布规律比较,采样方法的影响,气传花粉与过敏捷性病病的联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野艾蒿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野艾蒿的水浸提溶液对六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艾蒿的水浸提溶液对受试植物萌发主要表现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溶液浓度升高而加强,对幼苗苗高和根长则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其中0.2 g/mL的水浸提取物溶液对青菜、草木樨、一枝黄花、莩草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长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0.02 g/mL水浸提溶液对青菜、草木樨、一枝黄花、莩草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蒿属叶绿体DNA trnL-F的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蒿属Artemisia Linn.两个亚属5个组38个种进行了trnL-F序列的分析,同时选取了紊蒿Elachanthemum intricatum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蒿属的trnL-F序列长度为786~799 bp,GC含量为34.79%~35.94%.组间变异小,38个种共有62个变异位点,18个信息位点.根据形态学划分的蒿亚属和龙蒿亚属没有得到很好的分辨,但艾组多数种具有6bp"TACATA"的缺失和三个位点组内多数种的共同变异,使得该组具有较明显的分化.总的来说,trnL-F序列在蒿属植物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讨论系统发育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花蒿精油和野艾蒿精油;按照9种体积比将甲酸乙酯分别与以上两种精油混配,测定其对玉米象成虫的熏蒸作用.结果表明:在处理温度为25℃,熏蒸时间为36 h条件下,野艾蒿精油和黄花蒿精油对玉米象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44.42 μL/L和50.63 μL/L,前者熏蒸活性明显高于后者;而甲酸乙酯与黄花蒿精油混配的熏蒸效果却优于野艾蒿精油,在体积比为1∶18时,产生了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沙蒿根围AM真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7月和10月分别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元上都、黑城子和大河乡样地采集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土壤样品,利用形态学和微形态学特征分离鉴定沙蒿根围AM真菌种类,研究了AM真菌物种多样性.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3属20种,其中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球囊霉属(Glomus)14种.3属AM真菌在3个样地均有分布.3个样地共同优势种是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和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AM真菌物种丰度、香浓-威纳指数和均匀度在时间上表现为4月<7月<10月,空间上表现为元上都<黑城子<大河乡.扫描电镜下不同属种孢子表面纹饰特征差异明显,可作为AM真菌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