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由于文艺活动具有过程性和可调控性的特点,使人们完全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把握文艺的未来,创立起新的学科——文艺预测学。文艺预测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特殊的功能和意义:其一,它给文艺研究确立一个指向未来的时间坐标,发挥文艺研究的最大功能。其二,可以培养艺术家一种超越、向前的眼光和素质,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其三,它还可以给文艺管理者作决策时提供服务,从而使文艺决策逐渐走入科学化的轨道,促进文艺事业的兴盛、繁荣  相似文献   

2.
性俚俗是体现人自身生产的一种民俗文化,性俚俗的文艺表现与艺术审美则是这种文化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显现与升华。但目前有关的研究较为缺乏,以致成为禁区。因此主要结合中国的文艺创作和审美的实际,论证三项内容:性与审美的关系,性俚俗与美感的关系,性俚俗与文艺表现、文艺审美的关系。较深入地探讨性俚俗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呈现方式,特别是当下文艺的表现和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3.
大后方文艺是具有特定时空限定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的产物。在文艺服务于抗战的现实性基点之上,随着抗战进程的历史性演进.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发生了从纪实性与正面性向着史诗性与重构性的转换.呈现出抗战文艺发展的审美总体风貌来:抗战前期与抗战后期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的差异.折射出中国人民抗战与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日益密切的相互关系;抗战前期与抗战后期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的一致,反映出全民抗战中爱国激情与自由意识的相互协调,从而表明抗战文艺在具有个性的艺术创造中坚持并发展了“人的文学”的新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文艺的商品属性与审美属性金雅,李咏吟新的生活观念必然导致新的文学观念。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探讨文学艺术的社会属性时只考虑到文艺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性,而忽视文艺的商品属性,以为文艺的商品属性只是资产阶级文艺的基本特性。随着商品经济的复兴和繁荣,文学...  相似文献   

5.
在延安文艺整风中,与丁玲等人放弃知识者的主体性、主动完成各自的思想转变不同,萧军则在调整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前提下,秉持鲁迅的文学精神,保持着思想上的独立,文艺整风并未真正实现对萧军的改造。应当说,鲁迅的深度影响和萧军的游侠性格成就了他在延安文艺整风中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6.
《文艺制度论》对中国文艺制度的历时性建构、文艺制度的理论构成和文艺评价制度的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当今我国文艺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部专著填补了长期以来文艺制度理论全面系统研究的空白,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文艺制度理论研究体系,呈现出开拓性、学理性和实用性等特色,具有文艺制度理论建构与文艺制度建设实践指导的双重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然性是在社会性中实现的,人的社会性以更好地满足人的自然性为目的。生命表现是一切动物的本质,人的生命生命表现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极具创造力的生命活动。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必定是类的存在物的本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本,合乎人性本质要求。人性具有唯我性与合作性,情感性与理智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具体性与普遍性特征。文艺的生产流程是负载全面人性的某种意象,情感并蕴含宇宙人生要义的生成过程。人性是文艺永远讴歌不完的母题,文艺是人性载体,是对生命个体实现人性现实关爱和终极关爱的艺术召唤。离开人性抒写,文艺便不会长久。人类的文艺史就是人性的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文艺的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中,指导延安文艺、新中国文艺、新时期文艺及文艺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文艺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为文艺的社会发展观、文艺的科学辩证发展观、文艺的创新发展观和文艺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措施、法规及其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艺制度、体制、建制、机制的实施,保障了文艺的健康顺利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文艺及文艺制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时代,文艺传播环节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趋势,如文艺生产创作观念上的更新,新的文艺样式的出现;文艺传播采取多种媒介交叉融合传播的模式,文艺传播主体阃界限的模糊化;文艺消费环节的平等化、影像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的密切相关的角度,对“四人帮”炮制的阴谋文艺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文为“帮”用上,阴谋文艺是“文艺空白”论、“文艺新纪元”论的必然升级;阴谋文艺这一文艺怪胎,经历了初露端倪的出台期、进一步恶性膨胀期和覆灭前的猖狂一跳期;“四人帮”离了阴谋诡计寸步难行,因此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结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系统的文艺预测虽是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未来学背景下的产物,而对文艺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推测却早已有之。本文在纵向的历史考察中认为,以前的文艺预测多是停留在经验性的直观把握上,几乎没有将文艺预测作为一种重要方法,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自觉运用。从建立科学的文艺预测学出发,文章拟定了趋势外推法、合力预测法、生命周期预测法、情景描述法等四种方法,作为文艺预测的基本方法,并分别对诸种预测方法的定义、内容、运用步骤和程序、特点、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论证和评估。作者期望,通过对这些具体方法的建构和完善,能为文艺预测学的建立打下重要的基础,也使过去那种预测文艺未来的盲目性、直观性的局面能够得到一个根本的改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的密切相关的角度,对“四人帮”炮制的阴谋文艺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文为“帮”用上,阴谋文艺是“文艺空白”论、“文艺新纪元”论的必然升级;阴谋文艺这一文艺怪胎,经历了初露端倪的出台期、进一步恶性膨胀期和覆灭前的猖狂——跳期;“四人帮”离了阴谋诡计寸步难行,因此阴谋文艺与阴谋政治结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向内转”是鲁枢元1980年代文艺研究的“关键词”。“向内转”、创作心理研究与文艺心理学学科建设是鲁枢元1980年代学术研究的重心。鲁枢元19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言语学研究与精神生态研究也生发于文艺心理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内向性与主体性色彩。虽然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生态学的跨界研究,分属于鲁枢元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文艺研究,但三者之间具有血脉联系和思想共性,即鲁枢元一以贯之对精神、心灵与内宇宙格外关注。因此“向内转”不仅是鲁枢元1980年代文艺研究的“关键词”,也是贯穿于鲁枢元整个学术生涯的“关键词”,体现了鲁枢元文艺思想的精神底色和学术研究的总体向度。  相似文献   

15.
文艺是一种综合价值系统。邓小平同志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从当代中国社会国情出发,以人民大众利益为首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文艺的党性原则,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确立了文艺的“社会价值”优先、努力实现文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文艺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文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崇高伟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审美活动和民俗活动在本质及产生根源上具有许多相同性和相似性,所以文艺审美和民俗活动的对象与形态之间具有融合性与同构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艺审美和民俗活动对象和形态的主客体统一性;文艺审美和民俗活动对象超个体与超功利的共同性;文艺审美和民俗在语言形态上的共通性;文艺审美和民俗活动在心理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文艺研究不可规避的核心问题。中介的发现使得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逐渐采纳以中介论认识论为知识前提的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方法,并产生了从单因、平面到结构的三种不同历史形态。而中介在文艺与社会参照视闲中所始终保持的内在张力结构,为走向从社会-文艺和文艺-社会两个向度全面建构中介论文艺社会学体系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艺的本质问题是文艺的本体性问题,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们已有了许多科学的论述。正确而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是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大理论前提,对于文艺的实践,文艺的评价,以及文艺运动的发展,都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几十年来,我国无产阶级文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光辉指引下,取得了许许多多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西战团是一支以宣传抗战为宗旨的综合性文艺团体。该团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文艺宣传活动,其注重文艺宣传的形式、文艺宣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文艺宣传的效果等,对抗战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楚图南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声名卓著的学者、文学家.抗战期间他以云南的报刊为阵地,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抗战文艺思想,即抗战文艺要有现实性和针对性;要多方面、多角度去描写抗战中的社会生活,抗战文艺要有战斗性和地方性;对云南文艺发展特殊性的认识和对抗战救亡文化的理解.对楚图南抗战文艺思想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云南本土现代文艺建设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