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代皇室在文坛有其地位者,主要包括武帝萧衍及其子侄萧统、萧纲、萧绎、萧综等,他们对南北朝后期诗风走向曾产生重要影响。有关萧氏文学集团组成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萧衍文学集团是否存在、东宫十学士设王时间、萧纲文学;集活动团的人员构成等有必要加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21,(3):53-55
<正>2020年,应《外国语言文学》之邀,组了一个专栏——"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专栏",提出"研究美国文学肯定无法避开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从具体文本出发探讨了美国族裔文学中各具特色的主题。一年来,经与同行不断交流讨论,决定在《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组一个专栏——"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深入探究美国族裔文学。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社会从原来多种文化融合的"大熔炉"逐渐转向到多元文化并存的"色拉碗",而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各个族裔不断构建其文化共同体思想。这种构建过程在美国族裔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再现。因此,  相似文献   

3.
梁元帝萧绎之诗在南朝可称一家,存世数量亦较为可观.从题材内容角度可将其诗分为写景、咏物、宫体、述怀等四种类型,结合创作主体的艺术修养,审其诗文审美祈向、创作手法及风格特色,萧绎可算中古时期较为重要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4.
《漳州师院学报》2021,(1):99-103
形成以政治文化视角研究九十年代文学的基本论述纲要,发现中国九十年代文学在政治文化语境影响下形成的更为大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重新审视九十年代文学向商业化倾斜过程中"躲避崇高"的叙事面向及其得失,从中发现作家在塑造作为个体的"人"的文学形象时,彰显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原有文学生产模式的反思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文学史观与文学史学研讨会干1994年4月1日至5日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召开。这次研讨会是由福建省漳州师院承办的,中国社科院文研所《文学遗产》编辑部,江苏省社科院《江海学刊》杂志社、上海社科院文研所和西北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2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着如何建设文学史研究的学科理论这个核心课题进行多方面探索,提出了许多富有启迪性的见解。代表们对八十年代以来文学史研究的实践作了认真的回顾和总结,一致认为,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文学史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理…  相似文献   

6.
汉末至北宋是士族文化构型向世俗地主文化构型嬗变的历史阶段,文学与之作同构运动,在这一运动中,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在文化构型嬗变中的矛盾统一,是中世文学由"自觉"到"再自觉"的动力,而中世文学意象化与律化的双进程则是其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隋唐五代文学与道教、儒学、佛教、任侠四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前期主继承,即继承了六朝思想学说的多元化,它与唐代社会在民族、文化、政治诸方面的兼收并蓄是一致的;而后期主变异,即反映了旧学向新儒学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1985年由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位学人率先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这不仅仅是一个扩大的文学史分期问题。事实上20世纪文学的不同阶段除了它们各自的个性特征外,更多地具有世纪的共性特征。总体说来,20世纪是一个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的进程;一个中国文学走向并汇入“世界文学”总体格局的进程;一个在东西方文化大碰撞,大交流中形成现代文学的民族意识(包括现代思维和现代审美意识)的进程;一个以文学表现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新旧变更的时代激流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过程。把2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含有社会和文学两个层面的涵义。文学现代性既依赖社会现代性的发展,又是对社会现代性的批判、反思。这二者构成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文学现代性对社会现代性的批判可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划分的标准是是否以理性精神为信仰。西方文学现代性两个阶段的发展脉络极为清晰,也取得较大成果。而中国的文学现代性虽然是在西方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的,但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的文学现代性并没有层次分明的两个发展阶段,而是两个阶段杂揉在一起,同时具有两个阶段的特征。但中国的文学现代性还不成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空白之处。这是由中国的经济文化的落后性所决定的。不过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行,中国的文学现代性将在21世纪真正成熟、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四次文学史学研讨会于1997年12月11日至13日在福建省莆田市召开。会议由漳州师范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江海学刊》编辑部等五家联合主办,并得到莆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二十多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十几篇。会议围绕着推进文学史学科建设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不少问题进一步获得共识,若干问题得到进一步反思,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现将会议研讨情况概述如下。一、关于“文学史学”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下的文学面对强大市场经济的冲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家们也在向世俗化的现实生活妥协与认同、放弃自己神圣职责而同普通谋生者等同,从而使文学失去了为之所是的文学精神.文学固有的探索精神、否定精神消失,文学价值性存在的"意义"消失,成为空洞的文本和文字游戏.  相似文献   

12.
要编写具有时代水平的文学史,我以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解决文学史观的问题。而文学史观的确立又依赖于文学观念的更新。确切地讲,文学史并不是学者们写出来的,而是文学本身历史发展的轨迹,它是由无数的作家作品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形成的历史系列,是客观存在的。文学史家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描述这个系列,而是通过描述去阐释这一系列发生发展的规律。文学史乃是一门关于文学发展的历史阐释学。正因为如此,站在不同的时代,从从不同的文学观念出发,不同的人就可以写出不同的文学史来。而文学研究的进步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基干…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文学史还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现象都证明,文学是价值的栽体,文学在价值生成、传播、生长的完整文化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对于当前中国文化的价值断裂或价值缺位,文学具有直接责任。因此,中国需要重建价值系统,文学应当自觉地承担起先行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与文学翻译的距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借助于认知环境 ,运用推理模式来推断交际者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而文学翻译交际不同于关联理论的研究对象———语内交际 ,它涉及到社会文化、文艺美学以及翻译转换等问题 ,其交际过程并非只针对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而进行的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因此 ,现有的关联理论不能有效地解决文学翻译问题 ,也不能为文学翻译提供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李觏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坚持儒家传统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他推崇韩柳文章李杜诗,批评西昆体之流弊,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持论相同,立场一致,指出了宋代文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李觏是一个履行修正、学风严谨的学者。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建树和贡献,大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漳州师院学报》2021,(3):107-113
语性即每种语言独有的品性、特色。语性理论以目标语为中心,认为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在翻译中应尽量发挥目标语的优势和独特性,扬长避短,尽显目标语的个性与魅力。四字格作为汉语重要的语性特征之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因而在文学翻译中被广泛应用。以畅销纪实文学作品《坏血》的两个汉译本为例,从语性理论的角度分析四字格在文学翻译中的优势:简洁明了、琅琅上口、行文地道、文白交融、修辞美感。然而,如果把握不当,则可能出现语法错误、词不达意、搭配不当、背离风格等问题。因此,四字格的使用应当建立在充分了解两种语言个性的基础上,还须注意以下几点:遵循语用规范、控制用词数量、忠实原文风格、防止过度归化。由此可见,认为语性理论对四字格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已经被广泛采用到教学改革中。传统的英美文学课教学一直被灌输法束缚着,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改革英美文学课教学必将使文学课更加生动、活跃、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在影像阐释占霸权的今天,传统的文学审美方式逐渐式微。如何建立新的美学范式以及实现影视与文学的共同繁荣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继承了《诗经》、汉魏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着眼于诗歌的教化性、实用性和现实性,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发扬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但是从整体来看,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并不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要部分。尤其被贬为江州司马以后,他的大部分作品以闲逸隐居和感伤为主调,表现出消极的倾向,也体现了道家追求达观和超脱现实的虚无主义倾向。如果说白居易积极反映现实的作品以其实用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观为基础的话,那么他漠视现实、超脱现实的文学作品则是以审美主义、艺术主义的文学观为基础的。本稿着眼于白居易参与现实和超脱现实的两种处世哲学,探讨他的实用主义文学观和审美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20.
文学价值的物质载体、文学文本问世的社会政治环境、接收主体的条件和心态、评论家的评论和引领等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文学价值最大最优化的实现。而这些因素的形成有赖于各种机遇的契合,需要创造主体和接收主体共同去寻找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