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植物不同青枯菌生化型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供试9个青枯菌菌株在TTC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纯化,移植于扩繁培养基上培养,根据Hayward划分青枯菌生化型的标准,将其分别接种在含糖、含醇化合物的鉴定培养基上,观察其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氧化利用能力从而对其归类划型.由于不同生化型的青枯菌对3种糖、3种醇化合物的利用情况不同,因而可根据培养基颜色(pH)发生的变化来确定供试菌株属于哪一个生化型.结果表明:9个供试青枯菌菌株分别属于5个生化型,即生化型Ⅰ、Ⅱ、Ⅲ、Ⅳ、Ⅴ.其中大部分属于生化型Ⅰ,它们是DA1、DB1、DC1、DD1,占44.44%;UW551和P041属于生化型Ⅱ,占22.22%;T032属于生化型Ⅲ,ZO4属于生化型Ⅳ,M5属于生化型Ⅴ,各占11.11%.  相似文献   

2.
一株茶树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树内生真菌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菌落表面分离获得1株放线菌菌株BF-01,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及抗菌活性测定,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卡伍尔链霉菌(Streptomycescavourensis).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发现该菌发酵产物对除1株木霉外的7株茶树内生真菌及6株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液氯仿萃取物对供试的5种病原细菌、1种白假丝酵母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菌株BF-01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树皮样品中分离出125株内生真菌。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11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对KB(人口腔上皮癌)或HL-60(人白血病)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8.8%。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抗肿瘤活性菌株分别占供测菌株的11.6%、5.7%和4.8%。抗肿瘤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拟青霉属及曲霉属。在所分离的菌株中,归属于拟青霉属的活性菌株占供测菌株的比例最高、活性最强。结果显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着棉花的产量.从长江流域4个省即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采集300多个菌株,选择各省不同县市的67个菌株,对这67个供试菌株进行培养性状的鉴定、致病力的测定以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在67个供试菌株中,就致病力类型而言,强致病力类型、中等致病力类型和弱致病力类型分别占35.82%、43.28%和17.91%.就培养性状类型而言,菌核型、中间型和菌丝型分别占38.81%、22.39%和38.81%.菌株的致病力和菌落培养类型均与地理位置没有相关性,但菌株的致病力与培养性状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强致病菌株大多数为菌核型,而弱致病菌株则以菌丝型为主.利用筛选出的15对RAPD引物对供试菌株DNA扩增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与菌株来源地无显著相关性,同时,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致病力和培养性状也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香蕉内生真菌、放线菌类群分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采用内生菌分离法对华南种植的健康香蕉根、叶内生真菌、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研究表明:叶内部的内生真菌主要为盘长孢刺盘孢菌物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占60.77%;而根内部曲霉Aspergillus spp. ,青霉Penicillium spp.,拟青霉Pacecilomyces spp.的分离频率较高,共占70.4%。在根、叶内生放线菌中灰红紫类群链霉菌分离频率最高,分别占65.2%与78.2%;在整个植株中玫瑰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griseolus的分离频率最高(占57.7%),叶中该种链霉菌占69.0%,根中占43.5%。对峙实验表明:内生真菌在体外对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香蕉专化型)不显示明显的拮抗作用而内生放线菌则显示明显的拮抗活性,玫瑰浅灰链霉菌中有42.5%的菌株显示拮抗作用,该种链霉菌在提高香蕉植株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选用67株分离自甘肃兰州地区的黄芪根瘤菌菌株,测定了供试菌对甲基蓝、甲基红、亚甲基蓝、刚果红、孔雀石绿5种染料和脱氧胆酸钠、亚硝酸钠2种化学试剂的抗性反应,及耐盐性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菌具有较强的耐盐性,36%的菌株可以耐受5%NaCl,21%的菌株可以耐受6%NaCl;黄芪根瘤菌对两种化学药物脱氧胆酸钠和亚硝酸钠均具有极高的抗性,几乎所有菌株都能在终浓度为0.1%和0.2%的YMA培养基上生长;不同的黄芪根瘤菌菌株对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抗性,对不同浓度的同种染料也具有不同的抗性,同种黄芪根瘤菌菌株对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抗性,对不同浓度的同种染料也具有不同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不同植物根际荧光假单胞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荧光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有开发作为生物农药的潜质.以分离自上海周边地区12种植物根际的104株荧光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表型分类,并采用16S—rDNARFLP和REP—PCR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6S—rDNARFLP酶切图谱聚类分析在85%相似性水平上,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9群;REP—PCR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在76%相似性水平上,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26群,说明上海地区的荧光假单胞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还显示出菌株间亲缘关系与其分离地和所在植物具有相关性,表明环境条件对荧光假单胞菌的发育和遗传分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苹果腐烂病菌等14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XM16菌株及其代谢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均表现出强烈的拮抗作用,其代谢物对供试的苹果炭疽病菌等11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分泌物滤液和粗蛋白的抑菌试验进一步证实了XM16菌株抗生物质的存在,这表明XM16在培养过程中的确产生了某种对病原真菌具有强抑菌活性的抗生物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陕西略阳铁矿尾矿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放线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采用稀释涂布法对陕西略阳铁矿尾矿土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初步排重,对所有菌株进行16S r RNA测序,通过构建发育树确定其菌属。同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l)和白假丝酵母菌(Canidia Albicans)为靶标菌研究放线菌代谢产物拟菌活性。分离出菌株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14株菌株,其中10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3株属于小单孢子菌属(Micromonospora)、1株属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鉴定所得14株放线菌代谢产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10株则表现出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占总数的71.43%。表明尾矿土壤所分得菌株丰富,可判断所分离放线菌中链霉菌属占较大比例,且筛选出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为丰富和挖掘放线菌资源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哈茨木霉T23对白菜生长的影响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也不能提高白菜硝酸还原酶的活性;3种供试细菌放线菌、光合细菌及乳酸杆菌均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白菜硝酸还原酶的活性,白菜叶绿素含量明显偏低;哈茨木霉T23与3种供试细菌两两混合使用对白菜的促生效果均比单独使用各供试细菌的效果明显,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增加,白菜叶绿素含量明显偏低.哈茨木霉T23和3种供试细菌两两混合使用,4种供试菌的含量均比单独使用时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定海海区潮间带的放线菌筛选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筛选舟山定海海区潮间带放线菌并对分离到的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结合SDS化学法样品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放线菌的检出机率;分离到的115株放线菌中,其中相当一部分菌株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和强抗菌活性;拮抗放线菌主要以抗革兰氏阳性细菌为主(80.7%),抗革兰氏阴性细菌(46.5%)和抗真菌(50.9%)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2.
马衔山两种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萌动早期,选取甘肃马衔山地区两种典型的生境,进行了沙棘根际微生物的分离、测数,并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对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从两样地共得到细菌菌株47株,分属于12个属;放线菌菌株31株,分属于3个属;真菌菌株20株,分属于4个属.同一地区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林缘河滩沙棘灌丛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阳坡干旱草地;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变压器介质油中放线菌对油介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用自制的JOA液体培养基首次从报废的大型变压器介质油中分离到两种放线菌: 枝动菌和罗思氏菌, 它们都能以介质油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繁殖, 枝动菌对变压 器油介损的影响更为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 油介损随油中菌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随运行时 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站不同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检测中科院红壤生态站三种不同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在一年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区系组成有较大差异,水田以细菌为主,占总菌群的76.83%,旱地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比例显著上升,分别占总菌群的25.68%和22.57%,林地中真菌的比例在三种土壤类型中最高,达到48.52%,同时发现,林地中有丰富的高等担子菌。  相似文献   

15.
3株致病疫霉拮抗放线菌复合发酵及其抑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拮抗放线菌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稳定性,采用涂布法和显微观察法对从土壤中筛选到的活体状态能显著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3株放线菌进行了复合发酵方式及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及抑菌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3株放线菌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以培养种子液3 d、先接入NB8培养2 d后再接入NB11和NB12为最佳发酵方式,抑菌率最高可达97.7%,明显优于NB8(87.4%),NB11(20.0%)和NB12(28.2%)单独发酵液的抑制作用;当初始pH为自然值、28℃时,3株菌复合发酵后抑菌活性最高.复合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致使菌丝变形或孢子囊发生异常破裂.  相似文献   

16.
抑制作用最强;预先处理马铃薯块茎后,复配发酵液的防效(病情指数44.44%)也明显优于单独发酵液.复配发酵液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中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力的西芹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肥力的西芹土壤中。测定了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相同肥力条件下,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明显多于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施用不同肥料后,各类群的数量均有所增加,表现出复合肥的样品〉NH4HCO3样品〉对照样品的特点.其中,复合肥的使用使各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牡丹根际微生物与中药材道地性及株龄的相关性.采用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五产区牡丹根际土壤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牡丹根际微生物数量由高到低产区排序如下.细菌:洛阳铜陵亳州南陵菏泽,放线菌:铜陵亳州菏泽洛阳南陵,真菌:洛阳菏泽亳州铜陵南陵.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产区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真菌则在铜陵、南陵与亳州、洛阳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株龄南陵产区牡丹根际微生物数量由高到低排序如下.细菌:1龄3龄2龄4龄5龄,放线菌:1龄4龄2龄3龄5龄,真菌:1龄5龄4龄3龄2龄,其中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1-5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真菌则在1龄与2龄、2龄与5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牡丹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在道地与非道地产区间无规律,但道地产区根际真菌数量显著低于非道地产区.道地产区牡丹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随牡丹株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真菌呈1龄最高、2龄最低且2-5龄缓慢升高的变化规律,有从高肥的"细菌主导型"向低肥的"真菌主导型"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噬菌体S7和S3专一性感染裂解链霉菌的特性,选用几丁质、土壤浸汁和改良海藻糖-天门冬酰胺3种分离培养基,结合使用预培养、预处理及添加不同抑制剂等多种手段,对采自云南、缅甸的3份土样进行处理.实验检测了在不同培养基上噬菌体对链霉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几丁质培养基上,噬菌体对链霉菌的抑制效果明显,提高了稀有放线菌的出菌率,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利用噬菌体是一种有效分离稀有放线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甲拌磷在农田环境中的生态效应,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0、2、8、20、50mg/kg 5个甲拌磷浓度对加工番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甲拌磷对土壤中的真菌、放线菌有抑制作用,但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个浓度处理对根际土壤细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0.4%、12.7%、19.5%、16.9%,对非根际土壤细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1.6%、18.4%、26.2%、27.5%。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大于非根际土壤,细菌根际效应R/B为1.51~2.59,真菌、放线菌根际效应不明显。2mg/kg和8mg/kg甲拌磷处理对番茄非根际土壤脲酶有抑制作用,而20mg/kg和50mg/kg甲拌磷对番茄非根际土壤脲酶有刺激作用。甲拌磷对番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均有一定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