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者对《孟子》中“莫之或欺”的“或”的注解历来见解不同,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此处的“或”应理解为通“克”,表“能够”之意的结论。它的词性应是助动词,即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熵判据”为例,分析了“平衡判据”与“过程判据”的区别与联系;并指出了一个完整的熵判据应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六书”中的次第问题。认为“象形”应置于“指事”之前,“假借”应置于“形声”之前,“会意”也应置于“形声”之前。所以,除了“转注”的“五书”的次第应为: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  相似文献   

4.
祝建平 《科技信息》2009,(21):253-253
目前对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的“床”有呼声很高的新解,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查证资料,多方考证,认为“床”的含义应维持原义。  相似文献   

5.
避免“最美”类新闻“审美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典型新闻人物报道中的“最美”泛滥现象,该文结合案例对典型新闻的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文章提出,新闻人物报道应坚持真实至上、美有所“制”,应通过平民视角朴实呈现,最终避免受众“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6.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君命有所不受”的原意,阐述了这一命题的理论根据;认为下级应抱着“无私”和“谋利”的动机行使“君命有所不受”;主张上级应允许下级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良好的动机,作出“君命有所不受”的抉择,下级不能动辄以它为辞与上级讨价还价,反对下级以它为借口而不执行上级的正确决策,谋取个人、小集团利益和局部利益  相似文献   

8.
一般著作都将《庄子·庖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一句中的“神”字解释为“精神”或“精神活动”,本文认为,这样解释不仅与文意扦格,译文别扭,而且与庄子所要阐述的哲学思想不符。这里应解释作“思维”或“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陌上桑》“东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上桑》首句为“日出东南隅”,有的认为“东南”是实指,将“东南隅”解释成“东南方向”;有的认为“东南”偏指“东”,“东南隅”应解释成“东方”;有的则语焉不详。本文认为“东南”不可能实指“东南”方位,也不是偏义复词偏指“东”。中国古代诗歌经常“东”与“南”连用,并且隐含着深层次的文化意蕴。解读含有方位词的诗句时,应在说明是否实指方位的同时,指出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鸠占鹊巢”的“鸠”究竟怎么解释,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是布谷,也有人认为是八哥.可《诗经》所指的“鸠”肯定只是一种鸟,不会是两种鸟.文章从历代的典籍和今天的自然科学的角度考察,认为“鸠”应是指布谷.  相似文献   

11.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其中“折枝”一词,历来各家注释各执一词,难成定论。笔者认为“折枝”应解释为“按摩搔痒”,其中“折”极有可能是“析”的误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以及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和经济“全球化”,在旧中国曾有很大影响的“洋泾浜”英语逐渐被“新洋泾浜”汉语以及“中式英语”所替代。这两者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新洋泾浜”汉语和“中式英语”的对比,论述了两者的形成原因和语言特点,提出了在新的“全婊化”的时代,对“新洋泾浜”汉语以及“中式英语”应采取不同的态度。“新洋泾浜”汉语不能全部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相反应尽量避免使用“中式英语”。这样才能在对外交往中最大程度地达到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高校德育工作应做到“四个到位”和形成“五个载体”。“四个到位”是:思想认识到位;领导管理体制到位;管理制度到位;物质设施到位。“五个载体”是:以领导班子为载体;以教育为载体;以管理为载体;以服务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  相似文献   

14.
一、治班靠“方”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即要求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它是做一件事情取得成功的保证,对学生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就要在学生中树立“规矩”,做到靠“方”治班。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体现“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的原则,小学作文教学也应如此.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条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做到学中有导,以导促学.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增强“两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实效性的高度,论述了充实“两课”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论述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增强“两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感;提高“两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侯方元 《科技信息》2012,(1):338-338,378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获得身心的解放,最大限度地接近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境界。教育也应以人格完善、思想自由为其终极目的。现代教育的巨大失误是使教育成为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应包括:“爱”、“自由”、“交往”和“隐性”的原则。考核方式是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8.
对于《木兰诗》中“送儿还故乡”的“儿”字,有三种注解:一为“木兰自称”(见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一为“女子自称之词”(见余冠英《乐府诗选》);一为“青年男女自称”(见《辞源》七四年版)。我们阅读时应照哪一种理解呢?我以为照第三种说法较妥。如果理解为“木兰自称”,很容易使人按常用义理解而产生疑问,因为木兰是以臣子身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直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考虑汉语苦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语文课要有语义味。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群体日益庞大,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多元化的资助经济贫困学生的政策体系。其中勤工助学资助体系中多为“劳务型”工作,难以有效解决贫困生经济、精神双贫穷。普通高等学校应就勤工助学资助体系由“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化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