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相关性数据处理和模糊聚类分析,发现影响大气环境腐蚀性的21种环境因素在相关系数大于0.54的情况下,可明显地聚为5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3逐个因素的分类能力的特征评价,选取大气环境性的主要因素,进而在特征空间中进镀锌层样本的大气环境腐蚀性预测和考评,为今后实现我国大气环境慢性等级评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气环境腐蚀性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相关性数据处理和模糊聚类分析,发现影响大气环境腐蚀性的21种环境因素在相关系数大于0.54的情况下,可明显地聚为5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逐个因素的分类能力的特征评价,选取大气环境腐蚀性的主要因素(RH>80%时数,S02沉积速度,水溶性尘降,Cl-沉积速度,NO2浓度),进而在特征空间中进行镀锌层样本的大气环境腐蚀性预测和考评,为今后实现我国大气环境腐蚀性等级评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降低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的冗余度方面,波段选择一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近年来,提出了许多用于高光谱波段选择的聚类算法,但大多数算法只有在选择足够多的聚类中心时才能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在选择少量波段时,往往效果很不理想,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目的.而且,随着聚类中心数量的增加,大多数波段选择算法的精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针对当前基于聚类的波段选择方法存在对聚类中心数的强敏感性和选择的特征波段子集高相关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邻子空间划分的波段选择方法(SEASP).该方法主要包括近邻子空间划分和特征波段选取两个步骤.考虑到高光谱波段之间的有序性,SEASP首先计算出相邻波段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系数向量.若两个波段之间的相关性在某个区间内最小,即相关系数的变化率在该区间内最大,说明这两个波段在很大概率上不属于同一组,为两个相邻分组之间的分割点.因此,在相关系数向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其对应的若干个极小值,通过极小值的选取来确定最终划分的子空间.最后以信息熵为度量标准从划分的子空间中选出特征波段子集.在3个公开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SEASP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不仅原理简单,而且在精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职类学生直觉思维的调查,探求直觉思维与数学解题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影响相关系数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因聚类分析中数据预处理方式和相似度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类分析是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研究的主要技术之一.选择恰当的数据预处理方式和相似性度量,是获得高质量聚类结果的前提.采用具有外部标准的基因表达数据集,分别以Pearson相关系数和Euclidean距离为相似度,以校正的Rand 指数比较了使用分层聚类、K-均值聚类和SOMs聚类算法对经过行标准化、列标准化和对数化处理后数据的基因聚类质量.结果表明:K-均值聚类和SOMs聚类质量显著优于分层聚类,SOMs聚类质量稍好于K-均值聚类.而且,分层聚类偏好于Pearson相关系数准则和行标准化处理,而应用K-均值聚类和SOMs算法时,则最好是对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并以Euclidean距离为相似性度量准则.上述研究结论将为基因表达聚类分析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坝在长期服役的过程中,受到相同或相似外界因素的影响,变形监测数据之间必定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存在某种相关性.为充分挖掘大坝在空间与时间维度的相关性,本文以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首先应用改进初始聚类中心点的K均值聚类(K-m eans++)分析沉降变形的空间聚集情况,选出合适的关键测点,然后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相似文献   

7.
针对评估值为犹豫三角模糊元的聚类问题,提出了基于犹豫三角模糊相关系数的聚类算法。首先给出犹豫三角模糊相关系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其次考虑到犹豫三角模糊元权重的影响,将犹豫三角模糊相关系数推广为犹豫三角模糊加权相关系数;最后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犹豫模糊环境下的聚类问题,实例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柴油的组分和性质与发动机的排放之间的相关性,求得了相应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相关系数较在的因子对发动机的排放的影响也较大,使用相关系数较大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拟合精度,简化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9.
贪心聚类算法及其在遥感图像分类和压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样本间的近似程度,提出了相关系数聚类概念。对遥感象素光谱曲线突变特性的多分辨率描述,准确地刻画了遥感对象内容。还以小波特征相关系数衡量象素间距离,并通过贪心搜索实现了冗余度最低的聚类中心。在比较准确的初始分类的基础上,结合K-means聚类可实现较高的无损压缩。最后,由TM多光谱图像和AVIRIS超谱图像的实验分析,验证了该聚类算法的灵活性、分类的有效性和较高的无损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的因素是影响空管运行亚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对空管运行亚健康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前人对空管安全人为因素风险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空管运行亚健康人为因素风险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基于人为因素风险指标体系,建立了管制员个体因素影响空管运行亚健康理论模型。根据理论模型构建了管制员个体因素影响空管运行亚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使用AMOS 24.0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业务技术水平与生理状况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心理状况与生理状况之间的标准相关系数为0.60,且影响显著;心理状况与业务技能水平之间的标准相关系数为0.40,且影响显著;心理状况与空管运行亚健康之间的标准相关系数为0.31,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幅员辽阔,具有大面积的盐碱地、有机质土,地下咸水区也分布较广。且随环境的恶化及我国近代工业化的推进,除去天然腐蚀性土外越来越多的土地受到污染变为腐蚀性土。对腐蚀性土进行改性处理及达到二次利用的目的,多采用硅酸盐水泥对其进行固化。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多用于其原腐蚀环境中,易使加固体发生劣化,强度衰减情况较为显著。本文对不同性质的腐蚀性土进行分类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变化机理进行论述,总结影响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变化的因素。对有关水泥加固腐蚀性土强度特征问题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为水泥土加固腐蚀性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探讨土壤碳库的空间变异特征、准确评价区域碳库的影响机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实地采样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拟合,探求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在1.91~16.63 kg/m2范围内变化,其平均密度为7.42 kg/m2;各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海拔 >坡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道路或村庄最短距离(DIST);各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随空间位置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海拔、坡度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负相关,而NDVI、DIST 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选择五台山4个海拔梯度(2 200 m、2 250 m、2 300 m、2 350 m)的林线森林斑块为样地,对其林下的草本层和表层土壤(0~10 cm)进行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研究,运用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分析、PCoA排序以及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主要结果有:(i)在林线森林斑块内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在样地间差异不显著,但草本群落差异性显著受海拔梯度的影响.海拔2 350 m和2 300 m的2个样地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最小且群落相似性最小,海拔2 300~2 350 m引起了草本群落较大的变化.而海拔2 250 m和2 200 m的2个样地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最大,且群落相似性中等.推测海拔2 200~2 250 m的变化引起了物种地位的变化;(ii)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表层土壤pH值、全氮、全磷和全硫在不同海拔的林线森林斑块内呈显著变化,秩和检验结果表明有机碳在海拔梯度间变化不显著,全氮、全硫和有机碳的变化随海拔升高而增大;(iii)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全氮、全硫、全磷和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全氮、全硫、全磷和有机碳之间大多数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发现:在林线森林斑块内草本群落的海拔间变异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显著,受海拔影响显著但变化趋势波动性较大,这可能与放牧和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有关,需设置更严格的控制实验来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植被类型与坡向、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变异非常显著,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5.946%,49.597%,而全磷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空间变异系数仅为8.935%.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不受植被类型影响,仅取决于土壤黄土母质.阴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阳坡的,其中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坡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济南市居民区和工业区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与作物生长相关的10项理化性质作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并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居住区土壤质量整体要好于工业区,居住区中高级土壤所占比例分别比工业区高16.66%和12.10%。就居住区和工业区各指标的平均值而言,土壤容重呈一定的紧实趋势,属偏碱性土壤,EC值偏低,有机质含量相对也偏低,氮、磷含量属中等偏上水平,钾含量均相对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质量评价因子,与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的相关性均达到5%显著性水平。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r2=0.967 1,进一步说明本研究采用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科学可行,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了宁夏引黄灌区17个有代表性的温室,采集表层土壤样品(0~15cm)测定了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温室土壤2种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土壤脲酶活性与其全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养分因素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效应上,但也有间接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其有机质、碱解氮、硝态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效应上,而土壤养分因素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新乡市王村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新乡市王村污灌区土壤中Cd,Ni,Zn,Cu的含量及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除部分Cu的含量能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之外,Cd,Ni和Zn的含量均超出标准限值,Cd的污染最严重;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Cd全量与5种化学形态均显著相关;Ni的全量与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显著相关;Zn的全量只与有机结合态显著正相关;Cu的全量与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土壤腐蚀性关键因素的评价与选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2种土壤腐蚀性的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因素分类能力的特征评价,从同类中选取关键性因素,进而在特征空间中进行有关样本的土壤腐蚀性预测和考评,为今后土壤腐蚀性研究中主要因素和选取和等级评判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不同植物叶绿素含量、SPAD值、根际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叶面积指数等光合潜力影响因素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为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重建优良先锋植物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根际土水分含量、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植物的生理特性差异较大,其光合潜力的影响因素也有较大差异。构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叶面积指数也较大,适应性强,枫树、黄荆、青檀和阴香也是桂西北地区常见的乡土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均可作为石漠化生态恢复的先锋植物使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地统计学、GIS和传统统计方法,分析松嫩平原西部吉林省通榆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并探讨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和人工施肥量等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吉林省通榆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西部高,东北和西北部低,而全氮含量为北部高,西南部低;2)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差异并不显著;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着坡度的增大,急剧减少;4)淡黑钙土、栗钙土和草甸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高于风沙土和沼泽土;5)通榆县各乡镇人工施肥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变异的相关性并不强,说明影响本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因素以自然环境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