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北京地区翼手类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地区翼手类共有3科17种;其中绝大多数为古北型,有11种,占68.75%,此外,有4种季风型1、种南中国型、1种东洋型.北京西部种类特别丰富,占北京翼手类的82%:北部燕山山区,缺少大型溶洞,翼手类中主要为本市常见种类,但分布许多北京地区稀有和少见种类.平原地区翼手类分布较少,只有常见种类.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北京翼手类中的种类和数量急剧较少,有些种类近乎绝迹,应该尽快开展深入研究,了解翼手类的种类、分布、生态等详细资料,并且应加强翼手类的栖息场所保护.  相似文献   

2.
深圳笔架山公园兽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笔架山公园兽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共有兽类13种,隶属5目、9科、10属.其中食虫类2种,翼手类1重,鳞甲类1种,食肉类3种,啮齿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列入中国红皮书中的易危动物1种.7种东洋型种类,约占种类数的54%;2种古北型种类,约占15%;4种广布型种类,约占31%.分析了笔架山兽类生态分布的3种类群,进行了资源评价,从生态功能、水资源、物种多样性等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2年1-5月我们对广东连平县黄牛石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7目12科20种,东洋型14种占70%;南中国型3种占15%;古北型3种占15%.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II级保护动物2种;“三有”动物7种,说明该地区物种珍稀程度较高.翼手类共记录到3种,占所有物种总数的15%;啮齿类有9种,占种数的45%.  相似文献   

4.
深圳笔架山公园兽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共有兽类13种,隶属5目、9科、10属。其中食虫类2种,翼手类1重,鳞甲类1种,食肉类3种,啮齿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列入中国红皮书中的易危动物1种。7种东洋型种类,约占种类数的54%;2种古北型种类,约占15%;4种广布型种类,约占31%。分析了笔架山兽类生态分布的3种类群,进行了资源评价,从生态功能、水资源、物种多样性等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区翼手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5月至2006年4月对广州市区内翼手类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区有犬蝠(Cynopterus sphinx)、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中华山蝠(Nyctalus velutinus)、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小黄蝠(Scotophilus kuhlii)、大黄蝠(Scotophilus heathii)、彩蝠(Kerivoula picta)等7种翼手类物种.分析了广州市区内翼手类的物种组成、区系特点和分布特征,其中东洋界种类占优势(71.42%),小黄蝠为优势种,东亚伏翼分布最广泛.  相似文献   

6.
兽类也叫哺乳动物,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为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类.现在全世界约有兽类4180种,中国占1/8,约500种,而北京计有44种,不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食虫类约6种,如刺猬、麝鼹等;翼手类(蝙蝠类)约有6种,如菊头蝠、大耳蝠等;啮齿类是分布在本区最多的一类,计有17种,如褐家鼠(大家鼠)、岩松鼠、黑线姬鼠等;食肉类的种类不算少,共有10种,但一般数量都很少,黄鼠狼是其中数量最多的一种,金钱豹、狐狸和狼都很少见到;有蹄类中只有3种,如分布较广泛的狍子和只见于高山裸岩及草甸的青羊等.北京地区的兽类种类不到全国的十分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省英德市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啮齿类及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采集动物标本111号,为18种,观察或采访记录到9种,共有动物27种,隶属2个目。其中发现广东省翼手类新记录1种-贵州菊头蝠,该种又是中国特有种,另一种为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八种类-扁颅蝠。鼠类中进入“三有名录”动物有8种,占该保护区啮类种类的50%。初步调查显示,该保护区啮齿类、翼手类动物种类丰富,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在该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深入开展对它们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贵州万峰林陆生贝类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万峰林陆生贝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考察,采获陆生贝类标本1444号.经鉴定,共49种(包括8个未定种),隶属于12科25属.区系分析表明:万峰林的陆生贝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种类总数的88%,其中以东洋界西南区种类为主,占种类总数的42%;同时也有少数古北界的种类渗透,占种类总数的9%;广分布种类较少,仅占种类总数的3%.  相似文献   

9.
对贵州紫云县格凸河景区进行陆生贝类资源调查,共获标本1 538号,经鉴定,得44种(含6个未定种),隶属于9科24属。区系分析表明:贵州紫云县格凸河景区陆生贝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种类总数的84.21%,其中以东洋界西南区种类为主,占种类总数的39.47%;同时也有少数古北界的种类渗透,占种类总数的10.53%;广分布种类较少,仅占种类总数的5.26%。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鸟市鸟类物种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2008年1月对沈阳市鸟类市场进行的调查中,共记录鸟类50种,隶属于5目21科,其中人工繁殖饲养的鸟类种类有9种,其他41种均为我国有分布的野生种类,比例达82%.野生鸟类以广布种类为主,有19种,占所见种类的46.34%;古北界种类17种,占41.46%;东洋界种类5种,占12.20%.在猎捕自中国东北地区33种野生鸟类中,居留型则以夏候鸟为主,共17种,占所见种类的51.51%;留鸟14种,占42.42%;冬候鸟1种,占3.03%;旅鸟1种,占3.03%.鸟市上遇见率最高的为雀形目鸟类17科42种,占总种数的84%.鸟市上交易的鸟类偶见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种.针对鸟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了进一步挖掘轮古西区古溶岩探区潜力 ,利用常规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同位素等测试手段 ,对该区古岩溶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轮古西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基质具有低孔低渗特点 ,多属非有效储层 ;古岩溶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和裂缝 .洞穴规模变化大 ,主要分布于距古风化壳面深度为 0~ 2 0 0m范围内 ,中、大型洞穴多分布于古岩溶剖面中下部 .各岩溶相带中 ,表层岩溶带的洞穴最发育 ,其次为水平潜流带和季节变动带 ,垂直渗流带洞穴较不发育 .裂缝类型以构造缝为主 ,以发育立缝和低角度缝为主 ,高角度缝和水平缝发育次之 .纵向上 ,季节变动带和水平潜流带的裂缝最为发育 ,表层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的裂缝发育程度较低 .储层类型主要包括孔洞型、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及洞穴型 4种 .其中 ,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储层的产能好 ,是该区的重要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菊头蝠科蝙蝠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类地位进行研究,以7种127个蝙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1140kb),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建系统发育树,对菊头蝠种间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进行分析,角菊头蝠、菲菊头蝠和大耳菊头蝠属于较原始的种类,且彼此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菊头蝠、皮氏菊头蝠关系较近,为较原始的类群;马铁和中菊头蝠关系较近,为后分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3.
吊罗山保护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实地调查和资料记载,海南吊罗山共有哺乳动物8目2l科46种,分别占海南省哺乳动物(水生兽类除外)9目、24科、76种的88.89%、87.50%和60.53%,其中华南麝鼯、犬蝠、小菊头蝠、中华鼠耳蝠、大长翼蝠、灰伏翼、屋顶鼠和社鼠等8种为吊罗山保护区新记录;黑长臂猿和云豹2种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黑熊等9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分别占海南省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水生兽类除外)的66.67%和90.0%;还有14种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动物,17种列入中国动物红皮书,6种列入IUCN红皮书,有4、5、4种分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Ⅱ、Ⅲ;海南毛猬、大鼯鼠2种为海南特产种(占海南特产种的66.67%).黑长臂猿(又称海南长臂猿)、小缺齿鼹(又称华南缺齿鼹)、中菊头蝠(海南菊头蝠)等12种为海南特产亚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不同洞穴蝙蝠的调查,发现有1属3种绦虫寄生于2种蝙蝠消化道内.商城县和桐柏县普通长翼蝠消化道内寄生的是台湾蝙蝠绦虫,济源市和桐柏县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寄生的分别是蝙垦丁蝠绦虫和东北蝙蝠绦虫.该3种蝙蝠绦虫是河南省的首次报道,其中东北蝙蝠绦虫为我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省大陆翼手目动物共有 37种 ,隶属 6科 15属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 ,按照模糊聚类分析初步划分大陆翼手目动物为四个地理省 ,即粤北山地省、粤东低山丘陵省、粤西山地丘陵省、沿海台地平原省 ,翼手目物种分布表现了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过渡性 ,大耳菊头蝠 (Rhinolophusmacrotis)、水鼠耳蝠 (Myotisdaubentoni)为广东省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6.
粤北翼手目动物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1998年,对粤北翼手目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翼手目动物15种,隶属5科7属,其中5种数量已非常稀少,列入《中国涉危动物红皮书.兽类》的有2种,水鼠耳蝠为广东省新纪录种,鲁氏菊头蝠和大蹄蝠为优势种,应加以保护,有2种受环境污染,感染炎症。  相似文献   

17.
云南石林地区岩溶洞穴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1月对石林地区的芝云洞、白云洞及大干洞等多个洞穴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 ,共获上述 3类动物标本 30 0 0余号 ,经鉴定并加上访问和已发表的资料记载 ,隶属 3门 9纲 17目 33科 5 0余种 (或类群 )。其中石林盲高原鳅为石林地区特有种 ,无指盘臭蛙、贵州菊头蝠、西南鼠耳蝠和南蝠为中国特有种。此外 ,还对主要动物类群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折翼蝠和鲁氏菊头蝠血液的有形成分的数量、直径和各种白细胞百分式等项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所测的各项参数,每一个种内的雌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个种的各项参数的平均值与毛腿鼠耳蝠的相应参数比较,两两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这三种被推测为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的蝙蝠的红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均高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嗜中性细胞的百分含量低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肠道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7个产地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的肠道线虫进行了调查,发现寄生线虫2种: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 Ortlepp,1932)和齿蝠夜圆线虫(Nycteridostrongylus uncicollis Baylis,1930),分属于2个属.前者为我国新记录种,在宿主肠道中的感染率为72.60%,感染强度为1~12条;后者虽不是新记录种,但马铁菊头蝠是其新宿主,肠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和齿蝠夜圆线虫也是河南省蝙蝠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