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小远志全草醇提物弱极性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析分离出66个峰,共确认出其中64种成分,所鉴定出化学成分的质量占总量的98.991%.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18.950%)、油酸乙酯(12.436%)、(E,E)-9,12-十八二烯酸乙酯(10.660%)、豆甾醇(5.497%)、麦角甾-5,22-二烯-3β醇-乙酸酯(5.083%)、十八烷酸乙酯(4.575%)、叶绿醇(4.385%)、8-(2-(2-己基环丙基)环丙基)辛酸甲酯(2.625%)、(Z,Z,Z)-9,12,15-十八三烯酸乙酯(2.445%)、18-十九碳烯酸乙酯(2.369%)等,其中十六烷酸乙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S)联用技术对一点红药材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一点红药材中分离出30多个组分,并鉴定了其中的27个成分。所有成分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鉴定出。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水乙醚超声萃取得到新鲜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浸膏提取物,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归一化法测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了挥发性化合物中的75个成分,约占相对总含量的96.5%;挥发性成分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超过96.0%,其中主要的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为2-己-烯醛(19.75%)、3-己烯-1-醇(13.89%)、苯乙醇(9.76%)、2-己烯-1-醇(8.03%)、正己醇(7.94%)、2-己烯酸(5.11%)、己酸(3.51%)、3-己烯酸(3.32%)、水杨酸甲酯(3.29%)等。  相似文献   

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麻次生块茎(箭麻)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显示:红天麻中共有42个成分,其中已知成分有14种,占总量的63.189%;绿天麻共有48个成份,已确定成分的有29种,占总量的84.313%.红天麻中的主要成分是2,3,5,6-四甲基毗嗪(25.331%),2-戊基呋喃(11.974%)和E,E-2,4-癸二烯醛(8.66%).绿天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乙酯(15.444%),苯乙烯(10.352%)和棕榈酸乙酯(10.066%).比较两种天麻的挥发油成分,有8种共有成分,这些共有成分可以作为鉴定天麻的化学指纹成分.  相似文献   

5.
杨海船    黄荣胜  张颖    李嘉  ** 《广西科学》2019,26(5):549-55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并鉴定黄根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从黄根挥发油中分离出74个成分,并鉴定了其中的36个成分。黄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十八碳6烯酸(7.52%),棕榈酸(6.34%),Phosphetane,2,2,3,4,4-pentamethyl-1-phenoxy-,1-oxide (6.05%)等。从黄根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出64个成分,并鉴定了其中的37个成分。黄根石油醚提取物主要成分为反式油酸(18.85%),棕榈酸(17.66%),硬脂酸(4.49%)等。利用GC-MS分析鉴定黄根脂溶性成分,具有快速、稳定、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黄根药材成分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6.
小槐花中的脂溶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硅胶柱层析、甲酯化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小槐花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45个组分,确认了其中的29个成分。这些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其中以十六烷酸、十八碳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含量分别为28.90%、26.49%、17.95%。这些成分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鉴定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平树根部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药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脂溶性成分进行分离,甲酯化后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30个组分,确认了其中的21个成分。【结论】分离得到的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所有成分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鉴定出。  相似文献   

8.
GC—MS联用法测定小花棘豆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俗联用方法测定和鉴定了采自青海贵南地区的小花棘豆精油的化学成分,共鉴定出57个成分,占该部位的86.70%,其中(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13.5%,(E)-1-(2,6-二羟基-4-甲氧基)-3-苯基-2-烯-1-酮7.60%,十六碳酸乙酯5.30%,亚麻油酸乙酯4.35%,23,24-双氢豆甾醇4.31%,2-苯基-5,7-二羟基双氢黄酮1.90%。  相似文献   

9.
研究川西獐牙菜甲醇提取物的成分组成.川西獐牙菜全草经甲醇浸泡,超声波震荡提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应用色谱峰面积归-法测定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数.共分离出34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26个组分,占总含量的9r7.3%.主要组分为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二十四烷六烯27.2%,棕榈酸14.6%,十八烷基三烯12.1%,油酸6.2%,香豆酮5.4%等.分析鉴定结果可作为川西獐牙菜藏药材的初步定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家源  谭晓  卢文杰  牙启康 《广西科学》2011,18(3):226-227,232
采用硅胶柱层析、甲酯化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田皂角(Aeschynomene indicaL.)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53个组分,确认了其中的31个成分.这些成分主要为脂肪酸成分,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鉴定出.  相似文献   

11.
以苦苣苔科植物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温州长蒴苣苔(Didymocarpus cortusifolius(Hance)W.T.Wang)、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和大花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 Hemsl.)为材料,测定并比较了它们的生理生态因子、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4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峰形也相似;4种苦苣苔科植物均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以及较高的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说明低光照(600~750μmol·m-2·s-1)和高CO2浓度(1277—1965mg/m3)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从0μmol·m-2·s-1增加到1400μmol·m-2·s-1,4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猝灭值逐渐下降,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非光化学猝灭值则增加;光化学量子产量、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的大小顺序为温州长蒴苣苔〉牛耳朵〉半蒴苣苔〉大花旋蒴苣苔,非光化学猝灭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牛耳朵〉半蒴苣苔〉温州长蒴苣苔〉大花旋蒴苣苔.表明4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牛耳朵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利用能力和光适应能力,是引种开发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
鸡屎藤鲜品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鸡屎藤鲜品的挥发油,所得到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及相对含量,共鉴定出27个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冷面积的99.98%,鸡屎藤鲜品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酸(31.14%)、2—甲基—2—丁烯—1—醇(3.32%)、糠醛(7.49%)、3—吱喃甲醇(6.10%)、3—甲硫基丙醛(0.61%)、氧化芳樟醇(8.54%)、反式氧化芳樟醇(10.37%)、芳樟醇(3.93%)、异佛尔酮(1.90%)、5—甲基—6,7—二氢—5(H)—环戊并吡嗪(0.72%)、环氧里哪醇(1.00%)、异冰片(6.35%)、β—葑醇(7.30%)等.  相似文献   

13.
红花香雪兰挥发油提取方法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萃取以及微波萃取方法提取红花香雪兰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共鉴定出9类78种化学成分.其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沉香醇(30.511%)、二甲基亚砜(24.191%)和α-松油醇(18.701%);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烃类化合物(68.656%),沉香醇、二甲基亚砜和α-松油醇也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而微波萃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51.369%),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18.691%,17.387%和15.291%.这说明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各不相同,它们的联合运用可以相对全面地分析香雪兰挥发油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浙江产石胡荽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41种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反武-乙酸菊花烯酯(42.18%)、4,4-三甲基-二环[3.2.0]-6-庚烯-2-醇(6.85%)、石竹烯氧化物(4.42%)、2-(2-甲基呋喃基)-5-甲基-呋喃(3.76%)、棕榈...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毛细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海省不同产地短管兔耳草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离鉴定出40种不同化合物,有11种成分为3个产地所共有.比较发现不同产地短管兔耳草脂溶性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为该种药材品种及产地的鉴别和品质比较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合溶剂萃取法从新鲜尾巨桉木材中提取低分子量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联机分析技术,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出42个峰,并从中鉴定出30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7.88%。主要成分为1,2-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7.53%)、1,2-邻苯二甲酸双(2-甲丙基)酯(cas)(8.48%)、二丁基酞酸盐(8.12%)、丁二酸-甲基-双(1-甲丙基)酯(7.02%)、乙二酸双(2-甲丙基)酯(cas)(6.89%)、2,6,10,15,19,23-六甲基-鲨烯(4.53%)、十六酸乙酯(cas)(3.77%)、2-异丙基-1-甲烷基萘(2.97%)、二十六烷(2.63%)、己二酸双(2-乙己基)酯(1.98%)、二十八烷(1.93%)、鹿尾草碱(1.90%)等。  相似文献   

17.
GC-MS联用法测定镰形棘豆石油醚浸提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GC MS联用方法测定和鉴定了采自青海贵德地区的镰形棘豆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出 5 7个成分 ,占该部位的 86 70 % ,其中 (z,z,z) 9,12 ,15 十八碳三烯 1 醇 14 73 % ,(E) 1 (2 ,6 二羟基 4 甲氧基 ) 3 苯基 2 烯 1 酮 7 68% ,十六碳酸乙酯 6 4 9% ,亚麻油酸乙酯 4 3 5 % ,2 3 ,2 4 双氢豆甾醇 4 3 0 % ,2 苯基 5 ,7 二羟基双氢黄酮1 93 % .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金果榄中脂肪酸的组成,共鉴定了15个化学成分,确定了金果榄所含有的5种主要脂肪酸,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38.94%、顺式-13-十八酸甲酯质量分数为24.97%、棕榈酸质量分数为18.77%、硬脂酸质量分数为5.94%、十七烷酸质量分数为3.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