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城市边缘区蕴涵着未来城市的发展希望,是未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地。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成区的近域推进,边缘区在承接中心城区工业、居住及商业等职能扩散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生态、社会及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文章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边缘区现存问题和症结,在借鉴相关西方国家大城市边缘区发展中运用的"规划与管治融合"、"图底反转"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当今南京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模型,并期望给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模式。方法 用系统观、区域观将小城镇放到一定的区域中.对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的发展特征及发展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周边小城镇处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受到大城市的辐射、扩散和周围农村腹地的双重影响,呈现出特殊的经济、空间发展特征和动力机制。结论 在由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农村腹地共同构成的大的经济区域中,周边小城镇具有更强的发展优势,能够依托中心城市,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的边缘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多.但在城市规划中,边缘区真的被“边缘化”了,使这个本来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地区处在城市中心区的阴影之下.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再次审视边缘区,肯定其地位与作用,并构想了边缘区发展中需要塑造的场所模式,以便使得边缘区在城市化过程突显自己的特色,发挥其强大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角度分析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在垂直方向上,将人居环境系统划分为7个层次,即家居、建筑、社区(邻里)、城市、区域、国家、全球人居环境,不同的尺度构成了人居环境的尺度链,而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人居环境的过程速率逐步放慢,空间分辨率不断降低,事件频率也逐渐变低.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除了具有生活、生产、消费、还原和调节5大基本功能外,还具生境功能、滤网功能、通道功能、源功能和汇功能等特殊功能,并指出系统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成为GLP的研究热点.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因变化剧烈而特殊,一直都是LUCC研究的重点领域.本研究采用国际前沿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空间建模方法——CLUE-S模型,基于GIS分析和统计分析,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运用1996年和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CLUE-S模型,对2007—2015年不同土地利用政策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得到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模拟图.结果表明:(1)专门针对中小尺度区域的CLUE-S模型能够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较好的模拟和预测,其中对分布相对集中的林地和建设用地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好,而对比较分散的园地、耕地和城市绿地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差;(2)在Markov情景下,建设用地的扩张最为明显;粮食安全情景下,山前平原区质量比较好的耕地没有转换为建设用地;而生态安全情景下,林地得到比较好的保护,并且林地的增加在靠近城区和高速公路的两侧最为明显.本研究可为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土地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战金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5(2):174-177
从中国国情出发,论述了大城市边缘地带成长的触发因素,促进因素以及保障因素,指出一切旨在进行物质,能量、流和信息流等交换的活动,以及一切旨在强化这些区际交换的活动都可构成大城市边缘地带的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边缘区LUCC驱动力的时空分异研究——以北京昌平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和数理统计分析,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采用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空间分析与时间分析结合起来研究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在空间上,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自然因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3个角度选取与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耕地与建设用地间的转换,主要与非农业人口增量、第二产业产值和河流远近有关;农用地类型间的转换主要受坡度、海拔和距河流远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建设用地类型间的转换主要由城市化和产业布局的变化引起;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则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建设用地向农用地的转换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时间上,通过定性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驱动直接相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和GDP之间呈现良好的对数正相关,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和GDP之间呈现良好的对数负相关,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是耕地向园地、林地的流转的主要驱动力,生态退耕政策则是耕地、园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地转换成为林地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边缘区LUCC驱动力的时空分异研究——以北京昌平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NG Jijun YAN Fen College of Urba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8,(3)
基于GIS和数理统计分析,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采用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空间分析与时间分析结合起来研究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在空间上,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自然因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3个角度选取与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耕地与建设用地间的转换,主要与非农业人口增量、第二产业产值和河流远近有关;农用地类型间的转换主要受坡度、海拔和距河流远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建设用地类型间的转换主要由城市化和产业布局的变化引起;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则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建设用地向农用地的转换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时间上,通过定性分析,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与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驱动直接相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和GDP之间呈现良好的对数正相关,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和GDP之间呈现良好的对数负相关,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是耕地向园地、林地的流转的主要驱动力,生态退耕政策则是耕地、园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地转换成为林地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市为例,分析大城市边缘区的非常住人口与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社会发展决定性的因素。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飞跃发展,造成农村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在这样的形势下,要使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会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才能促使上海郊区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范围的逐步扩大,城市边缘区旅游种类越来越多,文章归纳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常见的五种城市边缘区旅游开发模式,并指出其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瞿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4):587-589
大城市边缘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具有经济敏感性、社会敏感性和环境敏感性 ,空间利用方式变化最大的地域实体。文章在阐述大城市边缘区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 ,论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系统构架 ,以探求大城市边缘区未来进一步合理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区村庄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以江浙经济发达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边缘区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地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该区域内村庄城镇化发展问题意义重大.从发展思路上阐述了村庄城镇化的4个主要层面内容,并结合江浙经济发达地区村庄城镇化发展实例,总结出了产业聚集型、商贸市场型和旅游特色型等3种典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小城镇建设档案试点工作中,以繁昌县孙村镇为例,分析了如何做好宣传工作、档案人员培训工作和现状调查工作,加强组织落实和规章制度落实,明确完善分类大纲的归档范围,建设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做好建设档案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飞速发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文章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理解小城镇建设的任务与职责,现阶段小城镇建设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供从事小城镇建设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黎国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53-58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省份 ,贵阳市花溪区的喀斯特地貌发育也非常典型。在行政区划上 ,花溪是贵阳市的一个郊区 ;在功能上 ,它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交错带。本文把花溪定位于城乡交错带 ,以城乡交错带的特征和功能来审视花溪的旅游开发条件 ,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花溪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从全方位的观点来构想花溪的旅游开发。依据功能上的重要程度把花溪规划为 7个旅游区 ,它有别于目前的开发模式 ,更有利于花溪的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龚兆先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39-242,250
通过分析城市边缘区大规模项目开发的成因并讨论其作用及影响,论述了城市边缘区大规模项目开发的策略与方法,包括准确把握“边缘区”定位、采取适当的开发模式、发挥规模强势效应、积极参与规划调控、强化边缘区生态作用及完善建设施工过程等,以此促进边缘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水城市"与小城镇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山水城市"产生的背景、概念、理论要点等进行了简要的概括.针对当代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山水城市"的理念,总结出了小城镇建设"山水城市"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