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柔性路面设计,世界各国有各式各样的设计方法,这些设计方法都是在考虑交通、路基、材料特性、环境条件等因素的条件下进行路面设计,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是随着交通的发展与路面的种类而改变。本文通过介绍比较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和目前世界上应用较多的AASHTO法,在综合分析这两种柔性路面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柔性路面设计方法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广泛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该文分析了我国及国外几个主要国家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特点,指出我国沥青路面结构层组合比较单一,多半以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主;同时,国内外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较多,主要介绍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并与AASHTO法的路面轴载换算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虑一年中季节含水量(含水质量分数)变化对土基强度的影响,保证土基强度设计取值的可靠性,在美国AASHTO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中采用有效回弹模量作为土基强度设计值.通过分析不同土基设计强度取值对沥青路面设计弯沉值、路面结构设计厚度及所能承受的交通荷载的影响,提出用有效回弹模量代替最不利季节模量作为土基强度设计值.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季节变化的有效回弹模量值作为土基强度的设计取值,能够保证路面的整体结构强度,降低成本,使设计取值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效模量的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沥青路面加铺设计方法单纯采用旧路面的弯沉作为设计指标,无法指导路面病害较为严重时所需要进行的路面加铺设计。参考AASHTO设计方法中旧沥青路面层系数的建议值,根据模量和层系数的关系,确定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有效模量建议值,并结合中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提出基于结构层有效模量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通过沥青路面加铺设计实例,根据路面病害状况确定了各结构层的有效模量,得到加铺层厚度为10cm。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结果与美国AI法结果基本一致,略低于AASHTO设计结果;避免了当路面代表弯沉值较小时,按现行规范无法进行加铺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对于及时修复已损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保证公路运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最为常用的两种国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设计方法:AASHTO经验法和弯沉法,在此基础上,以板裂缝处弯沉差、板裂缝处补强层断裂以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验算指标为控制指标,建立了多指标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设计方法,从而为实际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铜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破坏形式,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指标体系。采用壳牌计算软件Bisar3.0分析材料参数对路面力学响应的敏感性,从路面受力均衡角度验证各类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柔性路面采取弯拉应变与面层剪应力指标进行双控,可实现基层模量的合理取值;半刚性路面与复合式路面采取基层拉应力与面层剪应力指标进行双控,可对半刚性基层模量起到牵制作用;沥青路面设计增加抗剪指标尤为必要,可对材料参数起到制约作用,实现结构设计与材料设计的双重优化。  相似文献   

7.
吴战 《科技信息》2011,(31):I0228-I0229
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体系是在前苏联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国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和俄罗斯的设计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比性。本文从路面结构、路面模型、道路气候区划、计算荷栽、设计标准等方面论述了中俄两国在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异同点,希望有助于公路行业人士能更好的引进借鉴俄罗斯在道路方面的新理论方法,服务我国公路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8.
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改造工程中,路面结构设计和计算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方法和规范。基于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结合益阳市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的实践,提出了将旧混凝土路面破碎后承载能力实测值作为设计参数来计算和确定水稳层厚度的方法。针对一般条件下的二级公路计算得到了不同累计标准轴载、不同碎石化层顶面回弹模量下的最小水稳层厚度。  相似文献   

9.
贾鹏飞  杨海联 《科技信息》2010,(17):J0110-J0111
将大空隙率沥青混合料表层排水和半柔性复合式路面两种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是路面结构设计的新理念,本文基于某省高速公路试验段,借鉴已有的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和应用,通过模拟计算和试验,浅析这种路面结构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沥青路面结构层应力、弯沉、抗车辙性能、材料尺寸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路面结构设计,并根据西南某高速公路交通调查数据,进行了路面结构设计尝试。  相似文献   

11.
沥青面层的疲劳等效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沥青面层疲劳寿命与面层温度的均值和梯度的相互关系.基于疲劳损伤等效原则,给出了沥青路面面层疲劳等效温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全国95个地区多年的路面温度场数据,对沥青面层疲劳等效温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总结了沥青面层基准疲劳等效温度与地区海拔、路表温度特征值(多年路表温度均值和标准差)之间的回归关系,据此推算得到了全国738个地区的沥青面层基准疲劳等效温度值,并绘制了可供设计采用的全国沥青面层基准疲劳等效温度等值线图,归纳了非基准条件下各因素对沥青面层疲劳等效温度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各因素修正计算式.最后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沥青面层疲劳等效温度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金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5091-5094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旧水泥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获取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旧水泥路面板再生集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路面设计软件AASHTO 2002 M-E PDG对再生集料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性能预测,讨论新建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可行性,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通过材料性能测试,预测5~10年状况下沥青路面实际开裂的方法。依托开裂指数同沥青材料低温性能的关系,利用CAM模型(一种数学模型)拟合得到了5类常用沥青的180 s劲度模量值,预测并提出了PAV(压力老化)状态下各类沥青的开裂指数。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该种模拟方式预测的准确性。借助长吉高速实地芯样开裂情况调研,验证CI值(低温开裂指数)对沥青路面实际开裂水平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CAM模型下得到的沥青梁180 s模量计算方法简单,数据置信度高,预测得到的SBS改性沥青开裂指数与路面实际开裂水平一致,证明了利用沥青材料性能预测路面实际抗裂能力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依据规范提法,给出了五类北方常用沥青的CI值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板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方便快捷地确定计算路面结构厚度所需的重要参数,根据弹性半空间理论,研究了承载板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板的竖向弯沉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平均触地压力及承载板直径之间的关系,依据试验路现场测试结果,得出了弯沉和破裂板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之间的回归公式,在此基础上,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板上沥青加铺层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当量回弹模量、道路等级、面层、补强层类型及累计轴载作用次数计算设计弯沉值,由设计弯沉值即可推算出沥青加铺层所需的厚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使用中存在的路基回弹模量衰减问题,应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弹性多层体系理论研究了设计年限内路基回弹模量衰减对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的影响.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当路基回弹模量衰减超过20%时,所设计的沥青路面厚度已小于使用要求的限度.研究成果可供考虑路基回弹模量衰减的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核心设计理论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沥青路面的结构行为方程出发,以上海地区的环境条件为例,按基于性能设计方法优化得出若干路面结构,通过对各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和计算,建立沥青层底面拉应变和路基顶面压应变与路面寿命之间的关系,即导出路面现场疲劳方程.将其与国外主流设计方法和我国规范设计方法中采用的疲劳方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结构行为分析法与国际现行的设计方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统一了目前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设计方程和设计分析理论,实现了路面力学性能与使用性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荒漠地区恶劣自然环境下的重荷载交通沥青路面使用状况,采用有限元分析,提出了采用路面性能指数PCI、路表面弯沉与路面车辙作为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得出了荒漠地区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受力分布.结果表明:不同轴载作用下路表最大竖向变形与轴载近似成线性关系,随着轴载的增大,最大竖向变形逐渐增大;路表最大拉应力以轮轴线呈现对称分布;路面结构层内的剪应力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在距路表5 cm处剪应力达到峰值.研究成果可为荒漠地区耐久性沥青路面选材与结构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沥青路面力学-经验设计和分析方法的发展,路面材料参数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文中利用MTS材料试验系统对含有透水基层(ATPB)的ATPB-25和ATPB-30两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动态模量试验测试.试验测试中,根据沥青混合料所处的温度环境设定了不同的测试温度和加载频率.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生成了该沥青混合料的全时域动态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