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蒙托夫是继普希金之后杰出的俄罗斯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发表于1840年4月,是“他对当代社会和自己一代命运思考的总结”,充分反映“作者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他的现实主义代表作。沙皇尼古拉一世污蔑它是一部“可耻而可恶的小说”,足见作品对农奴制的批判力量。《当代英雄》在现实主义典型化,情节结构等方面,都有独特创新的地方,它“开始了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新级阶”,并对它的“散文的整个进一步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当代英雄》,是一部广受大读者喜爱的俄罗斯文学名著。本文就《当代英雄》的中心形象皮却林及作品艺术特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是一位在国际文坛上有着显著地位的现代美国作家。他以著名的“冰山”理论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创作风格在当代许多作家的身上都留下了痕迹。《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从《永别了武器》中截选了两小段,尝试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基本理论,浅析海明威小说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利尼夫染上了19世纪西方理性主义瘟疫,他相信可以用拿破仑的超人法则来救世救己,他杀了他认为不值得活着的人。杀人后却立即从不堪忍受的痛苦绝望疯狂中看清了自己当不了拿破仑。他走向索尼娅。索尼娅作为基督受难的化身昭示出与拿破仑迥然不同的另一种生存法则。她用受难谦卑和永无休止的爱把拉斯科利尼夫从拿破仑的深渊中救护出来,带领他穿越绝望恐惧的死谷走向赎罪、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中华数千年灿烂文化与古老文明中一块光芒四射的瑰宝。它问世2500年来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今天《孙子兵法》已被世界公认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和“东方兵家鼻祖”。国外许多军事理论专著和一流军事学院的教科书中,孙子的名字赫然位于亚历山大、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等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之首。西方许多权威人士认为,孙子是超越中华文化圈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少数中国伟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莫斯科,亚历山大曾在那里登基加冕;在这场战争的初期,莫斯科的百姓曾为他献出财物和生命。现在,这座城市成了烈火熊熊的地狱。罗斯托普钦传达了亚历山大的敕令,留在该城的纵火者执行了这一敕令。拿破仑幸免于难,逃离了一片火海的克里姆林宫。大风呼啸,火焰吞没了木头房屋。拿破仑的军队救了四天火之后,被迫撤离莫斯科。  相似文献   

6.
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人物塑造得丰满鲜活、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之一,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历史人物。他深谋远虑、“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以通晓军事而自傲的曹操与他比起来也显得略逊一筹:他能屈能伸,忍待天时,最终专权朝政,为儿孙植晋根基;以忍与诸葛亮抗衡,最终取胜。另外,他平息孟达的反叛、诈病从曹爽手中重夺兵权---表现出“鹰视狼顾”之态。在外战内争中,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成熟的政治家,堪称一代枭雄。  相似文献   

7.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路易.达维德,他从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中,寻找共和主义英雄的题材,来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服务。在拿破仑统治期间,他积极为拿破仑服务,虽然创作了《拿破仑一世的加冕》、《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等优秀作品,但思想上却失去了革命精神,开始转变为保守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画派和现实结合得十分紧密,用艺术的手法反映了历史和画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事实上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到过边疆与否并不重要,而他的边疆题材的《“皮裹腿”故事集》的艺术影响力经久不衰。其中《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同名电影更使它在现代社会中扩大了影响。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理论是美国政治文化意识的必然沉淀物而并非什么新货,我们完全可以在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找到其早已存在的渊源。库柏精心设计了小说情节,并且经常借助“作者权力”的地位让“鹰眼”道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枭雄”小考 后人论曹操刘备,常有“奸雄”、“枭雄”之称谓。“枭雄”一词,历来有贬有褒。如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操豹狼野心,潜包祸谋,……除灭忠正,专为枭雄。”此处之贬义甚明,故《辞源》、《辞海》释之为“凶狠专横”。考陈琳作此檄时,正在冀州袁绍处,檄文列数曹操罪状上及曹氏三代:“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倌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  相似文献   

10.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是俄国文学史上继果戈理之后又一位杰出的讽刺作家,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庐那察尔斯基称他为“笑的大师”。他的作品,对沙皇俄国统治阶级极尽讽剌、挖苦、嘲笑之能事,深刻地揭露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尤其是长篇小说《戈罗夫略夫一家》(1880),更以其风格冷峻“笑声”刺耳而别具一格。它与作家其他许多作品不同,与果戈理通过“含泪的微笑”达到讽刺,揭露目的的喜剧性作品《钦差大臣》、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陶晶孙小说《木犀》与郭沫若小说《叶罗提之墓》在性意识描写方面的特点。认为陶晶孙小说《木犀》的性意识描写,在通常认为的日本的“物哀”、优美等文化传统和西方现代情绪及技巧之外,还隐约可见中国文化传统的道德、伦理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小说整体美学风貌上的优雅、清美的韵致,在很大程度上关涉到作家对“修饰性”的文学之美的追求和作家自身“感受性发达”而“意志力薄弱”的个性心理的特殊性。郭沫若的《叶罗提之墓》是他的小说中最精致、最灵巧的篇什,郭沫若颇为引起争议的性意识内容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远肉欲而亲优美的倾向。比起《木犀》,这篇小说也更多地体现了郭沫若从“功用性”出发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改造利用,同时也体现了他刻意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的隐秘与真实的诗人气质。  相似文献   

12.
顾秋红 《科技信息》2011,(5):I0175-I0175,I0185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开辟了美国"迷惘的一代"道路,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在此将对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这两个硬汉形象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来探讨海明威本身与海明威小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究竟是懦林的丑史 ,还是儒林的痛史 ?一代文人是厄运的制造者 ,还是受害者 ?小说批斗的锋芒是指向一代文人 ,还是指向厄运本身及其制造者 ?这是确定小说基本倾向的问题。长期以来 ,不少评论认为《懦林外史》就是揭露儒林群丑。然而 ,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小说实际。《儒林外史》第一回回目“敷陈大义 ,隐括全文”就提示了全书的主旨 :“一代文人有厄 !”并且确定了对一代文人遭厄运的基本态度是同情 ,一代文人形象的主要特征是厄运的受害者 ,而不是厄运的制造者。全书通过一系列典型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客观意义 ,比这一提示自然还要丰…  相似文献   

14.
茅盾曾说,在旧小说中,他喜欢《水浒》和《儒林外史》,并说,“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青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然而,在他自己创作的全部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中,通篇运用《儒林外史》讽刺笔法写作的,则仅有3个短篇:《有志者》、《尚未成功》和《无题》。这3篇小说的故事、人物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他在以前创作的《春蚕》、《秋收》、《残冬》相似。茅盾晚年在《一九三五年记事》中曾回忆到这3个短篇的创作经过,并且谦逊地写道:“我这三个连续的短篇,用的是讽刺揶揄的笔调,在我的短篇小说中也算别具一格。后来有人把这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雅各的房间》,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社会背景,认为小说的主人公雅各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化身。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为何选择“历史”作为《故事新编》的内容与探讨对象?《故事新编》怎样通过不同的视角与具体的细节实现了对历史的“拓容”,并颠覆了权威的历史?鲁迅重构历史的目的和他要以小说担当起的使命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故事新编》的本质,接近一个以艺术叩击真理之门的鲁迅.本文在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故事”与“新编”的关系出发,分析小说中的两类人物,为《故事新编》如何实现对历史叙事问题的探讨这一课题,提供一个可能的研究角度,并从这一角度出发,探求鲁迅在《故事新编》中所要表达的他对历史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荜路蓝缕的开拓者,他对中国小说形式的现代化起了开创性的先锋作用。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虽仍包裹在文言躯壳里,但已显出强烈的现代小说意识。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入手,分析其情节的淡化、生活横断面的截取、心理描写的中西合璧以及叙述视角的革新等,从中挖掘出《怀旧》在形式上的“现代魂灵”。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仲马,俗称大仲马,是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是一个拥有广泛读者的多产作家,马克思、高尔基、海涅等人都喜爱读他的作品。他憎恨波旁复辟王朝,政治上是个共和主义者,具有自由资产阶级思想倾向,后期政治上逐渐衰退。文学上,他以戏剧家身份步入文坛和获得声誉,是属于雨果为首的浪漫主义流派的作家,戏剧代表作《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及《安东尼》,对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的胜利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但他主要的成就还是小说。除了自己创作外,还同别人合作,为报刊写连载小说。小说多从历史取材,但不囿于史实,基本主题是爱情、仇杀、冒险、历史上的奇闻  相似文献   

19.
拿破仑被公认为自亚历山大大帝以来,西方世界中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他打过的会战的次数要比亚历山大、恺撒及腓特烈三人的总和还要多,他所打的战争是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自查理曼(Charlemagne)以来,在欧洲也无前例。拿破仑是天才虽已成定论,但他是哪一类的天才?天才本身又应怎样界定?却是一个经常引起辩论的问题。在此,笔者借解释若干西方名家对拿破仑的评论对其作一综合说明。  相似文献   

20.
吴建荔 《科技信息》2007,4(2):112-112,139
本文主要从赵树理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来展现他小说创作的“大众化”和现代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