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9):1567-1571
为了解陕西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影响因素,选取陕西省7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结合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现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低碳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得分为1.059 9;榆林市低碳发展水平较高,综合得分为0.580 5,其余几个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均较低.从各主成分分析得出工业"三废"的排放和能源的消耗会阻碍地区低碳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城市绿地覆盖率的提高会促进城市低碳的发展.建议通过加大节能减排、提高植被覆盖率等措施来提高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深入探索安徽省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对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演进乃至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绿色资源、绿色环境、绿色生态、高效发展、生活美好5个方面构建了安徽乡村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和GeoDA,综合运用熵权法、自然断裂点法、Moran’s I指数和基尼系数等,揭示了2010—2019年安徽省乡村绿色发展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乡村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综合指数由0.394 8增至0.513 4,增长30.02%,年均增长3.34%;各地级市乡村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处于0.30~0.64之间,平均水平0.472 5,其中黄山(0.511 2)显著高于其它城市,最低为亳州(0.446 9)。2)安徽省乡村绿色发展时空演化呈现出“中高、南北低”向均匀化发展的趋势。2010年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皖中(0.412 2)>皖北(0.393 6)>皖南(0.384 5),2019年3个区域均为0.515±0.005,其中铜陵、马鞍山和宿州3个地级市增长幅度最大。3)研究期内,安徽省乡村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集聚效应,分时段2010—2012年、2...  相似文献   

3.
自然地理背景是一个城市得以发展的基础.基于城市发展所必需的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了城市发展的自然地理背景评价体系.利用均方差决策法,从自然地理背景角度,对山东省17个城市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城市发展中受自然地理背景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沿海城市明显表现出在自然地理区位条件要素上的优势;自然环境状况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城市间差异不大;城市发展既依靠自然资源,一定程度上又受其在环境污染方面的影响;人居环境状况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旅游发展质量体系,对环渤海地区18城市2002—2014年间旅游发展质量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标准差椭圆、重心法、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旅游发展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变化看,各城市旅游发展质量时序变化差异显著,存在典型的高质量-高稳定性和低质量-低稳定性两大类型;(2)从空间格局演变看,空间集聚态势有增强的趋势,环渤海圈内南北部差异在扩大而东西部差异性增减不定,整体上东南部地区城市的影响作用在增强.  相似文献   

5.
6.
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应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标准(HJ 274-2015)》等资料,利用引入熵值法的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从污染排放与治理、资源消耗及利用、经济发展、绿色发展潜力4个层面量化分析综合性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同时,剖析园区绿色发展的现存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2017-2019年绿色发展综合评价等级为6级,表明该园区的绿色发展水平尚未成熟;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资源消耗及利用是影响绿色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污染排放与治理次之;研究对比GAHP与引入熵值法的GAHP,进一步验证文中模型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广州的双核结构演变及其城市发展定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核结构是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模式,广州在中国历史和地理上的特殊区位,使其经历内地—广州、广州—香港、广州—深圳等双核空间结构系统,并向广州—香港(深圳)双核结构演变,进一步分析广州—香港(深圳)和广州—南沙双核结构的两个层次,得出:深圳和香港共同行使港口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广州作为区域现代中心城市;南沙港口开发应与香港港口协调的基本定位框架。  相似文献   

8.
未来城市发展更加需要依托城市群这一载体,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其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20年三期MODIS遥感数据,通过划分城市绿色空间及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辅以趋势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城市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土地生态环境的时空动态变化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主要绿色空间为中、高植被密度区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城市灰色空间以及人造绿色空间增加,转换为无植被覆盖区和低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占13.58%;2)植被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可划分为3个梯度,第一梯度为张家口、承德和保定3个城市,占整个上升区的61%,植被密度减少的转换类型主要存在于较高城市化水平的城市;3)研究区东部和南部生态状况改善明显,中西部、北部以及部分城市中心呈缓慢下降趋势,不同绿色空间生态指数发生正向转换时生态状况呈提升状态,发生负向转换时生态状况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0.038 5/a)高于提升速率(0.026 1/a).研究结果可以为京津冀地区合理发展和科学治理绿色空间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迅周  周园  孟晶晶 《河南科学》2020,38(8):1324-1330
通过构建绿色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2014—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5年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郑州、洛阳已达到良好发展水平,其余地市还处在中等发展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潜力.据此提出了河南省绿色城市未来发展的建议:做好政府层面的政策配套、节能增效发展绿色产业和加大城市更新改造力度.  相似文献   

10.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思想,利用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由经济发展、低碳技术、低碳环境以及低碳社会四大子系统、21个指标的低碳城市评价体系.根据上海市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上海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上海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20,(5):82-92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是系统性、动态性与复杂性相结合的整体,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模型可直观地剖析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性特征,并进一步在特定条件约束下结合地区历史实际情况对区域经济进行科学合理预测。本文以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个子系统为出发点,构建陕西省产业发展复合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陕西省实际特点和发展水平,围绕9个针对陕西省产业发展的指标,并通过赋予变量不同的设定值,运用VENSIM软件对陕西省未来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定量动态模拟预测,设定5种产业发展方案:维持现状路径、社会优先发展路径、经济优先发展路径、节能环保路径以及综合协调发展路径。通过对不同发展模式比较分析,发现协调发展路径是实现陕西省产业绿色发展的最佳方案。该研究结果旨在强调陕西省发展建设中的全局性,为政府制定绿色、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汉中市气象站1951—2015年的月气温数据,使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汉中市1951—2015年来气温变化特征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汉中市1951—2015年平均气温不断升高,线性倾向率为0.21℃/10 a,在2001年前后发生突变,并存在50~60 a和75~80 a的周期变化;各个季节平均气温也均在升高,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89、0.106、0.201、0.245℃/10 a,其中春季增温最为明显;春、夏、秋季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一致,升温趋势趋同,而冬季相对较早,突变节点在1996年.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学》2016,(5):805-809
为了解陕西省低碳经济水平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通过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分别从低碳产出、低碳排放、低碳资源、人民生活水平4个方面评价了陕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年际差异性,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陕西省应采取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提高其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5项指标来研究陕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得出结果:陕西城市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进而采用聚类分析法,根据城市群的差异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为综合发展水平高地区、发展较高地区和发展滞后地区.提出应优先发展"一线两带"地区城市,带动陕北地区城市和陕南地区城市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发展是国民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有序推动城市绿色转型。本文从时间、空间和业态等三个维度去梳理城市绿色转型的技术演化模型,研究提出推进城市绿色转型的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的产业创新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碳质大化石为广布于世界各地和我国秦岭南北的晚前寒武纪特征化石。笔者在陕西省镇安县原志留系地层中首次发现其球形、似球形类的Chuaria,包括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和Shouhsienia shouhsienensis Xing两个属种;同时在化石产层中测得183Ma的Rb—Sr同位素年龄。这些成果表明镇旬地区可能存在由晚前寒武纪地层构成的滑脱片体或早古生代微陆块。其深入研究对前寒武纪生物和地层、秦岭古生代构造演化以及秦岭区测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因子之一.发展城市绿地,不仅可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通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创造更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将间接地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城市绿地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此外,还建立了南京市城市经济增长与各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据此模型对南京市2003~2010年城市经济增长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需求做了初步预测,发现2010年的预测值与南京市编制的城市绿地规划所规定的该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为接近,表明本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靳美娟 《河南科学》2012,30(7):991-99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中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的聚类功能,采用统计年鉴中城市非农行业就业人口的资料,运用MATLAB2010软件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对陕西省10个地级市城市综合职能进行分类,最终将10个地级市分为5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际可行.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我国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回顾了2006—2015年我国在海平面变化规律、机制及影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全球及区域海平面以及比容海平面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海平面的变化机制,海表热通量、淡水通量、环流、风应力以及Rossby波对不同区域海平面变化的动力及热力影响;采用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21世纪海平面变化进行了预测;同时海平面变化会影响海洋的动力过程(如潮波系统的变化),并进而对近海和海岸带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如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河口咸潮入侵、近岸低地淹没、红树林衰退等)。  相似文献   

20.
张改素  丁志伟 《河南科学》2019,37(10):1708-1720
以城乡收入比为指标,采用变异系数、莫兰指数与空间分析方法,基于省域、市域、县域3种尺度对2000—2015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从内部差异看,不同尺度下全国、两大经济带、四大板块基本上表现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且差异程度降低的趋势特征,这一特征在县域尺度下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省域尺度看,中东部多数省区表现出逐步下降或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一些欠发达,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省区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特点.②从空间自相关与集聚现象看,全国、两大经济带、四大板块在不同尺度下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虽然近期有所下降,但整体上仍呈现出不同集聚程度的增强;而从各省区看,县域尺度下表现出不断增强的正相关且集聚效应明显,市域尺度下差异较大且部分省区规律性不明显.③从空间分异格局演化看,极高、高、较高等类型区在西部地区明显减少而中等及其以下差距区个数逐渐增多是其主要的格局演变特点,在西部县域尺度下变化最为明显;东部除极少数较高差距区外,其他均处于中等及其以下类型区,逐渐向低层次、均衡化空间格局转化;中部格局变化相对不大,大多单元均处于较高、中等或较低差距区.由较高、高、极高组成的"楔子"型的大范围集聚连片区在县域尺度下凸显,但空间集聚的程度有所下降.④从空间关联类型看,以HH区、LL区为主导且总体表现出HH区增加、LL区下降的趋势,但各尺度的差异化特征不同.从空间演化看,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并产生大范围连绵分布区,近期向中部扩展的趋势明显;显著LL区虽在中东部城市群核心区、城镇化高水平区集聚分布,但在东北、西北集聚的范围较大且连绵态势明显;显著HL区与显著LH区分布数量少且未形成集聚分布,显示出极化与塌陷效应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