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我国矿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矿山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从管理制度上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矿业是分宜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由矿业开发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与日俱增。为此.进行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实行统筹考虑、统一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矿山环境”乃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宜县矿山的主要问题及现状,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羊文 《山西科技》2013,28(4):7-9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复杂多样,生态环境脆弱且具有不可逆性,矿山环境水文地质问题防治难度大。总结归纳了矿山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生态环境学等为指导,分析了产生此类问题的具体原因,揭示了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提出了防治及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4.
矿山生态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矿山水土保持、矿山生态植被恢复等工作。就如何在攀枝花兰朱铁矿区范围内做好矿山生态植被恢复工作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衡阳市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衡阳市矿业发展存在可开发利用资源储量不足、多数矿山企业规模小、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矿产品深加工落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地质勘查工作,2) 加强4个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域规划和开发工作;3) 优化矿山企业结构,加强矿产品精深加工;4)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和条件,开展7个重点区域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唐山市是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给唐山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在对唐山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综合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唐山市现已存在的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分布特征,为唐山市有针对性的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提供基本的调查评价数据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矿山开发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资源,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总结广东省矿山开采环境地质负效应状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负效的原因,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生态矿山规划与设计、矿山技术创新与清洁生产工艺、矿山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三方面提出广东省矿山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石灰岩矿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采引发了地貌及生态破坏、地质环境影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鉴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涉及了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人们根据这些理论发展了"边坡复绿"和"废弃地恢复"两种类型的石灰岩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制定和实施我国矿山复垦保证金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玲花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2):75-76,10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矿业开发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国外矿业发达国家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措施和具体做法,指出了我国实施矿山复垦保证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孝感市矿山企业众多,在漫长的开发过程中形成许多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调查发现孝感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影响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植被资源占用与破坏以及矿山废水和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其中矿山地质灾害以云梦和应城地区膏盐矿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为主,含水层影响破坏主...  相似文献   

11.
靳清增  朱玲玲  李陆 《广东科技》2012,21(15):145-146
淮南地区位于中朝淮地台淮河台地坳南缘次一级凹陷-淮南凹陷褶断带大地构造单元中,区内矿产种类繁多,石灰岩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矿山开采,地质调查发现矿产开采诱发诸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被破坏的地质环境日益严重,为有效遏制矿山环境污染,针对矿山环境问题采取了有效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促进了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曹小林 《科技资讯》2012,(23):147-147
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既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前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编制规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为原则,并结合实践经验,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评估方案,对于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作了综合探索。  相似文献   

13.
寿县八公山景区放牛山石料矿山生态恢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牛山矿山位于寿县城北约1km处,是一个以石料开采、加工为主体的矿业实体。该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地表景观破坏;水文干扰与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与微气候扰动;土地资源的破坏与占用;水土流失加剧等。对于正在开采矿区应科学划分禁采区和可采区,分门别类进行生态恢复工作;对于废弃的采石迹地的生态恢复可以分别采取石壁植被防护法、坑口迹地复垦绿化法、矿区景观再造法进行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4.
刘云  熊立  吴雨夫 《江西科学》2021,39(3):483-489
为查明江西省内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2016—2018年间,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技术指南》,并以此为指导对省内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查明,江西省内现存废弃矿山6070座,总面积615.92 km2;废弃矿山在各设区市均有分布,矿种以建材及砖瓦粘土矿为主,开采方式以露天开采为主,原有生产规模则以小型为主.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是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其次为含水层破坏,再次为水土污染,破坏最小的为地质灾害(隐患),总破坏面积26112.40 hm2.废弃矿山以人工治理或自然恢复方式,恢复治理面积总计7877.83 hm2,恢复治理效果"良好"等级居多.提出了自然恢复、"轻型化"恢复治理、生态修复、恢复治理从"表面"转向"里面"、积极探索废弃矿山综合利用途径、认同废弃矿山景观的存在等6条恢复治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矿业开发给贵州省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目前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矿山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回顾近年来贵州省矿山环境问题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矿山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矿山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管理理念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存的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生态环境治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海涛  夏嘉奕 《科技资讯》2013,(32):138-138,140
矿山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针对矿山典型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探讨,确定相应的治理技术与模式,以期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树威 《科技资讯》2011,(13):156-156
在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现状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利用模式进行总结归纳后,对铁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多,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环境污染和采空塌陷、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景观影响等生态破坏,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笔者分析了安徽省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生态安徽的角度,提出了安徽省不同矿山的生态恢复与建设措施和方案,并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矿山生态监管的要求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区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趋突出。目前,我区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西藏地质复杂,不仅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而且属于多年连续冻土地带。另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受“高”、“寒”等恶劣自然条件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区生态环境整体上仍处于轻——中度退化状态;污染治理任务繁重,农牧区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如何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已经成为我区公路建设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结合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特点,简要阐述西藏自治区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