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科技》2016,(18):64-65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 东莞应加快材料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作为制造业的"领头羊",东莞应该加快材料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要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制定中长期、长期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核心的品牌,创立材料名片;其次要加强产学研的实质性合作,实现"政产学研用";三要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附加值;四要促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升级,提高企业经营质量;五要强化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吉图县域产业结构升级是长吉图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长吉图县域产业的主要特征是“多、小、散、乱”,因此要利用长吉图的资源禀赋,依托长吉图主导产业,实现县域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的良性发展,从而实现县域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经济在增速减缓的同时,给资源与环境所带来的累积负面效应也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辽宁省必将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辽宁省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基于三次产业宏观经济数据,深入剖析辽宁省产业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辽宁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分别从地区产业偏离度、技术创新主导的产业结构优化与资源环境约束下产业转型3个层面,阐释了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策略和路径的可行性,为辽宁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业空间布局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延边转型升级,就必须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调整产业结构同步进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目标。就延边州区域范围内,空间发展布局、产业发展布局及发展重点做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延边州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良好发展,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经济增长对就业带动效应较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我们需要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战略.首先,调整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协调三次产业间的发展,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形成三次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合理结构,由此开拓更多的劳动就业空间,顺利承接劳动力的转移.其次,协调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从制度上构筑高新技术对就业的"补偿效应",在产业结构升级中促进就业的发展.最后,面对河南省现有的要素禀赋优势,积极的融入全球化,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经济学中对应于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理论提出的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过程。本文在经济系统模型中,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讨论文化产业发展与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动机制,并根据分析结论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韶关市产业升级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揭示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态势与基本特征。运用More值、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产业结构超前系数、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对韶关市时序序列产业结构数据进行了特征研判,并以More值为被解释变量,从要素禀赋条件、产业基础、集群(聚)状况、创新能力和价值链链接等5个方面构建了28个影响因子,对2000—2010年韶关市产业升级影响因素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韶关市三产结构总体上表现为向高级化升级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以资源加工型、传统型制造行业为主要升级方向的基本特征。劳动力、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因子,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也与产业升级速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正引领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有色冶金产业作为“三高一资”行业,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探索新的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阐释网络协同制造模式与“双碳”目标之间的作用机理,然后分析甘肃省有色冶金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双碳”目标的资源循环产业链企业群共生耦合网络协同制造模式和短流程跨企业共生耦合网络协同制造模式。通过运用新型信息网络技术,加强产业链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互通,提升有色冶金产业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产业融合理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微观原因,描述了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表现。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必将有枯竭的一天,通过对山西煤炭产业的融合发展分析,提出了中国如何利用产业融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头等要务.山东省产业发展仍以传统工业为主导,存在产业层次低和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急需解决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目前,山东省有条件和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改造传统产业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山东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采取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的措施,加快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创新式发展,同时,应建立和完善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创新的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摘要:本文对大连市体育产业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大连地区体育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但亦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大连体育资源充分体现城市的特色,挖掘开发大连体育产业资源的经济价值,为实现大连体育产业资源多样化、多形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发展工业旅游,是实现东北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东北工业旅游资源的优劣与劣势,提出适合东北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以期为促进东北工业旅游发展,带动东北旅游经济增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岷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演化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选择进行了定量探讨,得出该区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为:水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并在层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本区资源开发和生态能源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等产业发展的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新经济增长模型对人力资本在西安高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了测度,结果验证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也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人本经济,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和进行充分开发,将直接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最后针对西安高新区的现状和数据测算,以及和上海、北京的差距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春波  孟超 《河南科学》2011,29(3):374-378
运用BPEIR模刑及特尔菲法,结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建立了河南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资源产出、资源再利用、减量化、产业发展4个类指标共19个单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1999-2008年河南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  相似文献   

16.
京津地区产业资源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京津金融产业资源转移对秦皇岛市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影响。对秦皇岛市承接京津地区金融产业资源转移的可行性以及其对秦皇岛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利用2004—2013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如何有效承接京津地区金融产业资源转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的理由。分析了沈阳老工业基地人力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工业旅游的开发正成为旅游经济的一个新亮点.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省份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但工业旅游开发存在理念陈旧、缺少重视、重点不突出及特色不鲜明等多方面的不足.今后甘肃省工业旅游应加强政府和企业层面的重视、优先发展优势工业资源、优势工业产业带动下的工业旅游项目,倡导工业旅游与地域资源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本省工业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初步对洱海周边水域及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三条河进行福寿螺分布调查.结果:洱海周边水域均有福寿螺分布,其中茈碧湖和西湖分布密度最大,江尾、沙坪、海东、双廊、挖色和上关水域次之;大理、喜洲、下关、湾桥和银桥水域有少许分布;洱海东侧的河道、水沟等浅水区域是多发地段.三条河福寿螺分布最多的为永安江,其次是罗时江,弥苴河未发现其分布.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是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陕西省在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因此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的需求迫切。在分析陕西省平台建设的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以资源整合与流动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在平台组织机构的构建、体制机制的建设、运作模式的选择、法规政策的制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