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正>"产、学、研、用"联合,指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用户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合作与集成,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技术创新联合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如果只靠企业本  相似文献   

2.
开发型科研院所是我省科技成果的主要来源,其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省经济的发展及科技资源的合理利用.我省开发型科研院所目前已整体完成转制,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尽快将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实现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转制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推动"中原崛起"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存在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等问题;要调动起产学研三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主动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省、市政府加强领导、积极协调,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建立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科技基础条件,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战略资源,显示出在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与发达地区相比,南乐县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存在差距,而在科技基础条件方面的差距更大,主要表现为:科技人力资源薄弱、科技基础工作缺乏有效而稳定的投入渠道、产学研机制不顺畅.为此,南乐县科技局决定,以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按照"突出重点、培育优势、建设基地、凝聚队伍"的原则,突出培育优势行业、特色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对重点领域的科技基础工作给予重点支持;通过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带动科技基础性工作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和集成各行业、各部门、各企业的现有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科技基础性工作与科技进步互为促进的发展机制,实现科技资源和条件的共享.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5.
"合作"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机制,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学校和企业发展的战略诉求.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教育的重点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上.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才能够实现为生产建设第一线培养需要的中等技术实际操作性人才的办学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5月26日,由济源市科技局主办的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六市"科技开放合作暨济源市科技服务云平台启动仪式在济源市举行。来自西安、洛阳、运城、焦作、三门峡、济源六市的科技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代表和技术项目相关负责人参加。大会上,西安、洛阳、运城、三门峡、焦作、济源"三省六市"的科技大市场,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合作、共谋发展"的原则,签署"三省六市间区域科技开放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和深度的战略伙伴关系。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六座城市在协同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  相似文献   

7.
一、"双金字塔"思想分析 "双金字塔"思想,即,员工需求遵循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需求金字塔,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企业经营遵循阿奇·B·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这两个"金字塔"理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企业与员工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经济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企业应该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同时,员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及特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有20多年历程。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产学研合作在全国得以迅速发展。自1992年全国推广产学研开发工程以来,截至2003年,全国共建产学研合作开发机构6200余家,参加产学研合作的企业13万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8000多家,合作开发或转让技术15万多项,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时期是我国产学研合作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产学研” 合作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四方面有关,涉及政策导向、组织管理、利益分配、知识产权、技术评估、经济理念等诸方面的内容。政府应主动参与产学研结合,以资金、政策来推动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快"创新型河南"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是驱动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河南省将建设"创新型河南"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摆在跨越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关键"位置,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初级要素导向型"向"创新导向型"的转变.校企合作综合评价及其  相似文献   

11.
构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创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平台,是高校与社会资源和合作创新的全新模式。平台的构建要突出自主创新、行业特色和服务社会的特点;组织创新要突出政府倡导,高校主导,企业、科研院所紧密合作,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积极参与的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则应建立扁平互动的管理体制、产权清晰的合作机制和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产学合作教育既是实现经济、科技、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手段,又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地把握产学合作教育的重点和原则,确立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和途径,对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重点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这些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运行模式都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高校在选择产学合作伙伴及内容上要有所侧重。要充分体现产学合作教育所应具有的高校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7月7日上午,中原技术转移产业创新联盟在郑州高新区举行了启动仪式。共计41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科技类企业成为首批联盟成员。该联盟是在基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的平台和综合服务业务之上,所搭建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合作组织。"正在建设中的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概述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评述了当今关于大学"第四职能"的几种观点,如改造社会、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社会批判和引领文化;提出了对大学"第四职能"的讨论,应先解决好概念的界定、统一要求与多样性统一和孕育与新生这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超对接"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升和农产品自身特性以及平衡供需关系等都要求建立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本文对农产品生产企业与政府合作、与同类企业合作、与物流企业合作、与超市合作四种合作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四种合作模式下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道引进人才,多种途径培训人才的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汤阴县积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高新技术项目开发为载体引进人才,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依托聘请人才,以科研一体化合作为平台联络人才,先后聘请工业、农业高科技人才近百名。  相似文献   

17.
杨洁  刘碧云 《河南科技》2022,(7):140-145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是实施"双创"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优质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作用,我国提出"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江苏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从政策发布情况中体现了选择"专精特新"道路的必要性.本研究通过分析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发展机制,以及通过从专、精、特...  相似文献   

18.
<正>"合作"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机制,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学校和企业发展的战略诉求。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教育的重点在对学生技能的培训上。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才能够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7月10日-12日,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技术转移培训"分别在郑州高新区、新乡高新区、洛阳高新区举行。7月13日"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培训班"在洛阳举办。科技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处副研究员郭曼介绍了国家技术市场发展的状况,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技术市场的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张若然副  相似文献   

20.
刘晓倩  张宏峰  王旭 《河南科技》2023,(12):154-157
【目的】致力于现代科研院所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团队的发展,通过组织创新为现代科研院所注入创新的生机与活力。对科研院所的创新团队进行研究,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问题提出现代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策略。【方法】运用团队管理、组织结构管理的相关原理,在创新团队共同体的建设思路方面,从新理念、新思维、新实践、新路径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结果】提出现代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共同体的具体建设策略,通过更新发展理念、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开展实践研究、加强团队建设、建立信任关系、坚持开放发展等策略高水平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结论】创新团队共同体主要由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等多方主体联合组建,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不断提升的过程。未来共同体的内部工作流程、工作重点和工作氛围营造等方面还需要继续优化和改进。创新团队共同体核心人才的培养、创新团队共同体的文化内涵、科研成果的评价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