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在该菌的RNA代谢过程中,存在一种以NanoRNA(2-5nt的寡聚核糖核苷酸)为底物的寡聚核糖核苷酸降解酶(Oligoribonuclease, Orn).在本研究中,发现铜绿假单胞菌orn突变菌株的生长速度变慢,因此使用ATP,NADH检测试剂盒,利用酶标检测法和流式细胞分析研究Orn对细菌生理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orn基因的缺陷可以导致细菌胞内NADH和细菌细胞膜电位差的降低.这进一步导致细菌胞内ATP合成的降低,从而影响细菌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
核糖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核糖是合成ATP的起始分子,是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核糖主要通过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由于核糖是合成嘌呤核苷酸的重要前体物质,所以它是骨骼肌和心肌通过从头和补救途径合成能量物质的重要原料。由于核糖可以加快骨骼肌和心肌PRPP的合成速度,消除了磷酸戊糖途径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低的限制,使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速度成倍增加,所以补充核糖可以提高运动能力。研究证明,核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运动营养补充品。  相似文献   

3.
核糖发酵液用饱和醋酸铅除去菌体、杂蛋白,然后通过AB-8 树脂进行脱色,脱色液分别经过001×7,201×7 树脂脱盐后,经过浓缩,于201×4 硼酸型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以0.02 m ol/L四硼酸钠缓冲液为洗脱液,将其中核糖流分浓缩、加甲醇除去硼酸根后,加乙醇减压浓缩得到白色核糖固体。  相似文献   

4.
D-核糖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经紫外线诱变处理,选育出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Bs-09,其发酵产物经物理和化学鉴定为D-核糖。经碳源和氮源试验发现,该菌株在葡萄糖或山梨糖为碳源,酵母粉或玉米浆为有机氮源,硫酸铵为无机氮源,碳氮比为6的发酵培养其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是生物体内唯一的催化4种核糖核苷酸还原、生成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酶。该酶是DNA合成和修复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对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着调控作用。不同生物中的RR根据其结合的金属辅助因子不同而分类。虽然不同类型RR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低,但它们有十分相似的三级结构的活性中心和相同的催化功能。RR分子中包含2个变构位点,即酶活性中心和底物特异结合位点。活性中心通过生物有机自由基的作用催化核糖核苷酸还原;底物特异结合位点通过变构作用调控4种dNTPs在细胞内的平衡。因此,该酶不仅是研究DNA合成与修复、细胞增殖与分化及癌症的治疗与抗癌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同时也是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酶的催化机理等的重要工具。本文总结了该酶的种类与分布、结构特征、催化机理及作为抗癌药物开发靶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酸和氯化锌催化下D-核糖的亚异丙基化反应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经柱色谱及重结晶分离,除获得产物1,4-脱水-2,3-氧-亚异丙基吡喃核糖外,首次分离出1,5-2,3-双-氧-亚异丙基核糖。测定并比较了这两种产物的~1H和~(13)C核磁共振谱。聚合试验结果表明这类双亚异丙基化核糖与单亚异丙基化脱水核糖不同,它不具有正离子开环聚合活性。  相似文献   

7.
D-葡萄糖酸钠对D-核糖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草芽孢杆菌转酮酶缺陷突变株不能以 D-葡萄糖酸为唯一碳源生长 ,但其作为 D-核糖的前体则是有效的。固定碳源总量 ,利用 D-葡萄糖与 D-葡萄糖酸钠混合碳源发酵 ,在12 0 g/ L的 D-葡萄糖酸钠浓度时 ,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发酵在 4 0 h时结束 ,D-核糖产量达 18.8g/ L ;在 30 g/ L的 D-葡萄糖酸质量浓度时 ,发酵 72 h,D-核糖产量达 6 8.5 g/ L。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的方法处理转酮酶缺陷型短小芽孢杆菌,选育到一株丧失芽孢形成能力的转酮酶缺陷型短小芽孢杆菌,摇瓶培养D-核糖平均产量达到66g/L,较出发菌株提高38%.研究表明,芽孢生成缺陷有利于D-核糖的产生,筛选芽孢生成能力缺陷的菌株是选育D-核糖高产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滤和反渗透技术对D-核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0 000的聚醚砜超滤膜对发酵液进行超滤,通量在202~210 L·m-2·h-1.D-核糖的发酵液经超滤后,滤液质量相对于传统板框过滤得到较大提高,透光率提高2倍以上.采用反渗透技术对树脂解析液进行预浓缩是可行的,反渗透过程的通量在15 L·m-2·h-1出现拐点.通过反渗透将糖度浓缩到11%~12%比较适宜,运行成本较传统三效蒸发法降低60%以上.超滤和反渗透单元的膜通量稳定,通过简单的化学清洗可以恢复通量.  相似文献   

10.
烟酰胺核糖是一种天然的维生素B3类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酵母、细菌、牛奶和哺乳动物中.烟酰胺核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机制包括提高机体NAD+水平、抗氧化作用、保护线粒体、抗炎、增加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等,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烟酰胺核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窗口,但高剂量摄入会...  相似文献   

11.
12.
ATP合成酶及其功能机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细胞能量转变过程中,F1F0-型ATP合成酶是一个关键酶。在ATP合成过程中,这个大的蛋白复合体利用质子梯度和相关的膜电势来合成ATP。这个酶结构的不同作用形式正在逐步阐明。一致的看法是这个酶由两个旋转发动机构成,一个在F1上,它将催化过程与内部的转子运动联系在一起,另一个在F0上,它将质子迁移与F0转子的运动联系在一起。虽然两个马达可以独立工作,但是它们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转换能量。从结构、基因和生化物理方面的研究中得出的关于这个旋转马达的功能的证据,在这里将作一个回顾,一些不确定的,关于酶机制尚留迷团的内容也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组织化学技术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 对组织与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自应用以来已在诸多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该文对图像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技术在法医学研究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法医学实践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ATP生物发光法快速检测啤酒中的菌落总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啤酒样品进行细菌富集后,采用ATP生物发光技术制作标准曲线,快速检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ATP生物发光法可在15min内完成检测,实验结果与国标法相吻合,却更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泡式准乳化液膜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对-叔丁基杯[4]芳烃对三磷酸腺苷(ATP)的传输影响,并对其传输规律及传输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油菜ATP6的相互作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波利马(Brassica napus pol.)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油菜不育类型.目前关于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已证实,线粒体ATP合成酶的一个亚基ATP6与其雄性不育相关.本实验以ATP6作为诱饵蛋白,应用酵母双杂交共转化的方法筛选与ATP6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在获得的阳性克隆中,发现了一个与拟南芥中未知基因AT3G47550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质.它含有RING HC的结构,可能在泛素-蛋白质降解途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间建立起了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7.
在常规水浴条件下,以单缺位Keggin结构的多酸阴离子(α-SiW11O39)8-为构筑模块,以稀土金属离子为桥,与C10H14N5H2O13P3(ATP)分子连接合成新型的多酸超分子化合物.通过XPS、元素分析、红外光谱、31P NMR的表征及TG曲线的分析,给出所合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K2LnH2[SiW11O39Ln(ATP*)]·11H2O(Ln=La3 ,Ce3 ,Pr3 ,Nd3 ,Sm3 ,Eu3 ,Er3 ).抑菌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为了将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作用于以Hep G2.2.15细胞系,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样品对Hep G2.2.15细胞的毒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变化.结果显示,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在第9天时,浓度为10μmol/L,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都较高,化合物的毒性也较低.体外细胞培养表明,新型类嘌呤脱氧核糖核苷类化合物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SOPC builder设计实现了ATP精跟踪控制器子模块,控制器采用PID控制算法,经过最终两个端机联调,跟踪精度达到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