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防菌株G7的鉴定及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了细菌G7对黄瓜立枯病的生物防治,结果表明:G7对黄瓜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生防防效为82%~96%.对G7进行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和16srR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可以产生壳聚糖酶、蛋白酶、葡聚糖酶.在对峙培养时,G7菌株可明显抑制立枯丝核菌菌丝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目的】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对稻瘟病、黄瓜枯萎病及棉花黄萎病等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测定LYMC-3菌株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检测其抑菌谱,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LYMC-3菌株对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松树脂溃疡病菌(Fusarium circinatum)、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七叶树壳梭孢菌(Fusicoccum aesculi)、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山茶炭疽菌(Guignardia camelliae)、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orella)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抑菌活性最强的病原真菌,进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LYMC-3菌株对8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带长度及抑菌活性大小依次为:拟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葡萄座腔菌>松球壳孢菌>七叶树壳梭孢菌>金黄壳囊孢菌>松树脂溃疡病菌>山茶炭疽菌。LYMC-3菌株发酵滤液对拟茎点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0.36%,对其分生孢子24 h萌发抑制率为88.16%。【结论】短小芽孢杆菌LYMC-3菌株抑菌谱广,其发酵滤液对拟茎点霉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真菌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连作栽培导致病害逐年加重,为获得能够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防菌以解决真菌病害防治难题,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及分子鉴定、抑菌活性物质分析、葡聚糖酶基因克隆及分析,获得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编号为L103。16S rDNA及看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及刚果红染色实验发现该菌具有很强的产纤维素酶(CMC酶)的能力,根据GenBank中巨大芽孢杆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HM130670.1)序列设计引物,将扩增得到的1482bp大小的片段克隆到载体pMD18-T上,测序并通过GenBank数据库BLAST分析显示该序列与一株Bacillus sp. HB102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序列一致性达到95%,而与Bacillus subtilis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一致性为85%,进一步分析该菌株产生的抗病活性物质并对其进行改良将为该菌在今后的真菌病害防治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短小芽孢杆菌的改造提供新思路,提高碱性蛋白酶产量,实验室前期对短小芽孢杆菌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预测了短小芽孢杆菌的sRNA.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Northern杂交鉴定了一个新的sRNA Bpsr112.然后构建了Bpsr112的敲除型菌株和过表达菌株,利用相关菌株进行了生长曲线、盐胁迫和蛋白酶活等实验,再利用SDS-PAGE检测胞外蛋白酶AprE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发酵至60 h和72 h时,与对照菌株相比,敲除型菌株酶活显著降低(P<0.01),过表达菌株酶活显著提高(P<0.01);同时SDS-PAGE结果表明,AprE蛋白含量在敲除菌株中降低,在过表达菌株中提高,说明sRNA Bpsr112对短小芽孢杆菌蛋白酶活具有正调控.本研究鉴定了短小芽孢杆菌中的sRNA,并发现Bpsr112对蛋白酶活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利用平板对峙实验及小区试验,筛选高效防治西洋参立枯病的木霉菌株,并采用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与形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株在PDA平板上对立枯丝核菌(R. solani)均有抑制作用,菌株HB20111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9.33%;菌株HB20111对西洋参立枯病的小区效果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1年拌种处理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单株参增重率及总参增重率分别达71.81%、33.54%和92.75%;第2年蘸根处理对西洋参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单株参增重率及总参增重率分别达91.04%、158.06%和1 369.34%;菌株HB20111的分生孢子梗为典型的单侧分枝,其他形态学特征同深绿木霉(T. atroviride)一致,ITS序列与T. atroviride同源性达100.0%,将菌株HB20111鉴定为T. atroviride。HB20111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生防效果高,有望替代化学杀菌剂应用于西洋参种植中。  相似文献   

6.
<正>三种内吸杀菌剂防治以丝核菌和镰刀菌为主要病原的马尾松苗猝倒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对松苗生长和菌根形成均无不良影响,乙磷铝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瑞多霉基本无效。施药方式以药土垫床和苗期喷洒效果为好,药剂拌种和浸种较差。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5克按1:200比例与细土混匀垫床或500ppm药液苗期喷洒2~3次可以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前期分离到的1株具有高效植物促生作用和生物防治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ZM9开发为可以进行田间应用的菌剂。【方法】首先以10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为指示菌,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HZM9菌株发酵液对各病菌的抑制作用; 又以榉树枯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测定了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供试的10种土传病害病原菌经菌株HZM9发酵液处理后,菌丝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特别是对尖孢镰刀菌和大豆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菌率均达90%左右。菌株HZM9发酵液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温度升至80 ℃后其抑菌作用变化十分微弱,抑菌率仍然保持在80%以上; 100 ℃处理30 min抑菌率会下降到66.55%,100 ℃处理120 min,抑菌率仍能达到58.78%; 在普通光照和紫外线照射后可以保持稳定的抑菌活性,在pH 5~9和蛋白酶的处理后抗菌活性也很稳定; 在4 ℃下可以持续储藏150 d。【结论】HZM9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很好的稳定性,能够适用于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由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是制约黄芪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获得环境适应性强且拮抗效果好的黄芪根腐病生防菌,以病原真菌F.oxysporum为指示菌,通过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实验从黄芪根和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97株细菌,其中20株细菌对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且20株拮抗菌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7株拮抗菌对病原真菌生长抑制率超过35%,用这7株细菌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S1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接种病原菌第20 d时AS1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效达46.86%.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AS1基因组中含有伊枯草素、脂肽和杆菌霉素的编码基因,AS1处理后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率下降了74.4%.接种AS1第8 h后植物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脂氧合酶活性和茉莉酸含量较不接种对照分别提高了16.0%,21.5%,10.6%,12.6%,14.2%和97.3%.此外,AS1处理15 d后使黄芪的根长和株高分别增加了37.52%和12.78%.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测序发现菌株AS1归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因此,AS1是一株具有较大...  相似文献   

9.
加工番茄促生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加工番茄病害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问题,进行了促生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促生和抑菌效果的研究.从新疆各加工番茄主产区采集健康加工番茄植株根际土壤164份,共分离纯化得到细菌及放线菌分离物1029个,经室内一次筛选和二次筛选得到54株对番茄立枯丝核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促生试验表明,这54个细菌菌株中有6株细菌能提早加工番茄种子的发芽时间和提高加工番茄的发芽率,并对发芽后植株的株高、株鲜重和地上部干重的提高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盆栽接菌试验表明,有5株拮抗菌防治立枯病的效果较好,其中SL-23菌株的防治效果为46.96%,优于五氯硝基苯拌种的防治效果.5株拮抗细菌都对病原真菌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病原细菌番茄细菌性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有较强的抑制生长的作用,抑菌谱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拮抗作用强而稳定的坚强芽孢杆菌(B-305),经对扣试验证明,其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腐皮镰孢菌、腐霉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43%、9.89%、5.59%;其发酵液中存在抑制立枯丝核菌、腐皮镰孢菌、腐霉菌3种病原真菌生长的非挥发性物质,在第3天或第2天(镰孢菌)的发酵滤液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上述3种病原在含有这些发酵液的培养基中培养64 h后,其抑制率分别为64.04%、29.58%、99.99%;扫描电镜观察表明:B-305菌株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抑制了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其中菌丝端部和中部明显膨胀,呈椭球状和球状,部分菌丝有断裂现象,许多菌丝皱缩干瘪发生折叠,内含物外泄.  相似文献   

11.
从南澳大利亚埃文采集的土壤样品中计数分离了细菌和放线菌,该土壤对Rhizoctonia.solani融合群8引起的小麦根腐病具有抑制作用。统计了分离物中对R.solani AG-8菌株2l有拮抗作用的百分比。热处理(60℃,10min)能够消除土壤的抑病能力,可显著减少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但是并不改变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分离物的总体百分比。依据对R.solani AG-8菌株21,Gaewuaru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Ggt)菌株8,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Fg,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Vd5,Bipolaris sorokiniana菌株Bs,Pythium irregulare菌株BH40,以及引起棉花猝倒病的Rhizoctonia solani solani AG-4菌株1664的抑菌能力,自2700个菌株中筛选了9个最强拈抗菌株;其中7个菌株能够产生几丁质酶,或者产生内切葡聚糖酶,而几丁质酶活性与生物防治效果具有相关性。这9个菌株鉴定为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Ap25),B.subtilis(菌株Ap113),Streptomyces spp.(菌株Ap117),Bocillus coagulans(菌株Ap123),Streptoverticillium reticuIum(菌株Ap89),Cellulomonas flavigena(菌株ApT5),以及放线菌(菌株Ap116,Ap111和Ap139).B.megaterium Ap25 and B.subtilis Ap113对小麦根腐病及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刺激小麦生长的作用最强。这两个菌株能够在平板上抑制一种分离自同一土样的有益菌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菌株ASMH的生长,但对该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效果及其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没有明显削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蓝花楹茎腐病的内生拮抗细菌,并探讨其生物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蓝花楹根茎分离内生菌株; 以蓝花楹茎腐病原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作为供测菌,用5点对峙法进行拮抗作用初筛、平板扩散法复筛获得拮抗菌株,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比对,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检测拮抗菌的生防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4株内生菌株,其中zhu66抑菌率达到97.8%,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JF89925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蓝花楹茎腐病。在一定浓度下,浓度越高防效越好,以107cfu/mL浓度最佳。灭菌土防效优于自然土; 生防菌先于病原菌施入防效优于生防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病原菌先于生防菌接种方式防效较低。菌株能显著促进蓝花楹地径、苗高与冠幅生长,浓度越高,促生效果越好。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蓝花楹茎腐病不同发病程度的生防效果有显著差异,无病区预防作用十分显著,不发生茎腐; 重度发生区几乎没有效果,轻度发生区防效明显,防效达74.1%,中度发生区有一定效果,且随着时间延长,防效增加。【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zhu66对蓝花楹茎腐病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生防细菌筛选及其定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自土壤的4个细菌菌株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较强的颉抗作用,平板抑制率达80%以上.采用生防细菌发酵液处理小麦种子,室内盆栽人工接种试验,生防细菌B296、B253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是65.5%和41.9%.对B296进行抗药性标记后处理小麦种子,研究其在小麦根际的定殖特性,结果发现B296的数量随小麦生长呈下降趋势,在自然土中下降速度比灭菌土更快.  相似文献   

14.
木霉菌制剂对禾谷全蚀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霉菌是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作用的拮抗体,包括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Ggt),Pythium spp.,Rhizoctonia solani以及Fusarium spp.木霉菌能产生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与活力的抗菌物质,是理想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为农民提供低风险而又灵活的病害防治措施,特别是在需要减缓病原菌对化学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本文综合介绍了在南澳大利亚田间进行的利用康宁木霉菌(T.koningii)防治禾谷类根部病害的结果,并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在商品化开发方面的工作进展。在病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康宁木霉菌可降低小麦全蚀病和丝核菌根腐病发病程度分别达2,4%和48%。小麦产量增加7%,也能降低大麦丝核菌根腐病发病程度达59%。康宁木霉菌也能够防治由Ceratocystis paradoxa引起的甘蔗凤梨病。  相似文献   

15.
植病生防木霉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不同植物根际的38株木霉菌菌株(包括哈茨木霉菌,绿色木霉菌,康宁木霉菌和绿木霉菌)进行了棉花立枯病盆栽防治试验以及用290条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38株木霉菌都能够降低病害严重度,按照防治效果的高低,38个菌株可以分为6个组。共有59条引物产生多态性扩增条带,根据UFGMA聚类分析,其中9条引物(S1,S42,S60,S122,S146,S147,S171,S180,S181)在防效最高的菌株中产生相近的与其他菌株不同的扩增条带,表明这RAPD技术可以用于本霉菌类生防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水稻纹枯病菌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I-IA)7种人工接种方法进行试验,首次评价了各自优缺点.结果认为:“稻秆离体接种法”是比较理想的人工方法,其特点是快速、简便、发病速度适中、病情调查方便,病原菌容易控制.其次是盆栽苗接种法、叶片离体接种法,菌丝悬浮液较差。  相似文献   

17.
 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YMF3.00003菌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摇瓶培养发酵液对所测的植物病原菌Cylindrocarpon didynum,C.destructans,Magnaporthe grisea,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81.5%,71.0%,60.7%和60.2%.确定了该菌株在20 L发酵罐中的发酵条件,绘制了生长曲线及得到了不同生长时期的抑菌率.其中,培养21 h时细胞数最多,达到5.1×109;25 h时发酵物对R.solani的抑菌率最高,达到90.5%.通过对几种吸附剂的筛选,确定用锯木屑作为吸附剂,将发酵终产物用锯木屑吸附,制成约2×1011g-1的菌剂.  相似文献   

18.
木霉及其制剂对棉花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9个木霉菌株对棉花丝核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为39.71%-82.35%,14个菌株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7.5%-75.00%,9个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30.49%-65.85%。制备了绿色木霉LTR-2的可湿性粉剂,田问条件下处理种子及灌根,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50.1%-80.0%。  相似文献   

19.
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能够防治多种土传病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和苗期病害,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生素。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发现,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对两种常见田间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达到61.74%,200ug/mL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