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以来,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表现在住房问题上尤为明显。作为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等置身于市场和政府保障之间的空白地带,其住房难题往往被忽视,这部分群体被称为"夹心层"。"居者有其屋"是一项重要的人权,住房权是其他权利的重要保障,保障"夹心层"群体的住房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建议全国人大在宪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层面尽快出台保障"夹心层"群体住房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在快速城镇化与房价高企的双重作用之下,各地政府大量兴建保障房社区,动辄数千户保障房集聚,塑造了极具规模的均质化城市社会空间景观.相对于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包含廉租住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等几种类型.此类社区的"邻里互动"情况如何?是否与普通商品房社区有所差异?该文采用2013年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居民需求调查的580份问卷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及深度访谈法,对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比其他类型的城市社区,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频率,但情感认同度低.同时,在居民邻里互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回广州"、"一元一平方"、"洲民"等地方性文化符号,进而形成"回迁房居民阶层"、"经济适用房居民阶层"及"廉租房居民阶层"及其社会网络.研究发现,保障房社区的邻里互动主要受到"住房类型"和"社区因素"(社区及周边公服满意度、居民异质性)影响,与"居民自身个人家庭特征"及"社会经济条件"关系不大,说明保障房社区居民的邻里互动有其特殊性.建议在此类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异质化特征并针对性地提供配套设施,促进保障性住房社区居民邻里互动及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户迁居意愿不仅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起关键性的作用.以"长株潭"城市群内农户迁居意愿调查数据为支撑,采用受限制因变量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内农户迁居意愿的因子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民迁居意愿受到了多方面、多层次因素的影响,其中,户主自身特征变量、现住房的面积、建成时间、住房所处的交通位置、住房的朝向、家庭宅基地数量以及交通的通达度等是影响农民迁居意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转型背景下中西部城镇居民住房类型分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户籍、单位性质等变量显著影响住房选择.体现市场与制度(灰箱)因素对住房资源分配的双重影响.并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地评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运用收入余额指标评价方法研究住房支付能力问题.区分了由于需求和供给不足导致的4种住房支付能力不足,构建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评价模型,明确评价的基本因素——最基本生活水平标准及最基本居住水平标准,分析影响因素——家庭预算能力、家庭住房支出能力、住房供求结构.评价模型的建立,为确定住房保障范围、选择住房保障政策、确定住房保障支付水平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鲍刚  宗琦 《科技信息》2008,(8):203-203
通过287182户淮南市住房状况调查,对房地产市场住房需求意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住房需求者在购房面积意向、价格意向、户型意向、付款方式意向及月收入水平等基本结论,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外刊     
正The Economist本期的封面标题为"在大街上的噩梦"。美国的住房制度是上次美国金融危机的中心。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国家对于经济的直接干预通常很少,但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美国政府在立法、金融、税收等方面都大力干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针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计划,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本期《经济学人》将  相似文献   

8.
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可以视为我国开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标志。但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明显加快是中共"十七大"以来的新气象。党的"十七大"后不仅明确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还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四万亿计划"中,加快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步伐。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覆盖农村的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可望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9.
住房制度改革导致了住房自有率增加。根据中国六大城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0.095%抽样数据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镇家庭住房产权的因素。表明转型中国城镇家庭住房产权选择受到了制度变迁、地区差异和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住房建设是涉及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厘清农村住房成本与农户贫困关系,探讨农户住房成本的减贫效应及路径有助于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基于2019年秦巴山区——汉阴县农户入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探讨农村住房成本对农户家庭贫困的影响及住房成本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汉阴县农村住房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1.
要使经济实用住房开发建设合乎市场规律,避免同我国相关法规的冲突,必须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科学评估“中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正确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及有效增长;二是合理调整“经济实用住房”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节住房供求关系;三是正确认识“中低收入家庭”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完善住房市场流通体制,提升住房开发的国家效益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住房建设开发领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使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选取7097个家庭样本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计量方法,并分东中西部三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回归,考察了房产投资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住房投资和住房投资金额都对家庭金融资产中风险资产的参与可能、持有比例产生了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随后进行影响机制分析,最后在稳健性检验中更换变量,将房产投资数量作为关键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同样显著,证实了房产投资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发展房地产产业不仅不会抑制反而会有利于释放金融市场活力。政府应合理调控房价,发挥房产对家庭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六盘水市的中低收入家庭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本市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住房公积金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针对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六盘水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任娜 《科技信息》2008,(2):327-327
通过访谈和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人们家庭、生活和职业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负债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带来一定压力;同时大多数人都量入为出选择适合自己的住房,将家庭每月还款额与总收入之比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范围内,这大大降低了负债对个人生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对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需求角度出发,借助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微观数据,检验城市融入程度对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及其稳健性。结果发现: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城市融入度高的占比三成左右,且城市融入度高对其家庭人均月消费支出具有显著效应。具体来看,城市融入度与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存在异质性效应,即城市融入度与流动人口家庭除住房外人均月消费支出具有正向作用,但其与流动人口家庭住房人均月消费支出成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新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对解决城镇家庭住房困难、带动经济增长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构建住房供应新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住户调查是以城镇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是搜集居民家庭人口、就业、收支、消费、商品需求、收存现金、储蓄、借贷、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等项资料而组织的调查总称,它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研究制定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货币流通、商品生产和供应等政策提供依据。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其数据质量及准确程度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住房公积金已覆盖实际缴存职工的1/4,约34万余户家庭享受到个人公积金住房贷款的服务."在昨日召开的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会上,省建设厅副厅长陈锡诚踌躇满志,对住房公积金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会议要求各级管理部门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完善住房公积金支取管理办法,为中低收入职工解决住房困难提供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下半年,为详尽了解绍兴县城镇居民现有住房面积、房型结构、构造、新旧程度及满意程度等现实状况,掌握居民购房需求规模、结构、水平及有关要求,某机构展开了一次住房需求调查。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绍兴县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等家庭的住房面积情况和产权情况,从而了解本县  相似文献   

20.
刘杨 《科技信息》2011,(14):115-115
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划出维修基金后,必须全额存入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在当地政府确定的银行开设的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单位专户,纳入单位住房基金,用于本单位职工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本文根据制度规定及实际操作情况探讨了高校公有住房售房资金账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