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电灾害是文物古建筑遭受破坏的主要自然灾害。从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和施工上来讲,古建筑和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物相比,结构强度较为脆弱,又因其主要以木结构为骨架,雷击除直接击毁古代建筑物构件外,还会导致文物古建筑物起火,这将使文物古建筑大面积遭受损毁。据了解,目前大部分文物古建筑物未得到有效的防雷保护或防雷装置设施不完善,亟待在全社会加强文物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意识。使珍贵的文物古建筑遗存免遭雷击毁坏,建立和完善文物古建筑物的防雷击措施迫在眉睫。本文从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工程控制等几方面对竹沟革命纪念馆的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重编制,轻实施;重修编,轻反思"的现象,以东莞塘尾古村的实际保护实施情况为案例,通过实地踏勘与问卷统计对比保护规划制定目标与实际达成目标的差距,分别从古建筑保护、巷道修缮、绿化景观和基础设施四方面进行评价,进而反推保护规划的合理和有效性,同时揭示了保护规划编制过于理想化、缺少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缺少近远期的规划实施资金预算、对居民生活需求关注不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快速准确地对古建筑青砖进行检测是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选取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古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60组青砖试件,按照行业标准<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进行试验和数据分析,建立该地区古建筑旧青砖回弹专用测强曲线,为回弹法测试技术在该地区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列车振动荷载对古建筑的动力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建的北京地下直径线周边有3处需保护的古建筑文物(Ⅰ-明城墙、Ⅱ-老车站、Ⅲ-正阳门和箭楼),对其进行列车振动荷载下的动力影响研究十分必要.应用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计算得到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列车动荷载,并作为激励作用于动力有限元模型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预测评估直径线与既有线列车荷载对周边古建筑文物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列车振动引起古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随水平距离和竖向距离改变呈规律变化,地下结构以竖直方向动力响应为主,建筑物超过一定高度后,地上结构以水平方向动力响应为主,且地上结构的动力响应高于地下结构;直径线与既有线的列车运营对古建筑产生的振动影响,未超过但接近控制标准,不需特殊减振,应采取适当减振以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留有余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由于木结构古建筑其本身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使其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其结构力学性能对现阶段的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更具重要意义。本文对木结构的材性及结构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加固维修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古建筑修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建筑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修复古代建筑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当前我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复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供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7.
天水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从古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着手,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既要保留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同时也要对街区现代化设施安装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指导,既要保护古建及街区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满足生活的便利性和开发的经济性;应该加强古建管理者和历史街区居住者对古建及传统民居的科学认识,要修旧如旧;加大文物管理部门的建设审批权限,以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指导老街区及其周边的工程建设,保证新建建筑物不影响不破坏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对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既要注重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谭淡豪 《广东科技》2012,21(13):235-236
古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但由于城市的建设发展,有的古建筑必须服从规划建设需要,要在原址迁往异地重建的办法进行保存,目的是为了延续和传承祖先遗存下来的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建筑。本文是从古建筑保护性迁建工程实例的施工技术的过程记录和总结进行介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古建筑失火事件不断发生,使祖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汲取经验教训,探究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事故,本文结合自贡西秦会馆实际,对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对策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世界名城佛罗伦萨古建筑分布规律及特点,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延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方法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佛罗伦萨古建筑具有极其鲜明的空间分布规律,即阿诺河北岸集中了全城80%以上的古建筑,而其他区域则比较稀疏。在建筑密集的区域还可细分为市中心内层、市中心外层和城市环路等3个分布圈层,不同圈层的古建筑时代特征和建筑风格也有差异。结论佛罗伦萨古城的保护与规划应在原有地域分布的基础上,按其时代、建筑风格与数量的不同而有侧重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的新一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耕地保护是规划的基本目标和重要指导思想,以经济发达,人地矛盾突出的江阴市为例,对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作者认为,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县域耕地保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该规划的科学编制,土地用途管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规划的动态实施过程中,规划要在“切实保护耕地”思想的指导下调整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以“占补挂钩”思路进行土地整理与土地复垦开  相似文献   

12.
王赟 《科技信息》2011,(25):133-133
古建筑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破坏严重,为加快古建筑加固保护步伐,本文探讨了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古建筑加固保护中常用的化学技术手段及岩土加固技术在古建筑加固保护中的运用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建筑文化,使现代建筑技术能够服务于古建筑文化保护,以清式斗栱为例,在古建筑模数制的基础上,利用BIM技术,以斗口为基本变量,建立斗栱的各组成构件的标准库,通过斗栱各构件的参数化控制以及斗栱模型的参数联动,实现了斗栱的参数化设计,极大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为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复杂科学的认识和对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自适应性演变过程的研究,以复杂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为理论依据,从弹性结构、规划编制、实施策略三方面提出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策略.从认识观、方法论、思维模式三个方面总结了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嘉峪关关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和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悠久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雷电易对古建筑造成破坏与引发火灾,因此对古建筑进行科学的雷电防护极为重要。文章在分析嘉峪关气候特点与关城景区雷电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关城关楼的结构特点与古建筑的防雷施工经验,对关楼的雷电防护技术进行相关研究,最后得出:(1)古建筑的防雷设计应在分析雷电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的结构特点进行综合防雷设计;(2)古建筑的防雷材料应充分考虑耐久性与美观性;(3)古建筑的防雷施工应以“保护为主,防护第一”为原则,同时应提高施工工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洪波 《工程与建设》2013,(6):767-769,840
伴随着我国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事业的发展,仅风景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风景区保护和发展的要求,编制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势在必行;目前,国家法规对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尚无明确的规定,我国各地区风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直接套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法和指标系,难以体现风景区“严格保护”“保护为先”的特征,该文通过对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过程和问题分析,提出编制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古建筑异地保护是实现古建筑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衢州市龙游县古建筑资源丰富,通过使用传统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的主体结构测量,水准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距离和角度测量时采用等外级标准;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的壁画、纹理和层面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测绘,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品测绘,实现龙游古民居的异地保护.通过对龙游古建筑的水准测量、控制测量和建筑物内部的碎部测量,获得大量真实数据,通过数据误差分析,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还原古建筑的施工图,为古建筑的异地保护提供工程参照.  相似文献   

18.
为在多尺度、多层级展示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提供一种多源异构数据环境下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管理的工具,采用概念推演、实证研究方法,基于灾害风险表达和“数据-服务-应用”的多层次框架,提出包含多维度模型、要素转换模式和数据集成量化规则的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图构建方法。其中,多维度模型关联了尺度、粒度和风险要素(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3个维度,要素转换模式给出了空间尺度变换、粒度缩放的方法,数据集成量化规则包括直接量化、组合量化及空间映射3种风险指标量化方式。以山西省、孝义市2个不同空间尺度为例,构建了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图,可以直观展示风险程度与空间分布及其专题评估结果,为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历史文物及古建筑的保护及维修。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文物,亟需维修。本文论述了采用分层提升木塔,不落地就位维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广西古建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古建筑资源丰富,古建筑凝集了人类智慧和历史文明,成为一种可以进行开发的旅游资源.古建筑开发必须注重它的文化性.在开发古建筑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保护好古建筑.目前,古建筑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古建筑受毁的原因,除了古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容易破坏的原因外,古建筑的住户的素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与古建筑的存在产生矛盾,此外,古建筑的保护缺少资金和相应严明的法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保护古建筑必须尽量减少拆迁,保护好周围建筑聚落或者街区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利用民间捐助或投资保护古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