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林蛙的全人工养殖已经在我国各地兴起,中国林蛙南移养殖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但性别比例失调问题严重,雌蛙和雄蛙的比例只有3:7,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制约养蛙业的发展.为调整林蛙性别比例,分别在实验室内和浙江省新昌县新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林蛙养殖中心采用控温及在蝌蚪饵料中添加性激素双重调控方法,诱导性腺分化,达到了调整林蛙性别的目的,并对激素诱导的合适浓度和最佳时期进行了研究,使中国林蛙雌雄比例达到7:3.为促进中国林蛙南移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雌性诱变技术.  相似文献   

2.
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别用单纯植物性饲料、单纯动物性饲料和两者混合制成的饲料饲养中国林蛙蝌蚪,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对不同饲料饲养的蝌蚪的体长、体质量等项指标进行测定.发现饲料对中国林蛙蝌蚪的体长、体质量和发育速度都有影响,这对于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林蛙幼蛙性别诱导后的性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诱导后雌性幼蛙性腺的组织学特征与自然分化的雌蛙幼蛙性腺组织结构没有明显差异.这些结果为中国林蛙养殖和性别诱导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林蛙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因而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已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基础和应用两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生长发育、林蛙油功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林蛙的越冬及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洪波 《应用科技》1999,(10):30-30
林蛙又称田鸡、蛤什蟆,其肉味鲜香,“食之至美”,蛙油是著名的高级滋补药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激素,主治各种虚弱劳损病症。林蛙养殖目前已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由于林蛙喜湿润冷凉的生活环境,故不宜在南方发展。在林蛙养殖过程中,保证林蛙顺利越冬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稍有不慎,会有大量林蛙因冬眠密度过大而缺氧窒息或缺水受冻而死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首先在养殖场地的选择上,应尽量设在四季皆有流水的沟川内,河流或山间溪水需宽l-3m、深0.2-0·sin。长Ibm以内的越冬池要设在河流的下游…  相似文献   

6.
性激素对中国林蛙性腺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要蛙养殖地区,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紫蛙和雄蛙的比例只有3:7,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制约养蛙业的发展。为调整林蛙性别比例,分别在实验室内和抚松林蛙养殖场采用在蝌蚪饵料中添加性激素的方法,诱导性腺分化,达到了调整林蛙性别的目的,并对激素诱导的合适浓度和最佳时期进行了研究。为促进林蛙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诱导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蛙属物种资源丰富,较高的形态结构相似性使分类学研究成为难题。为评价中国林蛙属各物种有效性及探讨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本研究分析了线粒体COI基因和Cytb基因部分序列。p-distance计算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徂徕林蛙的物种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确认外,其余林蛙物种均为有效种。中国林蛙种组、长肢林蛙种组和黑龙江林蛙种组的单系性得到支持。猫儿山林蛙系统地位没有得到明确,但与其他物种较大的p-distance及其在系统树中较低的节点支持度表明,猫儿山林蛙不属于中国林蛙属物种中任何一个种组。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有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分布.根据“取输卵管后林蛙残体的营养成份”一文提供的数据,本文建立了这两种林蛙判别分类的数学模型,为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识别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蛙     
从前,人们把人参、貂皮和鹿茸誉为关东三宝。如今,林蛙又成为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的一个新资源。商品蛙及其产品的销售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林蛙养殖也因投资少、收益大、见效快而成为东北林区继人参、鹿茸和木耳之后又一新兴养殖业。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俗称哈土蟆、田鸡。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但以东北所产的个儿最大,因此东北是商品林蛙的主要产地。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与青蛙的股骨显微结构的区别。方法:利用光镜观察。结果表明: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与青蛙的股骨在光镜下显微结构方面存在看显著的差异。这对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骨骼和青蛙骨骼的真伪鉴别和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骨制品市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首次对中国林蛙在华南地区的胚胎后期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的环境条件基本适合中国林蛙的胚胎后期发育,较高的温度加快了中国林蛙的胚胎发育进程,但对其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林蛙分子系统关系及染色体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现有线粒体Ctyb和 12S基因共 72 7bp的序列数据的联合分析 ,对我国林蛙 7个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我国林蛙分为 2组 ,即北方组包括中国林蛙、高原林蛙、黑龙江林蛙和桓仁林蛙 ;南方组包括镇海林蛙、昭觉林蛙和峨眉林蛙 .这不仅澄清了黑龙江林蛙和桓仁林蛙的系统发育地位 ,而且提出染色体 2n =2 4的林蛙物种为并系 ,进而探讨了该类群核型演化的途径 .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蛙胚胎期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产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国林蛙南移至华南地区后胚胎发育期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首次探讨了中国林蛙的性别分化模式.结果证明变迁后的环境对中国林蛙胚胎期的生殖腺发育没有造成不良结果.此结果不但丰富了发育生物学的内容,也为林蛙的南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16S rRNA和POMC基因部分序列研究了中国北方林蛙属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利用ClustalX软件对序列进行对位排列后,长度为1148bp,内群变异位点259,简约位点110.利用MP法、ML法和BI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林蛙属物种构成单系群,其中东北种群聚为一支,中国林蛙聚为一支,支持东北林蛙为有效物种.桓仁林蛙和核型为2n=26的林蛙属物种聚为一支,因此不支持核型为2n=24的林蛙形成单系群.桓仁林蛙、昆嵛林蛙、黑龙江林蛙单独聚为一支,表明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林蛙种群的现状,观察了在采用相应措施的情况下林蛙种群的增长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林蛙种群结构保持幼蛙占多的格局,但种群统计数量较过去已明显减少,同时林蛙个体大小的总体水平也已不如过去.采用为林蛙创造适宜繁殖生境和补充种源、加强放养管理等措施,可有效地促进林蛙种群的增长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发展林蛙养殖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东北地区林蛙的生活习性,养殖方式和方法。对保护林蛙资源,提高蛙农业效益,促进本地经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Cu2+和Cr6+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出膜后一周的蝌蚪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u2 和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2℃~24℃条件下,Cu2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131,0.105,0.038 mg/ L;Cu2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0.02 mg/ L.Cr6 对中国林蛙蝌蚪24 h,48 h,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48,4.57 mg/ L;Cr6 对蝌蚪的安全浓度为1.55 mg/ L.同时讨论了中国林蛙与其他两栖类蝌蚪相比对Cu2 和Cr6 耐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解剖镜检分析了长白山地区中国林蛙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林区中国林蛙寄生虫为线虫3种(Rhabdia bufonis、Cosmocercella sp、Oswaldocru sp)、吸虫3种(Rowsbiella tineri、Pelystoma integerimrn、Pelystoma ocellatrm),分别隶属5科5属;其主要感染肺线虫Rhabdia bufonis和肠道寄生虫Oswaldocru sp,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分别为56.66%、4.87和67.33%、9.25;不同种类寄生虫在长白山林区林蛙体内分布有一定规律,不同种类寄生在适宜自身的生态环境中,表现出寄生部位及感染寄生虫的专一性;长白山林区林蛙寄生虫的感染率和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不同地点中国林蛙的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普遍较高,不同地点不同种类寄生虫的感染率及强度存在差异;雌、雄林蛙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实践过程中针对养殖方法、产卵期、孵化期、变态期以及黑龙江林蛙日活动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在每年4月28日至5月12日期间出现产卵高峰;在5-7℃、10-12℃、14-15℃池水温度范围有较高孵化率;采用混合饲料喂养的蝌蚪变态率均在68%以上;黑龙江林蛙每天9-11时和15-17时活动频繁,是最佳喂食时间。激发林蛙适应生态环境的潜在习性;四龄成蛙放归自然,改善并维持湿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卫河水对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不同发育期的胚胎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卫河水对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结果表明:中国林蛙胚胎在卫河水原水中不能发育存活;56%浓度的卫河水可使胚胎畸形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低浓度(10%、18%、32%)的卫河水能明显抑制胚胎全长和体重的增加,对胚胎发育过程中畸形率和死亡率影响不大.在研究污染物尤其是低浓度的污染物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毒性时,生长抑制参数是比致死率和畸形率更为敏感的终点参数.卫河水污染严重,存在潜在的致畸变物质,应加速卫河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