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福建海蛇的调查工作,过去已有一些报道,例如,坡普(pope 1935)记载福建沿海有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 Daudin)一种;刘凌冰等(1962)报道在闽南东山岛沿海获得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 Shaw)一条;丁汉波等(1980)报道福建省有海蛇四属六种,即除上述两种外,还有黑头海蛇(H.melanocephalus Gray),  相似文献   

2.
关于福建海蛇的调查工作,过去已有一些报道,例如,坡普(pope 1935)记载福建沿海有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 Daudin)一种;刘凌冰等(1962)报道在闽南东山岛沿海获得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 Shaw)一条;丁汉波等(1980)报道福建省有海蛇四属六种,即除上述两种外,还有黑头海蛇(H.melanocephalus Gray),长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 Linnaeus)、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a Schmidt)和环  相似文献   

3.
关于蝰科和眼镜蛇科中常见毒蛇的毒器,在国内外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海蛇科毒蛇的毒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比较少,文献也较缺乏。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作者对福建省沿海最常见、经常危害渔民生命安全的青环海蛇进行生物学上的解剖研究,找出其毒器的特征。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采用福建平潭岛、东山岛的青环海蛇标本,在解剖镜下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大小,用天平称其毒腺全距重量;并分别解剖排毒前、排毒后的♀♂活蛇,取其新鲜腺体,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4.
关于蝰科和眼镜蛇科中常见毒蛇的毒器,在国内外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海蛇科毒蛇的毒器,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比较少,文献也较缺乏。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作者对福建省沿海最常见、经常危害渔民生命安全的青环海蛇进行生物学上的解剖研究,找出其毒器的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平颏海蛇(Lapemis haidwickii)与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ius)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的-些海域。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沿海较常见,是我国北部湾产量较多、毒性较大的两种主要海蛇.平颏诲蛇属海蛇科(Hydrophiidae),其毒液含有毒素、酶类及多糖等物质,是供分子生物学研究及临床使用的极贵重药剂.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福建中部沿海采得青环海蛇标本1,413号、黑头海蛇标本58号。在种类鉴定工作中,发现根据价索表关于青环海蛇和黑头海蛇的分类性状,还难于鉴定某些标本应该属于这两种海蛇中的哪一种。鉴于解剖学有为几乎所有较高等动物类群提供了分类性状的丰富泉源,作者测最比较青环海蛇和黑头海蛇的脑,试图找到这两种海蛇之间新的分类性状,为进一步探讨这两种海蛇的分类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7.
青环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 Daudin),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等暖水性近海和我国山东省以南沿海。关于它的蛇毒的研究,Tu.(1977)在《毒的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书中,列举了青环海蛇的排毒量,并引证了 Carey 和 Wright(1960)关于青环海蛇毒对小白鼠腹腔注射方式的毒力 LD50测定。此外还有 Liu 等(1973、1974)从青环蛇粗毒中用羧甲基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出三个有毒组分,分别被命名为海蛇毒素 a.b.c.(Hy-  相似文献   

8.
海蛇     
海蛇、陆蛇是本家人们常见到的蛇,都是生长在水草丛中或灌木林旁.在波涛汹涌的海洋里也有蛇,那就是海蛇.海蛇与陆蛇是本家,据考证,陆蛇本是生长在海里的,在距今7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由于大自然的变迁,海洋中大部分蛇迁移到陆地上,少部分继续在大海生存,成了现今的海蛇.也有学者认为,海蛇原本生活在陆地上,由于地史自然环境的变迁而下水,成了如今的海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国海蛇的常见种类,并分析了可进行养殖的一些海蛇。同时介绍了进行海蛇养殖的项目特色及关键的技术问题,同时对海蛇产品市场的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0.
平颏海蛇毒腺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直接表达载体质粒pc DNA3为载体,成功构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平颏海蛇毒腺cDNA表达文库,这是国内首个海蛇cDNA文库,通过对亚文库克隆的大规模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了38个海蛇新基因序列,其中包括神经毒素基因,磷酸脂酶A2基因和半胱氨酸丰富毒蛋白基因共10个编码海蛇毒素蛋白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研究海蛇的生物学家们在印度洋及太平洋进行考察作业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海蛇身上的斑纹不见了。这种喜欢栖息在珊瑚礁周围的海蛇原本长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如斑马线一样醒目,如今却变得全身漆黑。进化生物学家Rick Shine认为,这无疑是"工业黑化现象"的另一个例子。工业黑化现象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受污染地区的动物颜色越来越深。最著名的例子要属19世纪  相似文献   

12.
定义线性映射Ф=φ1φ2:M2(C)M2(C)→M2(C)M2(C)为Ф(AB)=φ1(A)φ2(B),A,B∈M2(C),其中φi(i=1,2)为M2(C)到M2(C)上的线性映射.证明了正线性映射Ф=φ1φ2是可分解的,并给出了co-全正映射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报道1例氯霉素耐药性病原菌中共存乙酰化和磷酸化灭活机制。海洋病原菌Enterobactersp.EM28-2(Cmr,M IC=128μg/mL)接种在含25μg/mL标准品D-(-)-氯霉素LB培养基中培养24h后,可同时生成乙酰化和磷酸化氯霉素。LC-MS分析检测出新生成3类指纹峰:①[M C2H2O-H]-(m/z 363.0,364.9),对应氯霉素C1位羟基的乙酰化产物;②[M PO3-H]-(m/z 398.9,400.9,402.9),对应氯霉素C3位羟基的磷酸化产物;③[M C4H4O2-H]-(m/z 408.7,410.7),对应氯霉素C1位和C3位羟基的乙酰化产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十二烷基磷酸二钠和一钠盐的合成,并用一种毋需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绝对值的毛细管升高法测定了每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此外,还对十二烷基磷酸二钠与盐酸的混合水溶液的C.M.C值也作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对雄性大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组织和生殖器官睾丸组织形态的影响.本实验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33%非转基因玉米组(C1)、33%转基因玉米组(M1)、50%转基因玉米组(C2)、50%转基因玉米组(M2),相应饲料喂养90d,比较各组雄性大鼠免疫器官和生殖器官形态的改变情况.结果:M1,M2组大鼠脾脏、胸腺和睾丸组织与C1,C2相比,组织的显微结构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用含有33%和50%的转基因玉米的饲料饲喂大鼠,对其免疫和生殖器官的组织形态学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主要刻画对称算子空间上的2个映射M:J(H)→K(H)和M*:K(H)→J(H)是可加的,其中J(H)和K(H)分别表示H上的J-对称算子全体和K-对称算子全体.方法 利用M和M*的性质以及对称算子分块的性质进行证明.结果 与结论证明了若映射M:J(H)→K(H)和M*:K(H)→ J(H)满足{M(AM*(B)C+CM*(B)A)=M(A)BM(C)+M(C)BM(A),M*(BM(A)D+DM(A)B)=M*(B)AM*(D)+M*(D)AM*(B)且M和M*是满射,则M和M*是可加的.  相似文献   

17.
设(R)和(R)'为给定的两个环,映射M:(R) → (R)'和M*:(R)'→(R)是满射且满足{M(AM*(B)C)=M(A)BM(C) M*(BM(A)D)=M*(B)AM*(D)(V)A,C∈(R),(V)B,D∈(R) 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存在环同构N:(R)→(R)'使得M(A)=N(A)M(I),M*(B)=N-1(BM(I)).利用此结论将刻画(X)上的初等映射.  相似文献   

18.
图G称为属于图类C(m,n),如果对于G的任意一对不相交的质点子集M,N,其中|M|=m,|N|=n,G中总存在圈C使得M V(C)而N∩V(C)=φ。设f是由C(m,n)中某些图沟成的图类。图R称为关于图类f的(m,n)临界图,如R果满足下列条件: (ⅰ) R∈f, (ⅱ) R∈(C(m+1,n), (ⅲ) 对f中不属于C(m+1,n)的任意图G,都存在G到R的收缩。 1980年,D.A.Holton提出:“完全二部分图K(3,3)是否为3一连通3次图类的(2,1)一临界图?”本文证明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Hay、)Hay.为樟科樟属植物。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和台湾等省。材质优良,枝叶精油中主含黄樟油素等成份。为樟科重要经济树种为了给沉水樟的经济性状提供解剖观察,并同时解剖观察了同属植物樟C.camphora(Linn.)Presl.和黄樟C.Porrectum(Roxb.)Kosterm,用作对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助肾细胞培养方法首次观察和研究了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的染色体。结果表明:华南虎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38.其中有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粒位置,将常染色体分为5组:A组6对(SM),B组6对(M),C组3对(ST),D组2对(T),E组1对(M),XY性染色体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另外,银染色表明,NORs仅位于18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