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放射性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的影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53例接受131I 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48例和转移灶治疗5例)在给予74 MBq(诊断剂量) 131I 2~3 d 后进行全身显像;给予治疗剂量131I 7~10 d 后,用相同的采集条件进行全身显像; 给予治疗剂量3~6个月后进行131I随访全身显像,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48例接受131I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患者中, 3~6个月后进行131I全身显像随访,甲状腺一次完全去除率为91.7% (44/48),其中3例在完全去除后发现新功能性转移灶; 8.3% (4/48)未获完全去除.在5例接受131I转移灶治疗患者中, 131I全身显像随访显示功能性转移灶(如颈部淋巴结)消失, 肺和骨转移灶减少.结论:131I全身显像是评价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灶131I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疗效及有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86年6月-1996年8月间我院收治收的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放疗+化疗、手术+放疗、放疗+化疗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10.5个月及8.5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0.00%,40.00%及31.585,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单纯放疗组及单纯化疗组(P<0.05)。原发灶控制、卡氏评份≥60份、仅有颅内转移病人的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3.68%、25.00%及17.02%;原发灶未控制、卡氏评分<60分、有颅外转移的病人1年生存率分别为2.44%、0和4.55%,明显影响预后。结论: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法,可延生长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探讨脑电偶极子与头MRI融合定位致痫灶及病灶并在术中导航引导下切除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期间玉泉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10例行手术治疗癫痫病例,行头MRI明确病灶,并用脑电偶极子定位致痫灶,术中导航引导下切除病灶及癫痫灶。10例病例行手术切除病灶及癫痫灶,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手术后疗效按Wilson标准评判,优良率为84%,7例(70%)癫痫发作完全消失;2例(20%)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1例(10%)无明显改善。由此得出结论:脑电偶极子及头颅MRI联合应用,明确病灶及癫痫灶,并在导航引导下切除病灶及癫痫灶治疗癫痫是精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小切口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联合根治术的应用和经验.方法:福建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06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对33例甲状腺癌病人施行了低位领式小切口保留颈丛的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Ⅵ区(74.7%) Ⅳ区(68.9%)、Ⅲ区(60%)、Ⅱ区(10.2%)、VB区(15.3,%).保留颈丛病人术后无明显耳部感觉异常,所有病人均无下颈部和肩部感觉异常.术后经6~60个月随访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临床考虑颈侧区转移(CN1b)或临床未提示颈侧区转移(CNO)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对没有颈部手术史、放疗史或无淋巴结明显外侵的手术病人,低位领式小切口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最佳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复发转移乳腺癌病人,采取化疗,结合手术、放射治疗、术后辅助化疗。结果46例伴有内脏转移的多个部位以上复发转移病人,经化疗病灶缩小明显(PR)14例,病情稳定(SO)16例,病情进展(PD)16例,临床获益(CR+PR+SD)65%(30/46),1年生存率65%。22例单个复发转移病灶化疗后PR20例,PD2例,临床获益90%(20/22),2年无瘤生存率90%。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应以化疗为主,配合手术、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方法本院自1989年6月~1997年12月间对晚期肺癌病人行手术治疗共155例。结果全胸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3%、24.5%、7.1%,中位生存率为21个月。结论①晚期肺癌的某些转移或侵犯的症状及体征并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②术中应注意观察SAO2及CO2浓度等重要指标的改变,术中即使出现R(+)现象,手术仍具临床价值。术中配合多种现今先进的手术方式,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③术后应严密监测及积极处理并发症。④病理分期是影响5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⑤开展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是对肺癌进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闭合性骨折感染发生率为0.5%~7%,开放性骨折感染率约2.7%~4.3%,骨折术后发生慢性骨髓炎也较常见。到目前为止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有病灶清除后周围软组织转移填塞或用抗生索珠链填塞,亦有用植骨后Ⅱ期或延期缝合等处理,但这些疗法总疗程长且需要多次手术。从2003年1月至2004年8月我科经治12例创伤后慢性骨髓炎病人通过清创、植骨、内固定Ⅰ期缝合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方式,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9年2月~2004年5月本人所在医院接收36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20例,患侧腺体部分切除术8例,患侧腺体次全切除术5例,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3例。首次手术后的病理类型:乳头状癌32例,滤泡状腺癌3例,髓样癌1例。根据外院手术治疗资料及我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检查结果,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再次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者6例,行患侧甲状腺残叶+峡部切除+功能性颈清扫术27例,患侧复发病灶切除术2例,对侧甲状腺切除+对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例。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癌残留的18例(54.5%),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癌20例(71.4%)。随访至今均生存。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肿块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次手术是必要的。强调术中快速冰冻病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常规应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避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可切除乳癌手术后 ,病人体内可能存在亚临床的微转移灶。数年后 ,这些亚临床转移灶可能复发 ,最终致死。既往研究表明 ,辅助性应用三苯氧胺可明显改善可切除乳癌的 1 0年生存率 ;但何种病例需用三苯氧胺和用药持续时间仍存争议。许多随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苯氧胺应用 1~2年有效 ,也有报告应用 5年有效。近年 ,一些研究直接比较三苯氧胺应用 5年与 <5年或 >5年的治疗效果 ,但因随访时间不够而无确切结论可用于临床。本研究仅综合分析辅助性应用三苯氧胺与不用三苯氧胺对比的临床试验 ,评价三苯氧胺对可切除乳癌手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梁宏伟  谢伟 《广东科技》2009,(14):71-72
目的:探讨桥本病的外科治疗时机和方法.方法:回顾1999~2008年手术治疗的桥本病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和结果.结果:42例病人术前表现为:甲状腺肿块28例、甲状腺重度肿大5例、甲亢5例、甲状腺肿大伴疼痛4例,其中细针穿刺提示癌变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其中5例合并甲状腺癌.结论:对桥本病合并孤立的甲状腺肿块有恶性可能、甲状腺重度肿大产生压迫症状、合并疼痛,甲状腺素治疗无效的桥本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根据冰冻病理切片结果决定手术方式,术后病人应给予甲状腺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碘-131(131I)联合左旋甲状腺素对甲状腺全切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80例DTC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术后4周给予(131I),在此基础上A组40例按2.5μg/kg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B组4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317例直肠癌患者中分别采用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手术、Park’s手术、Bacon手术,对163例实施保肛手术。分析术式选择与手术合并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1.42%。5年生存率和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低位吻合为83.3%和100%;超低位吻合为79.2%和4.17%;Park’s手术为64.0%和12.0%;Bacon手术为66.67%和13.3%。结论: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5年生存率、排便功能在低位吻合、超低位吻合、Park’8手术无差异。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明显优于Miles和Bacon手术。  相似文献   

13.
对鼻咽癌常规外照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的改进,以期提高疗效。方法:186例经病理证实鼻咽癌病人,接受常规60Co根治性分段外照射,鼻咽和颈部DT60~72Gy/9~11周,中间休息3~4周。分析其5年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结果:按照TNM(长沙,1979)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100%(1/1);Ⅱ期533%(27/45);Ⅲ期464%(45/97);Ⅳ期20%(9/43);总的5年生存率为441%(82/186)。结论:对Ⅰ~Ⅱ期病人以设法提高局部控制率为主;对Ⅲ~Ⅳ期病人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同时,必须综合全身化疗,防止出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48例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甲亢中甲癌发生率为5. 62%(48/854),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5.5年(1个月~10年),术后1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1例术后2年甲亢复发,1例术后4年死亡。结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术前诊断困难,主要靠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率低、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骨缺损是临床上比较难处理且较常见的病例。传统的方法采用分期手术,先控制感染、消灭创面,再待感染控制后治疗骨折,方法较复杂且疗效不满意。笔者自2002年~2007年间,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并行Ⅰ期开放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3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54.5%、34.3%。34例二期肝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0.0%和58.3%。规则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切除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出血量少,出血量与其他控制出血的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手术安全,疗效满意;微波凝固后断肝,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二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7例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并行肾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手术后应用IL-2治疗;对照组(34例)行单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5年的生存率.结果 1年、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100%、93.9%,对照组分别为100%、8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年、4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90.9%、84.8%、69.7%,对照组分别为70.6%、58.8%、3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IL-2治疗,可减少肾癌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86年Hoofnagle首次提出干扰素治疗NANB慢性肝炎有满意疗效以来,很多报道都证实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有效。尽管Davis主张以每日低剂量干扰素(3×10~6U)给药24周是最合适的治疗,但最近的几篇报道已发现低剂量治疗结束后肝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9年间4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42例占同期甲状腺癌患者的50.6%,占同期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的14.43%,其中微小癌占了38.1%,颈淋巴结转移率23.81%。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较高,结肿背景干扰甲状腺癌的检出;重视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及B超特征;对可疑结节术前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是预防漏诊,提高术中甲状腺癌检出率的关键;甲状腺癌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加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或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加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是适宜的手术方式,术后辅以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收治的分化性甲状腺癌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手术范围,颈淋巴结清扫探讨甲状腺癌的治疗。结果30例接受单例甲状腺全切术,34例采取双侧甲状腺全切术,14例行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7.7%。结论结合国内外大多数专家推荐的规范化手术原则及本组临床资料分析,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可提高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也根椐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