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类预警"技术在淮河五河段水污染物追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自淮河中游五河段的沉积物和淡水贝类样品,利用ICP-AES 和 GC-MS 进行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分析,结果表明砷、铅、铬超标,多环芳烃在沉积物中的含量最多,研究区域的PAHS污染严重.这些有毒污染物可能来自上游工业区的淮南和蚌埠段,在贝类软体中有较高含量.因此,这些污染物有可能经食物链富集于其他生物体内,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损害,进而影响到水产品食用安全,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湘江中游衡阳-株洲段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对24个沉积物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分析,使用多种方法评价污染程度及等级。研究表明,湘江中游衡阳-株洲段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很强的积累现象,尤其是Cd污染特别严重。且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存在于沉积物,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态存在于沉积物中,容易被外界利用或者受外界因素变化而使其被动植物吸收增加。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比较,各采样点Cu、Pb、Zn尚未超标,但Cd超标4.98~22.08倍。单因子指数和地积累指数均表明,Cd达到了严重污染,各采样点底泥的Cd的Igeo值均为6级,已达到了极强的污染程度;虽然各采样点Fe的Igeo也均为6级,但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对生态环境影响较低; Mn只产生了轻度的污染,Mg对环境无污染。各采样点分析发现,松柏镇和霞湾可能是此江段主要污染源。在后续治理中,应该加大对于Cd污染的治理,减少对于周边生命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泉州安海湾海域沉积物污染及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海湾海域底质的现状分析,安海湾海域沉积物质量湾外比湾内好,湾内除了有机质以及大部分测点的石油类未超标外,铬、锌、铜、硫化物均已超标.湾口及湾外除个别站位锌超标外,其余均满足沉积物要求.安海湾海域底质超标的石油类污染,主要治理措施是控制海上污染源排放和加强海上管理;海域底质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通过生物吸附法、化学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同时需加大政府职能,利用管理、监督等对策,使安海湾海域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中多环芳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机物污染是淮河的主要污染形式.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中的浓度较低.易于被悬浮物和沉积物吸附.为探讨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情况,2007年10月在淮南和蚌埠段采集悬浮物样品和表层沉积物样品.所采集的环境样品经自然风干后,利用二氯甲烷提取,无水硫酸钠和固相萃取柱组合净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同时定性和定量检测其PAHs含量,获得了美国EPA优先表中所列的16种PAHs含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悬浮物和沉积物样品中PAHs的分布特征.并初步分析了蚌埠市饮水源区蚌埠闸处PAHs的超标情况.结果表明:①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环境样品中PAHs总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其悬浮物浓度范围为1 169.44~4 048.86 ng/g,表层沉积物中浓度范围为91.98~1 292.52 ng/g;②就单一组分而言,悬浮物中萘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中二苯并[a,h]蒽最高;③受采样点环境和PAHs本身性质影响,悬浮物中PAHs量远大于其沉积物中量,整体呈现悬浮物中以低环PAHs为主、沉积物中以高环PAHs为主的特征;④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蚌埠闸沉积物中PAHs超标严重,对蚌埠市的饮水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同时,此处悬浮物中PAHs含量也很高,潜在危害性更大,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渭河陕西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渭河陕西段6个断面沉积物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并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做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河床沉积物主要为 Cu、Cd污染,个别点位 Cu和 Cd为中度或轻度污染,尤其是草滩断面的 Cd含量,严重超过背景值,平均超标为3.1倍,且该断面大部分点位 Cd为中度污染,表现为较重生 态 风 险.各断面污染程度由重至轻排序为:F、C、A、D、E、B,潜在风险程度由重至轻排序为:F、D、C、E、A、B.F断面的污染程度较高,潜在生态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年9月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的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福建省湄洲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及水产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以及水产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湄洲湾海水、沉积物和水产生物体的重金属含量总体较低,但海水中的Pb和表层沉积物中的Pb、Zn以及生物体中的Pb、Zn、Cu含量全部或部分超标.  相似文献   

7.
巢湖CH-1孔沉积物磁性、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巢湖湖心长1.5m的CH-1孔沉积物磁性参数和粒度组成进行测量,探讨了巢湖的沉积环境变迁.结果表明:CH-1孔沉积物以中粉砂和细粉砂为主,其次为黏土.该孔中黏土粒级对磁性矿物贡献最大.自底部向上,该孔分为4段:第1段,沉积物向上粒度变细,亚铁磁性矿物含量减少,亚铁磁性矿物颗粒变细;第2段,沉积物向上粒度变粗,亚铁磁性矿物含量减少,磁性矿物颗粒变细;第3段,沉积物向上粒度变细,亚铁磁性矿物含量增多,磁性矿物颗粒变粗;第4段,沉积物向上粒度变粗,亚铁磁性矿物含量增多,磁性矿物颗粒变粗.上述结果显示:巢湖湖面在整个沉积历史时期呈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变化,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巢湖沉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具有毒性、持久性、不可逆性等危害特征,并且随着生物链的伸展,危害水生生物以及人体健康.为了解辽宁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实地调查采样,以太子河本溪城区段10个采样断面的河道表层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底泥重金属(Cu、Fe、Pb、Zn、Cd、Cr、Mn、Ni)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河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于辽宁省土壤背景值,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随着太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增多,太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沿岸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导致汾河太原段的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为了探究汾河太原段沉积物中污染情况,在2018年对汾河太原段7个区域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铜、铝含量以及脲酶、蛋白酶活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沉积物各季节总氮含量...  相似文献   

10.
采集了广西钦州茅尾海12个海水样品和对应的海洋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茅尾海海水及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Hg、As的含量,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了海水及沉积物在该区的污染程度及利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海水中Cu、Pb、Zn、Cd、Hg、As平均含量均符合海渔业水质标准,但是Cu、Pb、Zn、Hg平均含量均超出第一类海洋水质标准,且Cu、Pb、Zn、Hg有超标现象。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污染指数均小于1,均符合一类标准,但是重金属元素Cu、Pb、Zn、Cd、As有超标现象。Pb、Zn、As的地积累指数均较小,Cu、Cd、Hg的地积累指数略大,污染多在钦江和大榄江的入海口附近。  相似文献   

11.
钱塘江河口区为典型的喇叭形强潮型河口,受径流、潮流和长江沿岸流及其挟带泥沙的影响,沉积动力环境较复杂.本文通过对钱塘江枯水大潮潮区界(芦茨)以下(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表层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了其沉积物类型和粒度组成在河口区不同河段和南、北岸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动力环境.结果显示:钱塘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以粉砂、粘土质粉砂为主;从上游至下游,三段沉积物粒度呈细-粗-细的空间变化特征,偏度相应表现为近对称-正偏、极正偏-正偏的特点,频率曲线峰型则具有多峰-高窄峰-矮窄峰的分布规律.其中,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在强潮环境下,表层沉积物粒度最粗,分选性最好.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的南、北岸表层沉积物粒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北岸水动力相对南岸更强.Pejrup三角图分析表明,研究区水动力条件总体较强,其中河口段的水动力最强,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水动力强度有很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湘江霞湾段是湘江流域重金属铅污染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采用灰色GM(1,1)模型,基于1999-2010年株洲霞湾段河床沉积物铅含量的数据,预测了2011-2040年株洲霞湾段河床沉积物铅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珠江干流不同城市段水体污染状况,采集珠江干流广东境内6个城市段的27个表层沉积物(0~15cm)样品,经全分解后测定了重金属As,Cd,Cu,Zn,Ni,Cr,Pb的含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河流城市段相比,珠江干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珠江干流肇庆段、佛山段、广州段、江门段、中山段和珠海段河流重金属分布极为不均,广州河段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河段.重金属Cu,Zn,Pb,Cr和Ni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混合排放污水的重金属污染源,而As主要来自于岩石的自然风化与侵蚀过程的重金属天然来源.92.6%的采样点沉积物重金属总毒性单元大于5,处于中等风险状态.沉积物重金属的平均毒性AsPbNiZnCrCuCd,其中,As,Pb的毒性显著高于其他重金属.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水城三岔河大湾段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水城三岔河流域大湾段河道沉积物进行分层采样,分析7种重金属(Cd、Pb、Zn、As、Cu、Hg、Ni)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三岔河河道沉积物重金属呈现明显的上下游差异和垂直分布差异。在泥煤层,重金属含量均达到了最大值,泥煤层严格控制着重金属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是三岔河重要的"二次污染"支援。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三岔河大湾段河道沉积物RI值在1 502~17 690之间,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5.
考洲洋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南海东北部考洲洋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各测站镉和铅含量超标率分别达到91.7%和50%,铜、锌含量未见超标,镍含量较低,比较和回归分析表明,考洲洋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在广东沿海居中等水平,并表现出同源相关关系,元素相关图显示,考洲洋表层沉积物尚未受人为来源镉和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型河流库坝建设对河道沉积特征及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淮河4级支流索河三仙庙水库至丁店水库段为研究对象,依据水流方向及库坝位置将其分为上、中、下3段,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对3段的表层沉积物及下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以及As、Cr、Pb、Cd、Cu、Hg和Zn 共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层和下表层沉积物各粒度组分和有机碳含量基本相同,但表层重金属含量略高,表明库坝建设后该区域沉积环境总体上较为稳定,而重金属污染有所加重; 3段间的水文条件差异较大,上段常处于相对断流状态,沉积物中砂粒含量较多,中段水流较小,粉粒和黏粒等粒径较小的沉积物粒度组分含量较高,下段常年积水,但水位变化较大,沉积物特征与上段相似; 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显示其在中段的含量均高于上段和下段; 有机碳在中段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在上、下段的含量。【结论】总体上,库坝建设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条件,影响沉积物特征,对重金属元素分布影响较大,使得中段重金属元素相对容易富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钚同位素的海洋地球化学行为,提出了钚从海水到沉积物的连续输入模式,讨论了层段输入因子与深海沉积物混合速率的关系,并计算了一个深海站位沉积物的混合速率.该站位沉积物与海水界面层混合速率147cm~2/kyr,近表层低混合区平均混合速率119cm~2/kyr,次表层高混合区平均混合速率343cm~2/kyr,反映了深海沉积物混合层中各层段混合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含蜡原油成品油在顺序输送中管壁上会产生蜡沉积物的问题 ,利用管流实验环道模拟了 0号柴油对管壁处蜡沉积物的冲刷实验。结果表明 ,柴油对靠近油流 1/ 3厚度的蜡沉积物的冲刷速率远大于对其余 2 / 3厚度的蜡沉积物的冲刷速率 ,说明这两层沉积物的性质和强度明显不同。但在一定油温和油流剪切应力下 ,每层中柴油对蜡沉积物的冲刷速率变化不大。对两层蜡沉积物分别建立了冲刷速率与油流温度及剪切应力关系的经验模型。利用该模型和壁面蜡沉积模型 ,以库尔勒鄯善输油管道为例 ,计算了 0号柴油与原油顺序输送时管道末端受污染超标的柴油的量 ,说明原油批次输送时 ,在管道末段必须采取清管措施 ;否则 ,蜡沉积物对后输柴油的污染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9.
对浙南瓯江流域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粒级提取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并结合富集因子和地质累积指数研究该流域重金属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根据粒度特征,瓯江流域可分为河流段、感潮河段上游、感潮河段下游三段,每段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和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差异;(2)瓯江上游河流段大多数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或接近背景值,主要来源于自然风化过程;(3)瓯江下游河段存在轻度-中度水平的Cu、Cr、Ni、Zn污染,与温州地区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产业类型有关;(4)瓯江流域重金属含量受到“粒度效应”影响,细颗粒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较高,泥沙运移、沉积物来源等对重金属含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福建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采用单因子超标率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呈极强污染水平,其次为Cu,而Zn,Pb,Cr,Ni呈中等或轻微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晋江感潮河段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属于生态危害性极强的重污染水平,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