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牛奶是人体所需蛋白质、铁和钙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对我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要想让牛奶真正发挥作用,要遵守煮奶的“三大纪律”:一不要用文火长时间煮奶文火煮奶会破坏牛奶中的维生素,长时间高温煮奶会使奶中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转变成凝胶状态,奶中的磷酸钙也会由酸性转为中性沉淀,大大降低了牛奶的营养成分。科学的煮奶方法是旺火煮开,以不超过1分钟为宜。正规厂家的消毒牛奶可直接在室温下饮用或加热至60 ̄80℃后饮用。二不要与糖共煮在高温下,奶中的赖氨酸和白糖中的果糖形成结合物——果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仅不能被吸收…  相似文献   

2.
自制酸奶酪     
往牛奶中加上醋,牛奶中的蛋白质(酪蛋白)就会凝固,牛奶就变成了酸奶酪。方法: ①把牛奶倒入杯②在牛奶中加上2~3大 子,半杯即可。匙醋,充分搅拌均匀。 放2~3匙醋③用方便筷充分搅拌④约放置10分钟后,用后,放置10分钟。布过滤。  相似文献   

3.
人在饥饿空腹时,胃酸分泌明显增多,胃酸的浓度也较高,此时如果不加选择地吃进某些食物,会影响人体健康。不宜喝浓茶。空腹喝浓茶,不但会稀释胃液,降低其消化功能,而且茶叶中含有多种鞣酸会刺激胃肠,使人恶心呕吐、心慌、头晕、四肢无力,甚至心神不定、肌肉颤动。不宜喝酒。空腹喝酒极易刺激胃粘膜,引起胃炎或胃溃疡等多种病变,特别是喝高度烈性酒,更易造成酒精急性中毒,使人呕吐、胃痛,甚至休克等。不宜喝牛奶、豆浆。牛奶和豆浆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只有同时吃进饼干、糕点等淀粉食物,蛋白质在淀粉的作用下,才能在胃里与胃液发生充分的酶解…  相似文献   

4.
正山西运城的赵先生问:一直以来,人们固有的观念始终认为,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因为水果含糖量高,而且水果极易消化、升血糖速度快。请问这种认识正确吗?有没相关的科学依据?@专家解答:大部分水果的血糖指数并不高,因为水果中的糖主要是果糖,果糖升高血糖的效果要小于葡萄糖;同时水果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反应的作用。因此,糖尿病人是可以适量食用水果的,但最好不要喝果汁,果汁通常会损失一些膳食纤维,血糖反应会高于完整的  相似文献   

5.
饮用酸牛奶的人越来越多,正确的饮用方法如下:不宜加热饮用酸牛奶中存在的乳酸菌系活细菌,如果经过加热或用开水稀释冲饮,其中活的乳酸菌就会被杀死,从而使酸牛奶失去其特有的保健作用。不宜空腹饮用科学实验表明:酸牛奶中的乳酸菌存活与胃肠道内的 PH 值密切相关,乳酸菌在 PH 值5.4以上(呈微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良好,在 PH 值2以下(呈强酸性)环境中难以存活。人在空腹时,胃液的 PH 值在2以下,  相似文献   

6.
学会喝牛奶     
牛奶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因其营养及保健作用无可比拟而具有“白色血液”的美称,下面就先来看看它的哪些功能是你不知道的。防癌抗癌牛奶中的β-酪蛋白,具有较强抗癌变的功能,牛奶在胃内形成乳酪,而乳酪中的共轭亚油酸有软化血管、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胃癌的功能。常饮牛奶特别有助于防止乳腺癌。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是蛋白质发挥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在DNA损伤修复、自噬和代谢等过程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蛋白相互作用异常便会导致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在蛋白质的赖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等氨基酸残基上,可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200多种翻译后修饰,这些修饰通常能改变蛋白质的电性、疏水性和空间结构等属性,为与之结合的蛋白提供结合的锚定或产生位阻效应,像一把开关在时空上精确调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发生以及动态变化.结构研究表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由临近的几个氨基酸残基直接结合,替换该区域的氨基酸残基,通常能破坏结合,使其失去部分功能或酶活性,可以针对性地开发和设计抑制剂或激活剂,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本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调控作用,以及发挥的重要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酒类不少人酒后都爱饮茶,想达到润燥解酒、消积化食、通调水道的功效,但这对肾脏是不利的,会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损害肾功能.于是,肾寒、阳痿、小便频浊、睾丸坠痛等症状难免接踵而至.另外,酒精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酒后饮茶,使心脏受到双重刺激,加重心脏负担,这对于心脏功能不佳的人更是不适宜的. 肉类经常吃一些肉类对身体固然大有裨益,但在吃肉时喝茶,肉中丰富的蛋白质就会同茶叶中的鞣酸“联姻”,生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对肠道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容易发生便秘.所以,不宜一边吃肉一边喝茶.吃完肉的短时间内也不宜品茶,应等2~3 h后再喝茶.对于人参、黄豆等高蛋白食品,也不宜与茶同用,道理同上.  相似文献   

9.
正一直以来关于牛奶的谣言就没有断过,"牛奶致癌""牛奶不适合中国人体质""牛奶会将人类送进坟墓"……网上流传的这些关于牛奶的可怕说法是真的吗?谣言一:牛奶中的激素物质会致癌一篇《牛奶将人类送进坟墓》的文章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在群众中引起大面积恐慌。文中说,牛奶中含有激素物质IGF-1,女性饮用过多会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则易患前列腺癌等。"IGF-1全称叫做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有类似于  相似文献   

10.
正当你吃下一根很辣的辣椒,几秒钟后你的舌头就开始灼痛,面颊变红,额间冒汗。科学家发现,喝杯牛奶即能很快扑灭让你难受的"辣椒火",这是因为牛奶中的一种蛋白质能中和辣椒中的一种让你不堪火辣的化合物——辣椒素。实际上,不光是牛奶、酸奶和冰激凌之类的奶制品能浇灭辣椒火,充满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都有这个功能,这就是一些传统的墨西哥特辣食品中要加入蜂蜜、牛奶和蔗糖等的原因。不过,说到能消除辣椒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都习惯于早晨起来喝牛奶,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据美、英两国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牛奶中含有两种过去人们未知的催眠物质:一种是能促进睡眠血清素合成的制造S一羟色胺的原料 L 色氨酸,另一种是具有麻醉镇静作用的天然吗啡类物质。由此可知,如果人们在早晨喝牛奶,就会使身体过多地摄取这些催眠物质而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影响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此外,早晨喝牛奶也不利于消化吸收。牛奶的蛋白质要经过胃和小肠分解形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而早晨空腹情  相似文献   

12.
食物和药物常常是相互影响的。食物不但能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可以完全破坏某些药物的有效作用,以至危害健康。复方丹参片不宜与豆奶同食。其主要成分丹参酮与牛奶、黄豆易形成不溶物,会降低丹参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忻纪厚 《科学通报》1980,25(15):709-709
蛋白酶活力测定的方法很多,最常用酪蛋白作底物,Folin试剂测定往往需较多时间,并且干扰因素较多.带指示基团的蛋白质也是常用作蛋白水解酶活力测定的一类底物,其中以重氮酪蛋白较广泛采用,但需在强碱溶液中比色测定,颜色的稳定性亦较差.我们在研究重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21,66(22):2820-2831
植物糖代谢是植物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果糖是植物糖代谢的重要参与者,果糖磷酸化则是果糖进入代谢途径的第一道生化反应.植物果糖激酶是果糖磷酸化的高效酶,调节细胞中的果糖浓度以及有机碳在细胞中的分配及流向,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代谢和响应环境胁迫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植物果糖激酶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参与生理和代谢功能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但果糖激酶参与调控的生理代谢功能和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系统地总结植物果糖激酶的特点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功能,本文综述了果糖激酶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光合作用及代谢通路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植物果糖激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90年代,喝牛奶在国人看来还算是稀罕事,现如今早已成了生活中的寻常事。无论是为了强身健体而补钙,还是为了补充优质蛋白质,牛奶绝对是不二的选择。尽管如此,伴随着牛奶的谣言似乎从未停止过,以下这些谣言你是否听说过呢?  相似文献   

16.
正从糖尿病到心血管病,从老年痴呆到注意力不集中症,一系列疾病都与大脑中的基因改变有关。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现代饮食中常见的果糖(蔗糖的一种)会损害成百上千个脑基因,从而引起上述疾病。但科学家还发现,一种欧米茄-3脂肪酸——DHA,看来能全面逆转由果糖造成的有害改变。DHA在我们的脑细胞膜中天然发生,但数量不足以抵抗疾病。正因为大脑和人体都缺乏制造DHA的机制,所以DHA必须从我们的饮食中摄取。DHA强化大脑突触,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野生(而非人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国家对萝卜开发十分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是个空白,大部分萝卜只是被鲜吃鲜用。如能结合我国实际,对萝卜进行多类开发,前景将十分诱人。开发萝卜食品有多种途径,例如以下几种类型。汁液型:萝卜汁液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其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可调合牛奶、果汁等,配兑成牛奶萝卜饮料、萝卜果汁饮料、萝卜可乐、萝卜冰淇淋等。面料粉型:选上好的萝卜晒干,研磨成粉,拌和在面粉中,加上糖、肉、葱、香菇等,做成萝卜面包、萝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喝牛奶在国人看来还算是稀罕事,现如今早己成了生活中的寻常事.无论是为了强身健体而补钙,还是为了补充优质蛋白质,牛奶绝对是不二的选择.尽管如此,伴随着牛奶的谣言似乎从未停止过,以下这些谣言你是否听说过呢?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14,(7):10-10
正一项持续近20年、针对大量人群的研究发现,中年时期吃肉多相当于吸烟。在中年时期吃肉多的人死于癌症的可能性,比动物蛋白(来自肉食、牛奶和奶酪等)摄入量低的人高四倍,死于糖尿病或早死的概率也大得多。蛋白质控制着生长因子IGF-I,后者帮助人体生长,但也与患癌可能性有关。人在65岁后,IGF-I水平急剧下降,会导致衰弱和肌肉量减少,不过对老年人却有保  相似文献   

20.
胡永林 《科学通报》1992,37(4):370-370
早就发现,胰岛素在酸性溶液中是不稳定的。其主要不稳定因素,是A链C末端残基Asn对酸水解特别敏感,极易发生脱酰胺反应并形成共价连接的二聚体。由于医用胰岛素制剂的重要部分是酸性溶液,因此这构成在临床应用上药剂纯度和保存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通过蛋白质工程途径获得了一些可溶性长效胰岛素,它们都是酸性条件下的制剂,在过渡到实际应用时都需要解决A21-Asn脱酰胺反应所产生的不稳定问题。丹麦Novo研究所的Markussen等人运用基因定点诱变方法研究了一系列A21位残基取代的突变体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