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注民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党和政府历来政治上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由此民生政治应运而生。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民生政治的发展的特点呈现富民政治、利民政治到人本政治转变。可以讲,民生政治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执政党积极探索的成果,它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视野,将引领中国新一轮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建国后在中国政治学中占据支配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在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之际,回顾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所取得的成绩及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改革开放30年的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11日至13日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就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内在机理和发展趋向进行了研讨。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市政治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在文化上出现了"国学热",部分重点大学建立了国学研究机构."国学热"的出现是对30年来改革开放及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同步出现的负面效应的一种全球的、社会的、心理的、精神的乃至文化的全面反应.基于此,着重就"国学热"的历史发展、形成原因、对待国学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态度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政治学理论在解释中国的政治现象时,其分析框架和理论解释力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者提出构建"本土化"政治学理论。本文讨论的政治学理论的"本土化"构建是基于中国政治现象的观察创新地构建"本土化"的政治理论。这个理论构建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范式转移的过程。政治学"本土化"的研究路径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个案式研究理论框架、比较研究理论框架、区域研究理论框架和通则式研究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认真分析中国现状后大胆提出"先富论"思想,使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面对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书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体系,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最广大的民众也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先富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目的是实现全社会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娜 《广东科技》2009,(16):166-168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民经济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电力行业为顺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必然要选择市场化改革方向.笔者依托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通过深刻解读中国电力工业3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研究我国电力体制的沿革、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电力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电力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参与到国际事务中。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系列制度,形成了特殊背景下的动员式的政治参与形式;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而且造成了大量非程序性的政治参与的发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完善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反映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形势下中国社会利益分化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利益分化的总体态势,并从政治学角度分析了利益分化在推动中国政权建设、促进权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及其给中国政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政治合法性是现代政治系统赖以生存并维持长久生命力的基石。从对政治合法性基础构成的陈述入手,分析了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权合法性的状况,并从理论创新、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就改革开放对我国政权合法性的巩固进行了论述,从而对改革开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厘清民族复兴内涵与标准的基础上,阐述了改革开放与民族复兴目标的一致性;用30年改革开放给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快速发展,论证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强调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最终使中华民族重新站在历史的潮头.实现光荣与梦想。  相似文献   

1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族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家族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关系着我国的社会与文明的进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家族企业大规模支配外部资本的能力是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进入新阶段,以改革促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要特点。非政府组织必将伴随着政府改革、社会团体改革、事业机构改革、行业协会改革、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建立、对外开放、"以法治社"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我国语文教学大纲或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也不断地变化,从"语文"名称的界定,到认为语文课程具有思想性和基础工具性,到交际工具和人文性,再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等.通过对语文课程性质界定演变的梳理给我们以下启示: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把握语文本身的特性;同时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代价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下,重温邓小平同志的改革代价思想,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品德结构研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9-1989年,我国社会由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型,德育界由追求崇高理想转向寻找普世价值,品德结构研究从点线相连的知情意行因素说转向三维空间的结构说;第二个阶段:1989-1999年,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向市场经济转型,学校德育的价值追求由集体主义转向合理利己主义,形形色色的立体结构理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第三个阶段:1999-2009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社会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学界批判知性德育而转向生活德育,提出德育生活化的主张,品德结构问题的研究重心下移,转向寻找操作机制的形下阶段;第四个阶段:2009年以后,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界反思、质疑生活德育论,提出实践理性的观点,品德结构的研究出现向人格本体形上复归的态势,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农民工大量外流,且有增长的趋势,但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却呈现边缘化和非制度化的特征,同时,农民工的大量外流也深深影响着其在流出地的政治参与。我们应正视这一现实,整合动力,突破阻碍,构筑平台,走出农民工在流出地的政治参与困境,推动农民工在流出地有序、有效、合法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本文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