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君颖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问题,研究了君颖煤矿采区区域人员分布情况,根据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要求,确定采用永久避难硐室作为君颖煤矿的紧急避险系统;根据避难硐室位置选择原则,确定了在主斜井联络道-70.8 m标高处和-71m标高新掘-70 m永久避难硐室,并对永久避难硐室的结构、容量及基本装备进行了研究与设计.永久避难硐室的研究对于实现科学、有序、有效救援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其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条件的矿井设计永久避难硐室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金庄煤矿的具体地质条件和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要求,确定采用永久避难硐室作为金庄煤矿的紧急避险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位置选择、具体设计及基本装置的配备及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提出了一些建议。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与维护的研究将会对事故发生时科学、有效地救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避难硐室选址的问题,从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避难硐室选址的地质因素、避难硐室选址与人员分布和人员疏散检验4个方面来研究避难硐室选址中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避难硐室选址应该避开压力峰值区域;避难硐室至工作面的距离要大于冲击波破坏造成的人员死亡边界;根据疏散时间检验,避难硐室距离工作面以1 000 m为宜;避难硐室两端入口要布置在进风巷道中,以采区布置为主,井底车场附近可不设置避难硐室.  相似文献   

4.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波 《科技信息》2011,(16):329-331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包括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通过建立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煤矿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避险;通过建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通过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建设完善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安全发展理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上的重要体现,是国内矿山事故成功救援所验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健  丁银磊  姜军 《科技信息》2012,(27):417-417,449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结合兴隆庄煤矿实际,开发设计了临时避难硐室,以供发生灾变时人员安全避险使用。建设临时避难硐室,为避险人员及时躲避灾难赢得救援时间,增加生存机会,挽救遇险人员生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伤亡人数。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柳煤矿有限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实践,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件要求,通过对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五大系统的完善建设,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重点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了示范建设,探索出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方法,对推广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实施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我司长期在避难硐室建设方面的经验,本文探讨了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合理布局,性价比高的避难硐室,避难硐室整体解决方案,新型避难硐室设备的研发等方面的建设趋势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型计算确定了避难硐室CO2生成速率、耗氧率与压风供风量的关系,结合相关研究确定了影响压风供风量的关键因素和因素控制水平.根据密闭空间CO2平衡方程、O2平衡方程、CO2稀释方程、通风降温方程,并结合相关规范确定了密闭空间理论人均供风量,通过100人载人试验确定了避难硐室的最小供风量.结果表明:避难硐室供气量与人数有关,与硐室体积无关,确定以CO2时间加权阈限值0.5%为避难硐室控制水平,100人避难硐室最小供风量不小于600 m3/h.  相似文献   

9.
岳亮  周学友 《科技信息》2012,(25):44-45
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矿安全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已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井下避险系统建设仍未达到统一认识,特别是避难硐室供氧系统形式多样。本文介绍了几种国内避险硐室供氧系统的发展方向并进行了对比,简单论述了避难硐室供氧系统的优化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避难硐室内良好生存环境,提高人员生存环境质量,并为今后避难硐室的设计提供指导性依据,基于数值模拟软件FLUENT仿真平台,以压风供氧方式下的避难硐室生存区为研究对象,对主要扰动源进行分析,建立两种压风供氧管路方案下的避难硐室三维模型.通过控制方程组、RNG k--ε湍流模型、有限容积离散方法和SIMPLE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避难硐室空气分布可视化.得出在压风供氧下,以九个布气孔弥散式均匀布气的管道布置及尺寸设计最优方案,以及硐室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主要分布规律.通过现场载人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救生舱可为矿工在灾变环境下提供稳定可靠、保障齐全的维生空间,把灾害的损失降到较低水平.对比分析国外矿业发达国家和中国在救生舱领域发展状况,提出适合我国煤矿生产特点的救生舱研发思路.对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进行了分类,并从实用性、人机可靠性、经济性等角度探讨了救生舱的外形和功能指标.结合美国凯特、斯塔特和澳大利亚迈安科美国分公司生产的救生舱产品及国内20余家单位研究的产品分析,对煤矿井下移动救生舱的结构与功能参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利用ANSYS和LS-DYNA软件建立了救生舱壳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等效三角波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壳体的动态响应.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救生舱壳体动态承载能力和变形模式,给出瓦斯/瓦斯煤尘爆炸超压与救生舱承载能力和变形模式的变化规律,为救生舱设计、抗冲击能力的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露天煤矿下多机器人协同煤矿搬运问题,建立了由控制中心、无线网关和无线传感器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控制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为了实现高效的合作,以任务完成时间衡量机器人的合作效率,提出了基于效率最优的任务分配机制,采用蚁群算法,由控制中心进行集中式任务分配,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告知机器人,实现了多机器人合作.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定位信息,采用基于到达时间差的定位方法实现了机器人定位,使得机器人可在露天煤矿自主搬运煤矿.搭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并用Pioneer III机器人和能力风暴机器人模拟煤矿搬运,模拟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露天煤矿下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使机器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4.
针对露天煤矿下多机器人协同煤矿搬运问题,建立了由控制中心、无线网关和无线传感器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控制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为了实现高效的合作,以任务完成时间衡量机器人的合作效率,提出了基于效率最优的任务分配机制,采用蚁群算法,由控制中心进行集中式任务分配,并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告知机器人,实现了多机器人合作。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定位信息,采用基于到达时间差的定位方法实现了机器人定位,使得机器人可在露天煤矿自主搬运煤矿。搭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并用Pioneer III机器人和能力风暴机器人模拟煤矿搬运,模拟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露天煤矿下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使机器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5.
马洪刚 《应用科技》2013,40(1):22-25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系统机车换装效率,解决机车换装问题,结合龙固煤矿的实际条件,设计了煤矿井下运输专用集装箱,能够自动装卸专用集装箱的WC5.0型无轨胶轮车和WC35E型无轨胶轮车,大幅减少了机车之间的换装时间.  相似文献   

16.
煤矿企业作为事故多发地带,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难以控制性导致一旦发生事故则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行之有效的《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以及《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为矿工生命健康提供了保护,但对于前期立法过程中矿工意志的表达和体现程度均未做过多规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实质内容对于矿工的保障也较为欠缺。文章以矿工参与煤矿立法为研究对象,主要以文献分析、案例引入、国外借鉴等方法进行论述,就如何加强矿工在煤矿立法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做出分析,分别从制度完善、矿工自身和煤矿工会等多个层次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矿工在煤矿立法中的参与度与有效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荣华煤矿东主运巷道地应力大和围岩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问题,结合工程地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采用大变形非线性理论和设计方法,对影响软岩地下工程失稳的因素、岩石矿物成分及微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了几套支护方案,并根据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控制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全锚索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顶板变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在煤矿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之而来的是机械设备故障增加,导致机械伤害事故日益增多。研究以提高煤矿建设中机器可靠性为主要目的,分析影响设备可靠性的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煤矿机器系统可靠性的多因素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实例中对机器设备的可靠性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影响其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提高煤矿机器可靠性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开展了Zigbee技术在矿井井下应用时工作对象分析、产品性能选取的工程实践工作,力求在现有Zigbee产品以及通用的工业控制产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设备参数,满足井下监测系统要求.文章分析了矿井井下监控应用的需求,确定了井下ZigBee监控网络的构成方案;并分析了井下环境因素(如巷道的形状和走向、井下粉尘及湿气等)对ZigBee无线传输的影响以及监控数据量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井下无线监控网络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及节点设备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