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中国高等教育在实施两个战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以“211工程”和“985工程”为主体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我国高校的总体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去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这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2007年8月15-16日,“一流大学建设研讨会—2007”在哈尔滨召开,首批进入“985工程”的9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长或书记齐聚一堂,就如何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好地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为此,本刊特别推出“建设一流大学,引领社会发展”专题,摘登了9位校领导的部分讲话(内容根据录音整理而成,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继"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开始,也同时标志着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实践的启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思考,对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提高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性教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为了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从“211工程”开始,我国高校中的一批重点大学瞄准国际上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着力提高高校科研和学术水平.“985工程”又让一部分“重中之重”高校肩负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这是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对整个高等教育提出的历史性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局面”列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全国几十所研究型大学参与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项目,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因此我国要建设成若干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的大学,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搭建创新平台,加强队伍的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列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中国大学名单 ,34所高校榜上有名 .1 998年 5月 4日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 1 0 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 :“为了实现现代化 ,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此后 ,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 ,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简称“985工程” .“985工程”重点建设的 34所高校是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此战略的提出对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现行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譬如合作不够紧密、合作各方定位不清楚、责任不明确等。基于此,在现有产学研的基础上,本文围绕“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重点探讨产学研如何实现更高效的协同以及如何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985工程”的实施,揭开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序幕,如今近十年过去了,现在回顾这十年来的建设历程,我们发现“985工程”是功不可没的,它使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把握“2011计划”的本质,确立协同创新中心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马海泉:2012年5月,我国高等教育启动了一项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突出强调“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计划(简称“2011计划”)。这是近20多年来,继“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后,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这些举措的一个根本性导向,就是更加突出了科学研究对高等教育的支撑和引领。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宁波国家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三区一城"建设,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在创新、创业、产业化和新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效发挥了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高新区发展之路。一、宁波国家高新区特色和优势宁波国家高新区始建于1999年,是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载体。2007年成功晋升为  相似文献   

10.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我综合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这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以高校教育资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出发,研究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资金供需矛盾的现状及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此后,教育部决定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  相似文献   

12.
山东大学     
《实验室科学》2013,(4):F0004-F0004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13.
“2011计划”与“211工程”、“985工程”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一系列连续的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对高水平大学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2011计划”是高水平大学建设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将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更加有利的资源环境条件,激励高水平大学建设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突破提升,使高水平大学的功能与内涵更加丰富。需要注意“2011计划”与“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计划的衔接,并重实施,以协同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是优化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结构、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差距、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4年多的改革实践,"提升工程"对14所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入选高校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较大的经费支持力度,促使入选高校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加强特色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入选高校积极发挥办学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深入推进、取得新突破,需要加强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提升工程"的常态化机制建设;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处理好入选高校的自身建设与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从"双一流"建设视角来观察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成就与进展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双一流"建设情况看,西部高等教育仍然与东中部(包括东北部)地区有着较大差距,振兴使命和任务艰巨,需要思考如何"再出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西部高等教育应推进内涵式发展,深化"部省共建",增强"造血功能",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行动的支撑引领能力;发挥"双一流"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治理现代化,促进西部高等教育整体提升;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提高西部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是继"985""211"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也吹响了中国大学冲刺世界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我国高校科技期刊作为高校对外的学术窗口和科学研究平台,在这场改革和发展潮流中理应发挥培育和促进优势学科发展及培养高新尖科研人才的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始于2000年,当时,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把北京大学等若干国内优秀大学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教育部为达到这一目标,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了响应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精神,支持高等学校计算机课程建设,教育部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实施"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促进企业的核心技术与高校相应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共建精品课程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8月4日至10日,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130多位中外校长议论的焦点。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很快,目前,全国已有高等教育机构2000多所,在校学生2500万。中国的大学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心理预期已经从"上大学"演变为"上好大学"、"上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     
身处变革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对时代和社会的诘问做出积极的正面回应。在前一阶段改革(包括大学扩招、"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推出等)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建立起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发展中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新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以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为此,高教理论研究者有责任对影响深远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做出积极的反思和重估。因为此两项工程虽然对  相似文献   

20.
“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体现国家意志的又一重大战略工程。2012年5月,在河南省政府主导下,以国家粮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协同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衣科院等单位,组建了“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同年9月,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并被推荐申报认定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