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Internet优化速率控制机制(MORCS),通过设计合理的拥塞计费函数,实现了社会福 利最大化的系统优化目标。与REM 算法相比,MORCS机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其自适应的实现机制 (AMORCS)不需要链路算法的参与仍具有更好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实时避障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激光雷达为主要传感器, 对移动机器人设计一种实时避障算法. 该算法考虑到机器人的非完整约束, 利用基于圆弧轨迹的局部路径规划和控制使之能够以平滑的路径逼近目标位置. 采用增强学习的方法来优化机器人的避障行为, 利用激光雷达提供的报警信息形成刺激-反应式行为, 实现了动态环境下避障行为, 具有良好的实时反应能力. 该控制算法采用分布式软件设计方法, 各功能模块异步运行, 较好地实现了局部规划与全局导航目标的结合. 该策略针对移动机器人MORCS在未知环境下实现了实时、有效避障, 动作稳定流畅, 轨迹平滑, 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ASP的制造网格资源发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制造网格(Manufacturing grid,MG)应用上的困难,基于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提出了基于多区域多层次的树型覆盖网络的ASP分布的制造网格资源发现模型,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自动在线组建机制及其波浪推进式的信息更新算法,剖析了模型的ASP应用模式的本质,进而给出了资源发现机制及其实现算法。与同类模型比较,该模型具有其优越性。最后给出了其相关实现。上述研究对推动区域制造、供应链、产业链等各种制造网格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蝙蝠算法现存的缺点,如收敛速度慢、优化精确度低、早熟,提出一种基于遗传扰动机制的改进蝙蝠算法(GDBA).该优化算法引入了遗传竞争机制,通过比较与全局最优解的差异,随时调整遗传算法的交叉率和变异率,使得种群具有遗传性和多样性,解决了蝙蝠算法早熟的问题,同时加快了收敛速度,提高了优化精度.采用基准测试函数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蝙蝠算法(BA)和基于速度权重扰动机制的改进蝙蝠算法(WDBA)相比,该算法(GDBA)具有更好的收敛速度和搜索精度,加强了寻找全局最优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种改进的红外多目标跟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多个特性相似的红外目标进行精确跟踪,在均值场蒙特卡罗(MFMC)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粒子滤波的红外多目标跟踪算法.对MFMC算法的粒子采样部分融合了Mean-Shift,在粒子权值计算之前用Mean-Shift将其迭代至候选目标相似度最大位置,增加了粒子的有效性;在MFMC算法信息评估机制中加入了目标大小因素,提高了机制的自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的跟踪算法比原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精确性,实时性得到了很大提高,能够有效解决多个红外目标的跟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最小生成树的实现问题,分析了基于各种优先队列机制下算法的实现性能,讨论了次小生成树的性质,提出了时间复杂性为O(n^2)的次小生成树算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共享风险链路组SRLG(shared risk link group)的通路保护策略是光网络中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性机制,而合理的通路保护路由与波长分配RWA(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算法是实现该生存性机制的一个关键.研究了基于SRLG通路保护的动态RWA算法,包括专用通路保护和共享通路保护算法;使用了不同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分别实现了基于这两种通路保护策略的RWA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了不同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对通路保护算法性能的影响.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使用更好的选路和波长分配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基于SRLG通路保护的动态RWA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基因重组策略改进遗传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克服标准遗传算法的早熟现象,提高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重组策略的遗传算法。该算法定义了一种新的交叉算子,即移位逻辑交叉算子(包括蝶形移位交叉算子和洗牌移位交叉算子),用它们对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实现有规律的交叉重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经典的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标跟踪过程中遇到的遮挡、离开视野、平面内旋转、运动模糊等问题,在传统的跟踪学习检测(TLD)算法基础上,提出了fDS-TLD算法.算法采用快速判别尺度空间方法对跟踪模块进行了改进,并在整体框架中加入了遮挡判别机制.跟踪模块的改进使得跟踪器可以更好地跟踪平面内旋转和运动模糊的目标,遮挡判别机制的加入使得目标在被遮挡和离开视野重新回来时具有更好的跟踪效果.采用TB-100测试集进行测试与验证,证明了本文算法与TLD等4种算法相比,对于跟踪过程中发生的遮挡、离开视野、平面内旋转、运动模糊等情况具有更好的跟踪精度和准确度.在现实场景中进行了跟踪实验,证明本文算法具有实时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算法(WL-SMILMS)。该算法采用小波函数将夹杂干扰噪声的来波信号变换在多尺度频域,对高频部分采用采样矩阵求逆算法(SMI)进行权矢量更新,对低频部分采用最小均方误差算法(LMS)进行权矢量更新,用两部分融合后的权矢量更新滤波器抽头权值,实现数字波束形成。该算法克服了SMI算法计算复杂度高、旁瓣偏高的缺点,比LMS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实现了收敛率和计算复杂度的高度兼顾。  相似文献   

11.
电信企业信息门户系统组网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企业把建立一个统一、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企业门户系统,放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介绍了电信企业门户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点从性能、投资、维护等方面对电信企业门户系统的组网方案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企业信息门户正在迅速发展,企业信息门户也成了企业决策层重点思考的工作。从企业信息门户的发展需求和特点描述了企业信息门户的由来与优势,论述了企业信息门户建设与办公自动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两个系统的集成,以期为企业信息化人员更深入了解企业信息门户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企业信息门户(EIP)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信息门户(EIP)代表着IT技术应用的新浪潮,开通门户意味着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广的视野和空间。文章论述了实施EIP的必要性。介绍了EIP的特点.提出了实施EIP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仓库的医药行业企业信息门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医药行业信息孤岛状态,对医药行业企业信息门户进行了功能设计.同时构造了基于数据仓库的医药行业企业信息门户的基本模型,并通过构造相关的医药行业企业的决策树和聚类算法,利用XML语言,实现了相互异构的Web数据挖掘.  相似文献   

15.
EIP协议模组程序化有利于降低工业控制总线开发成本,提高组态灵活性。通过运用Winsocket数据传输机理,基于TCP/IP协议族服务支持,实现了开放式EIP协议针对工业现场总线应用层协议数据的标准化封包与传输框架。经过试验与实际应用,开发的EIP协议模组能够有效服务于工业现场总线应用层协议。  相似文献   

16.
刘琦 《河南科学》2011,29(2):202-205
基于信息安全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用于研究计算机反取证中图像信息隐藏的算法EIP.通过使用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扩散及置乱待隐藏的信息,从而使得隐藏后的信息具有对二进制码流分析免疫的特性.该算法设计步骤明了,计算复杂度低,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IP算法在图像载体中隐藏信息,能够对二进制码流的分析具有免疫...  相似文献   

17.
社交网络服务每天产生大量涉及众多话题的信息,并在影响力各异的用户群体推动下广泛传播。在IP(influence passivity)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综合话题相似性与信息时效性的影响力用户发现算法EIP(extended influence-passivity)。该算法在转发网络上考虑用户间话题的相似性以及博文信息时效性,更加精准地建模和计算用户的影响力和消极性。基于新浪微博上爬取的约10万用户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EIP影响力度量算法优于IP和TwitterRank等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的生态工业园区信息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需求特征,提出信息集成的模式,并对C/S和B/S两种WEB数据库系统进行比较,根据生态工业园区各企业相对独立运行的特点,采用B/S构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研究园区信息集成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了以物质和能量流动为中心的园区信息管理系统。将其应用于陕西龙门生态工业园区生产实践,实现了对园区的运行状态及循环经济建设整体水平实时评价,结果显示其发展水平为初级阶段,这可为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简要描述了“数据仓库”、OLAP技术、数据挖掘等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实现方案,着重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环节,给出了决策分析系统在电信行业的分析应用方向和成功案例介绍。  相似文献   

20.
电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电信技术的不断创新给电信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从分析电信业发展的趋势和由此对电信监管带来的挑战入手,在对国外电信监管模式和技术手段进行充分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法律、市场准入、互连互通、资费管制、普遍服务、电信标准等六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未来电信监管模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