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滇中及其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经历了原陆壳活动阶段、原陆壳“稳定”阶段、地槽、地台和地洼5个阶段,留下了相应的构造层.前地槽构造层包括活动和稳定2种类型,具有面状分布的特征,代表陆壳演化初期刚性较低的地壳特点.地槽构造层以大红山群、昆阳群和澄江组为代表,但邻区出现分异现象.地台构造层的特征表明最迟在寒武纪,本区壳体接合成为一个稳定的整体,但从奥陶纪开始古地台边缘出现陆缘扩张现象,形成局部扩张槽.地洼阶段具有中亚壳体和东亚壳体过渡性特点,地洼阶段开始的时间与东亚壳体的相同,而激烈期时间与中亚壳体的相同.通过构造层特征的分析,认为滇中及其邻区壳体成长经历了接合、同化、分异、同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型相和地质发展史角度,论述了钦州地区的大地构造特征。该区在早古生代隶属华南地槽区,加里东运动后,在华南其它地区已进入地台区情况下,仍然为地槽。东吴运动期间,该地槽封闭,并随即开始了地槽阶段晚期——褶皱带期,为一个残留地槽。印支运动后,又同华南其它地区一起,演化到地洼区阶段,成了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钦州地区是一个超越了地台阶段的地洼。它与其它经由地台阶段的地洼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残留地槽具有继承性特征,仅出现于其负地槽部位;(2)它的出现受控于长期活动的深断裂;(3)在残余地槽间的活动性稍差,而在地洼阶段早期的活动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较新资料分析冀东北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规律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控制作用。由于该区的地壳经过前地槽、地槽、地台和地洼四大不同发展阶段,因而在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中形成不同的金矿类型:前地槽阶段形成含金矿源层;地槽发展阶段,由于多期混合岩化、多期变质分异和侧分泌作用使矿源层中的金矿质富集溶移而在扩容构造中充填和交代形成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地洼发展阶段,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而导致古地台构造岩浆活化,在巨厚的前地槽构造层的基底上形成大量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和叠加(再造)富化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滇中地区前地槽构造层可以细分为活动构造层和“稳定”构造层,分别以哀牢山群及大红山群老厂河组为代表.它们是原陆壳活动阶段和原陆壳“稳定”阶段的产物.原陆壳活动阶段与地槽和地洼2个活动阶段在构造层分布特征、物质来源、沉积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原陆壳“稳定”区已经初步具备陆壳特征,沉积区属于稳定的浅海,其沉积物来源于同期的稳定陆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中条山地区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作用和构造型相等对中条山地区地壳演化运动史进行了反演,并用地洼学说的递进成矿思想对胡篦型铜矿床的成因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了中条山地区地壳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3个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阶段,胡篦型铜矿床是经中条期裂谷环境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中条褶皱造山运动时的变形变质改造成矿作用和西洋河期再生裂谷环境中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陈国达教授的地洼说成矿理论,来研究冀东北地区金矿床所具有的复生多期热液成矿特征。文中说明了该金矿产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金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还提出金矿质来源于前长城纪地槽及前地槽构造层的混合变质的基性火山岩和燕山期地洼花岗岩类。论证了复生多期热液成矿作用是由于大地构造多期演化的结果。最后提出,断裂构造、古矿源层、燕山期地洼花岗岩体共处的“复生带”,是寻找金矿盲矿体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陈国达教授的“地洼说成矿理论”来分析冀东北地区金矿床的控制矿条件及其找矿方向,文中介绍了金矿产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并说明了金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受层控、岩控、构控三个因素所制约。论证了金矿床的形成乃是大地构造多期演化的结果。最后指出,找矿方向应当根据前地槽、地槽构造层、燕山期地洼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发育特征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1.构造条件 测区位于天山-兴安造山系,南蒙古-兴安造山东北部称为罕达气优地槽褶带。东部以黑龙江断裂与松嫩地块相接。测区地质演化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晋宁期硅铝壳形成阶段,早加里东期陆缘增生演化阶段,中晚加里东期-早华力西期弧形成演化阶段,中华力西期大洋衰末阶段,印支过渡构造演化阶段演化及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柳江盆区地壳经过前地槽、地槽、地台和地洼四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但由于盘内仅发育有地台和地洼两大构造层,因而其成矿作用的大地构造类型只有地合型和地洼型两大类。前者有煤、铝土矿等外生矿产;后者既有外生煤矿,又有内生铅、锌、铜、铁等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壳的三大基本构造单元——地槽区、地台区和地洼区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统计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差别,探讨了由此反映出来的深部构造特点。重点探讨了中亚地洼区与华夏型地洼区在地球物理特征和深部构造上的异同;对三个残留地台现阶段的构造运动状态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在综合分析各构造单元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深部构造形成演化的可能原因的基础上,从地球物理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地壳演化发展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福建及毗邻大陆地壳,中、新生代时期活动大陆边缘,几个阶段的演化特点。印支 阶段,断块强烈,地壳分异明显,各种类型的盆地发育;燕山阶段,地壳的急剧隆和裂陷,大规 模的断裂、火山、岩浆活动,构成东南沿海的复杂构造带,喜山阶段,陆缘的弧后扩张和岛弧的 造山作用。整个过程受着古太平洋板块对亚州板块多阶段的俯冲控制。  相似文献   

12.
晋宁旋回的若干古老地体经拼合形成原始华南大陆地壳;澄江旋回破裂解体;加里东旋回经多次拉张、挤压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南板块;海西—印支旋回在挤压上升背景上平静拉伸张裂,最后发生大陆碰撞;燕山—喜马拉雅旋回发生拉张断陷。泥盆纪古构造格局表现为华南海西期古大陆板块及其南、西缘的被动大陆边缘。可划分出华南陆块、右江-南岭被动陆缘、南秦岭-龙门山-盐瀑、丽江被动陆缘、钦防残留海槽以及它们的次一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南缘经历了太平洋板块和特提斯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作用的复杂过程,并在不晚于早第三纪早期,已经由活动的大陆边缘转换为不活动的,具有典型的不活动边缘的重力效应特征。根据构造演化分析,大陆南缘的陆缘盆地属不活动边缘拉裂盆地,南海中央海金则属于边缘海盆地。本文阐述了亚洲大陆南缘的主要转换断裂系统,讨论了这些断裂系统所反映的太平洋—特提斯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板块边界的应力机制和活动方式,认为在特提斯—印度洋域,这些转换断裂系统从西向东延伸,分别属于右旋和左旋滑移。它们对中国大陆南缘边缘构造带和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处特殊构造部位和地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和多种地质事件,使贵州由活动陆缘一被动陆缘一陆块内部转化;由准大洋型地壳(红海型)一过渡型地壳一大陆型地壳转化;地壳由活动一稳定转化;地壳厚度由薄一厚转化,地壳结构可划分为三层,地壳发展与演化划分为四阶段。因此,贵州地壳具有多层性、地壳发展与演化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大地...  相似文献   

15.
泛华夏大陆群东南缘多岛弧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多岛弧盆体系理论研究思路出发,认为中国华南地区在晚元古代至加里东期,应是由泛华夏大陆群东南缘的多岛弧盆体系组成部分。泛华夏大陆群东南缘多岛弧盆系统从东南向西北由渐闽一云开岛弧、闽粤弧后盆地、武夷山岛弧、湘桂弧后盆地、江南岛弧、雪峰山前陆隆起第几部分组成。它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与泛华夏大陆群碰撞与缝合过程中,通过弧-弧、弧-陆、陆-陆碰撞,向前陆盆地演变的持续过程中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尔多斯南部地区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与演化@袁卫国@赵一鸣...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ies of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and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have not on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lid earth science in China, but also provided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advance the plate tectonics theory. In view of the nature of subducted crust, two types of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have been respectively recognized in nature. On one hand, the crustal subduction occurs due to underflow of either oceanic crust (Pacific type) or continental crust (Alpine typ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proceeds by arc-continent collision (Himalaya-Tibet type) or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Dabie-Sulu type). The key issues in the future stud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are the chemical changes and differential exhumation in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zones, and the temporal-spatial transition from oceanic subduction to continental subduction.  相似文献   

18.
大陆边缘三角洲盆地一直是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世界上很多大的油气区均是分布在三角洲盆地,如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非鲁伍玛盆地三角洲和印尼库泰盆地马哈坎三角洲等。通过对不同类型大陆边缘三角洲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对比研究,明确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三角洲盆地的盆地结构、内部构造样式、烃源岩特征及成藏模式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漂移期发育的尼日尔三角洲和鲁伍玛盆地三角洲重力滑脱推覆构造体系发育。在裂陷期拗陷阶段发育的库泰盆地马哈坎三角洲重力滑脱推覆构造体系不发育。马哈坎三角洲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均来自三角洲体系,以生油为主,具有自生自储,近源成藏的特点。东非鲁伍玛盆地烃源岩为下侏罗统海湾环境海相烃源岩,主要生裂解气,具有阶梯式长距离运移,远源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板块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特征,确定了巴西东海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经历了早白垩世巴雷姆期陆内裂谷、阿普特期陆间裂谷、阿尔比期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3 个原型阶段,分别充填了湖相及河流三角洲、过渡相碳酸盐岩与蒸发岩、海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其中,陆内裂谷阶段湖相烃源岩为大油气田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陆间裂谷期碳酸盐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浊积砂体形成两类优质储集层;陆间裂谷期蒸发岩及被动陆缘阶段海相页岩分别为碳酸盐岩及浊积砂体形成高效区域盖层。裂谷期湖相烃源岩始新世—中新世开始生排烃,油气首先沿裂谷期断层及砂砾岩体进入盐下储集层中,如果不发育盐窗,油气直接被盐岩高效封盖在下伏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中,形成盐下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否则油气则会沿盐运动形成的断层运移至盐上被海相页岩“包裹”的浊积砂体之中富集,形成了“双保险”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搞清该盆地群大油气田的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不但深化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而且能为中国石油公司制定南美油气发展战略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