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希  常青  从常奎  栗丹 《甘肃科技》2013,29(10):32-34
主要叙述以全国二调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和统计采煤塌陷区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数据的方法和流程。并以铜川矿业有限公司徐家沟煤矿为例,提取和统计出该矿2012-2016年塌陷重度区的地类数据。实践表明,利用ARCGIS软件提取和统计塌陷区土地利用数据是快速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古村落旅游是我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之一,其资源内涵丰富、吸引力强,产品结构和特色符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重点分析了我国古村落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和保护现状.分析认为:古村落旅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旅游产品不成熟、旅游规划水平低、旅游资源保护不力、经营管理体制混乱、旅游宣传不足、旅游意识观念落后、人力资源短缺等方面.依据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所获基本数据,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古村落旅游为例,提出了对古村落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与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韩城党家村作为陕西省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凝聚着陕西关中地区的民居特色。党家村旅游业经营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村民收益很少。为了了解这种现状出现的根本原因,笔者于2006年国庆期间对党家村进行了调研。方法通过调研,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与党家村的村领导及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结果了解到党家村旅游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村民自主经营模式问题。结论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现有的自主经营模式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提出了党家村在今后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旅游地的综合认识和总体评价,是可以操纵游客内心深处的东西。本文以旅游形象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经验,探讨宜昌旅游形象提炼的难点及现存的问题,通过归纳分析认为宜昌市旅游形象定位为“壮美三峡·大爱宜昌”,最后就宜昌市旅游营销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在原有“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旅游产品体系的基础上,着重推出“逍遥游”,以期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休闲旅游产品体系。通过揭示“逍遥游”的特定内涵,结合山东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现状,初步提出“逍遥游”旅游产品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代表的桂西北是广西境内裸露石山面积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区域,生存条件差,气候恶劣,也是广西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但这样的地貌特征,蕴藏着丰富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俗风情,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因此,将恶劣的生存环境转变为旅游开发的优势,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本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自然生态景区的管理和建设,以旅游扶贫的方式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旅游非优区不是资源贫乏,就是经济落后、区位不理想,旅游发展条件较差.非优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局部优势资源打品牌塑形象,实现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环境、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业绩三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了旅游非优区测评体系.通过对山东省17地市进行测评分析,判定了山东省旅游非优区的范围与非优因素,并以滨州市为例探讨了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策略,即适度开发、滚动开发、产品创新、形象制胜.  相似文献   

8.
那俊迁 《科技资讯》2008,(29):78-7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然而在能源需求中,煤依然是主要的能源需求类型,这就促进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以吉新煤矿为例,就煤矿支护设计技术问题作出浅析,以期为从事此方向研究的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支柱,西藏作为一个丰富旅游资源的旅游大省,在以发展旅游为支柱产业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在资源丰富的同时西藏的旅游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基础设施,其中还有很值得重视的还有西藏的旅游人才稀缺的问题。本文主要以西藏为例简略谈谈西藏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产品属性及其供给路径的视角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传承。认为泉州南音等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依托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以企业为主体、可再生非核心遗产资源要素利用、原生态文化遗产区外围空间三个基本维度上理性架构其旅游化传承的路径,使非遗的主要保护和传承者与遗产资源的开放利用主体区别开来,核心资源的保护与可再生非核心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非遗地的核心保护区原生态保护与边缘区域窗口传播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开滦煤矿采煤下沉区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将采煤下沉区改建为人工湿地,建立开滦沉降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想,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减轻地表沉陷的开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分析了房柱式采煤方法、条带开采方法、水砂充填采煤方法、分层间歇开采方法和离层带高压注入泥浆技术等对地表沉陷的影响,指出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对于减轻地表沉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兖州煤矿塌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采集不同水文期的土壤样品,研究塌陷地积水区和非积水区氮、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季节性积水区一个水文年内,土壤中氮元素发生流失现象,全氮流失率达10.03%,碱解氮流失率达30.15%;全磷、速效磷发生沉积聚集现象,其中速效磷的积聚更明显。在非积水区,由于塌陷加剧土壤养分的表聚作用,促使全氮和碱解氮的流失减少。而全磷发生流失,流失率为15.24%。在垂向上,丰水期各指标含量减少的梯度平水期的梯度枯水期的梯度,在0~40cm深度,碱解氮流失率最高为50.6%,速效磷流失率最高为38.11%,在40~60cm变化幅度较小,在60cm深度之下,各指标逐渐成汇聚状态。判定60cm深度为土壤养分的塌陷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采煤塌陷地状况与治理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高效地利用煤炭资源,保护采煤塌陷地的生态环境,采用济宁市1987年TM遥感影像和2002年的ETM+遥感影像和近年来的统计资料,对部分采煤塌陷地进行现状分析,并由煤炭产量预测塌陷面积变化的大致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济宁市采煤塌陷面积将新增116 85 km2,到2015年新增采煤塌陷面积将达到151 88 km2, 最终将形成兖州、济东两大煤田塌陷区.采煤塌陷面积的大量增加,给当地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带来一系列问题,鉴于此,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生态复垦的综合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东北煤矿区地表下沉系数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东北煤矿区现场所获得的大量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地表下沉系数与覆岩岩性、开采深度、采动性质、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方法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起了其统计关系,并对参数的置信区间进行了估算。所得结果对矿区地表移动与变形预测参数的选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测氡技术在地表沉陷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山煤矿地表观测站为例,把测氡技术引入地表开采沉陷观测中,通过分析得出测氡技术完全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常规测量一起进行地表沉陷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阳城县煤矿区中小煤矿土地塌陷数量、类型、程度以及塌陷破坏特征的调查,分析了造成土地塌陷的原因,探讨了黄土丘陵区中小煤矿在采煤过程中造成土地塌陷与上覆岩性、地层构造、地形地貌、煤层开采条件、采煤与顶板管理方法的关系,以及土地塌陷规律,为今后综合治理土地塌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质、水文、环境、采矿、时间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煤矿区开采沉陷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煤矿区开采沉陷的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顾及地表沉陷的矿区地貌可视化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矿区开采沉陷预计结果的可视化过程中,由于矿区原始地貌离散高程数据与开采沉陷预计格网数据这两种空间数据不一致,数据融合很复杂,很难将矿区受开采沉陷影响后的地貌详实的显示出来.为此,基于CASS软件有效地融合了这两种空间数据,并成功的实现了顾及地表沉陷的矿区地貌可视化.该方法形象真实的反映矿区开采地表沉陷后的地貌特征,为分析和评价开采沉陷损害程度以及沉陷区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同家梁矿住宅区发生矿震的情况和地质概况,探讨了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和程序,确定了矿震区域的采空层位和采空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