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本文对防绕击属性的避雷针在架空线路上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了线路出现雷击的原因,研究了运用防绕击避雷针的对策,阐述了防绕击避雷针实际工作的原理,探讨了防绕击属性的避雷针在架空线路上的应用设计要点,以及解决低等级架空线路不受雷击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单钢管避雷针结构横截面为圆形且基频较低,在运营过程中容易发生风振现象,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其进行3维数值风洞模拟,探讨7种风速下钢管避雷针结构受力性能及风振响应,并与现行的国家规范条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典型风速下避雷针结构两侧所受横风向风压力最大为1.03 kPa,是顺风向风压力的1.72倍,且在不同节段钢管连接处风压力突变现象显著;当风速大于10 m/s时,避雷针结构所受横风向风压大于规范提供的风荷载标准值,两者相差42%,且结构顶端位移相差30.6%;当风速大于20 m/s时,避雷针结构横风向振动频率与避雷针结构高阶自振频率接近,避雷针结构易发生高阶弯曲振动,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正>防雷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避雷针高度,大多采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D"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中的方法进行计算。而这种计算方法,只能算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不能直接计算出一个被保护物体需要多高的避雷针来保护,必须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避雷针的大致高度。在工作实践中,黄山天威电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结出了一种不需要计算,通过工程设计作图软件就可以迅速确定避雷针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介绍一种具有一定波阻的避雷针(我们称它为阻抗避雷针),它和现有普通避雷针的引雷作用完全相同,但它使雷击避雷针时的雷电流幅值和陡度减小,可大大减少雷害事故,本详细地阐述了它的保护原理和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5.
在变电所设计中,为了防止直接雷击电力设备,通常采用多支等高避雷针进行保护,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是折线法,参照规范为《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本文简单介绍了折线法和滚球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折线法和滚球法保护范围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6.
针对避雷针在天线防雷中对微波信号的影响,通过把避雷针的模型等效成天线,分析避雷针接收微波信号和接收徽波信号后在钢管中的传输特性,得出避雷针对微波信号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抛射曲线问题实验设计中的演示部分,将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演示的flash技术作为演示实验的重要部分。介绍了三种不同情形下的数学描述、技术实现和演示程序及其制作方法、流程和Flash常用命令。  相似文献   

8.
直击雷保护是变电站防雷保护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变电站直击雷保护一般采用独立避雷针或构架避雷针 ,常规构架避雷针多安装于构架上。该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阐述了 35 k V线路终端安装构架避雷针的可行性。 35 k V变电站采用线路终端塔顶安装构架避雷针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雷保护装置的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9.
王平 《镇江高专学报》2007,20(3):108-109
针对“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对部分内容采用实物演示教学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0.
何国新  卢子安 《广东科技》2009,18(24):52-53
本文应用滚球法原理,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一些定理,对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特别是三角形布霄的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的计算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闪电先导与地面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根据长间隙放电的物理过程建立了包含上行迎面正先导的三维负极性先导发展模型。利用模拟电荷法计算了电晕区的电位分布及电晕电荷量,作为上行正先导是否满足激发起始的判断条件,建立了上行正先导的起始传播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估了建筑物形状特征对于闪击距离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回击电流峰值、建筑物垂直高度或避雷针高度的增大,闪击距离也逐步增大;在建筑物垂直高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避雷针高度的增加,闪击距离逐步增大,当避雷针高度大于30m后,闪击距离的变化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电晕放电是研究地闪过程和雷电预警的关键,而以往的模型多为二维模型或一维模型,且多以单个建筑物电晕放电为研究对象,因此建筑物(群)电晕放电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三维电晕放电模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开发了考虑风场与忽略风场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三维电晕放电模型,并通过应用于单针系统、双针系统以及九针系统,以证明本文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相比于以往的二维或一维模型,三维模型使用起来更灵活,更能全面的获取空间参数和近地面空间的具体数据,且变网格划分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对大模拟域中细小尖端的精细化模拟,还能扩大模拟域范围。  相似文献   

13.
避雷针电晕电流的测量结果表明,避雷针的电晕电流通常为几微安到几十微安,释放的离子流不能大量“中和”雷云电荷。避雷针不能干扰雷云电荷及其分布,不能影响雷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在已求得了避雷针尖端与地面电场强度对比率的基础上,提出了避雷针雷电防护中的点电荷与针地引力对比度引雷理论,由其得出的保护角和保护半径的理论值与避雷针保护角法的经验值相符;理论与实际的相符表明,理论是对避雷针雷电防护过程中本来就存有的一些本质特征的如实反映,丰富和拓展了避雷针雷电防护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连续(测角)交会的方法,在测区通视条件差,不具备敷设测距导线时,可用此法。选取通视性好的固定目标(如避雷计、电视接收天线等),作为过渡点以传递点的空间坐标。  相似文献   

16.
根据滚球法原理,结合实例,介绍了采用几何作图法和图解法直接进行高于滚球半径的气罐的独立接闪杆的设计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解决了特殊独立接闪杆设计的难题,为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人员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某35 kV变电站雷电导致熔断器炸裂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设避雷针、更换接地体、接地体与主接地网并接,以及并联安装保护间隙等防雷措施.采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对接地电阻和保护间隙前后的防雷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避雷器接地体与主接地网连接、熔断器并联安装保护间隙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雷电过电压幅值.  相似文献   

18.
依据闪电回击过程的光谱,结合等离子体理论,计算得到放电通道的温度、电子密度和组分粒子数密度等参数,并对4个地区闪电放电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及其光谱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放电通道的温度一般高于高原地区;通道中一次电离离子占主要地位,且NⅡ离子数密度最高;不同地区的闪电放电通道中,NⅡ、OⅡ离子的数密度占同种元素总粒子数密度的百分比变化不大,高原地区回击通道内NⅠ、OⅠ粒子所占浓度百分比略高于沿海地区;对于温度相同或相近的回击通道,沿海地区通道内的电子密度、粒子数密度、平均压强通常高于西部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9.
避雷线预绞丝端口所产生的电磁损耗是预绞丝端口高温的主要热源,局部高温可能导致避雷线发生损伤.基于避雷线与预绞丝之间接触点的实际分布特征,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预绞丝端口的三维电磁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预绞丝端口的电磁损耗密度分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合稳态温升实验与接触电阻测量实验对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基于该仿真模型,探究了预绞丝端口电磁损耗与钢的相对磁导率和绞线绞合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足够的准确性,误差没有超过8%.预绞丝端口的电磁损耗主要集中于避雷线与预绞丝之间的接触点,各排接触点的电磁损耗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逐步递减.此外,预绞丝端口的电磁损耗与钢的相对磁导率、相邻接触点的轴向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