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事件,英国与阿根廷之间剑拔弩张,南大西洋上空出现战云。虽然目前双方都在进行紧张的外交活动,表示愿谋求和平解决,但结果如何尚难预测。阿英两国对马岛主权之争长达150年之久。二次大战后,在各国人民要求消除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的高潮中,英国曾同意根据联合国宪章使该岛非殖民化,但主张根据该岛居民意见解  相似文献   

2.
十二年前两国兵戎相见,今日又生龃龉;「嘴仗」不断,动手尚不现实。今年8月22日,阿根廷通过新宪法,重申对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拥有主权;英国随即宣布扩大马岛渔业保护区,坚持对马岛拥有主权的立场。两国在马岛主权问题上互不相让,致使争端再起,并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孔繁 《世界博览》2012,(8):24-25
正军政府与老牌殖民国的战斗阿根廷本来希望借马岛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结果却让英国重建了自信。4月2日是英国和阿根廷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战争爆发30周年纪念日,两国各自举行纪念活动悼念阵亡士兵。在阿根廷南部城市乌斯怀亚,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  相似文献   

4.
持续了两个多月的英阿马岛之战,以武器装备占优势并得到美国支持的英国重占马岛而告一段落。这场战争使双方损失惨重,并对两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军事上的得手,加强了因执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而声望下降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执政的保守党的地位;反对党工党则因在马岛问题上曾与政府持异议,一时失去了与保守党分庭抗礼的声势和力量。阿根廷的失利,引起阿国内政局的动荡不安。马岛失陷  相似文献   

5.
英阿两国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交战了两个半月.停火后,阿根廷宣称它决不放弃马岛主权,英国则断然拒绝重开谈判.在马岛战争期间,美国始而穿梭调停,继而支英反阿,力图插手马岛.所有这一切,固然同主权归属、战略考虑乃至国际声誉等等有关,但除此以外,据说也与马岛的丰富石油资源有关.阿根廷早在1907年就已在陆地开采石油.几十年来,在英、美石油公司的参与下,阿根廷钻探了22,000个井,其中生产井17,000个,居拉美首位和世界前列.1981年  相似文献   

6.
英阿马岛之战已告一段落,它对阿根廷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深远的.阿根廷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多索,在6月17日的讲话中分析阿根廷在马岛战争受挫后的形势时指出,如果马岛的"军事事件是一个转折点的话,那么变革的时期就应该从现在和从这里开始".马岛之战使阿根廷的国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内外政策动向如何,这是人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苏联东欧国家同南朝鲜的关系在僵冻40年后解冻;美、日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也开始松动。  相似文献   

8.
阿根廷与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争议由来已久.1982年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遭遇失败,加尔铁里政府下台,阿根廷恢复民主制度,开始谋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马岛主权争议.马岛主权争议具有双方争夺资源能源等深层次原因,马岛问题及马岛战争对阿根廷内外政策乃至拉美局势等产生深远影响,阿根廷政府推动解决马岛问题的主要做法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曹廷 《世界知识》2023,(7):48-50
<正>近期,阿根廷和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主权问题再起争端。3月初,阿根廷外长卡菲耶罗宣布,本国政府决定终止两国2016年签订的关于合作开发马岛的“福拉多里-邓肯协定”,提议与英国重启主权问题谈判,并将遵循联合国大会和联大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的指导方针开展相关工作。英国对此表示失望并拒绝谈判。在当前全球大国博弈加剧、局部冲突不断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4日至7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访问俄罗斯。这是1932年沙特建国以来,沙特国王首次访问莫斯科。长期以来,沙特与俄罗斯在诸多问题上立场相左,关系不睦。萨勒曼此时访俄具有释放解冻两国关系的标志性意义。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涵盖能源、经贸、安全等多个领域的重磅合作文件。两国还达成至少30亿美元军购协议。新成立的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也受到两国领导人欢迎。叙利亚局势是两国磋商的重要话题之一。双方就保持对话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1.
11日英舰开进马岛主岛之间的海峡.12日,英阿双方发生激烈海空战.14日,苏联抗议英封锁马岛周围公海,英拒绝苏指责.英首次出动地面部队袭击马岛.15日,英舰袭击马岛的卡尔德隆港.阿总统加尔铁里重申将继续对话并对抗英军事行动.16日,英机袭击马岛海峡内的两个海湾——索罗湾和达尔文湾.17日,欧洲共同体决定把对阿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5年来,双方关系不断拓展、深化,取得这样的进步实属不易。中国与东盟国家虽是近邻,也有着长期的历史交往,但二战结束后,在冷战背景下,双方的关系并不好,在许多方面,甚至处于对立状态。25年:从关系解冻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中美关系解冻,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开始改善。1974年和1975年,马来西  相似文献   

13.
英阿马岛战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美国同交战双方的关系都非同寻常,一个是传统的存在特殊关系的盟国,一个是阻止苏联在拉美扩张的重要支持力量。但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美国在马岛战争中站在了英国一边。战后,美国调整同拉美国家的关系,美英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阿森松岛     
正当阿英两国剑拔弩张之际,4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费希尔说,美国根据1962年签订的协定有义务让英国使用大西洋英属阿森松岛屿上的美国军事设施。在英国通知美国机场司令以后,英国军用飞机有权在该岛机场上降落。但费希尔又说,这并不意味着在这场英阿争端中站在英国一边。  相似文献   

15.
大事记     
1985年11月26日—12月10日11月28日中国和朝鲜签署领事条约。宝钢一期工程举行投产仪式。27日胡启立率中共代表团14日至今访问南斯拉夫和联邦德国。第40届联大通过马尔维纳斯群岛决议,要求阿英两国着手谈判寻求和平解决途径。埃及、伊拉克和约旦三国签署海陆运输协议草案。第35届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在巴格达举行。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中日贸易开始起步,进入70年代后,中日开始建交,贸易关系稳定发展。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后,中日贸易步入全面合作阶段,日本开始对中国发放政府贷款和进行直接投资,90年代后,中日贸易迅猛发展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7.
无锡读者周炜读第四期《民间外交之我见》后来信询问:为何在中日恢复邦交之前,从国际法上说两国还存在着战争状态?现简答于下。国际法上,所谓战争状态系指交战国之间的敌对关系所形成的状态。战争可能通过交战双方或一方宣战,或一方使用武力另一方认为是战争行为而开始。战争状态开始后,交战国之间的和平正常关系,如外交和领事关系、条  相似文献   

18.
以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解冻pH值、蛋白质溶解性、水分分布等为指标,研究4 ℃解冻、室温解冻、流水解冻、微波解冻、超声解冻5 种解冻方式对冷冻泥鳅肌肉组织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解冻方式对泥鳅鱼肉解冻损失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流水解冻对泥鳅鱼肉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pH值、蛋白质的溶解性影响最小;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肌浆蛋白的溶解度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较好,都呈显著相关;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解冻后的鱼肉的微观结构,解冻后泥鳅鱼肉的肌肉纤维间隙变大,其中,超声解冻的间隙最大,微波解冻后出现部分蛋白变性;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测定横向弛豫时间,发现解冻后泥鳅鱼肉的水分状态和含量发生变化。5种解冻方式中,流水解冻后的泥鳅鱼肉解冻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最小,质构特性好,最终确定冷冻泥鳅的最优解冻方式为流水解冻。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一生只出国访问过两次前苏联,第一次访问虽然由于各方面原因处于被动状态,但通过访问,两国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从而为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第二次访问时虽然毛泽东受到很高规格的接待,中国也由于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拥有崇高威望而处于平等甚至相对主动状况,但访问后中苏关系却开始渐行渐远,最终走向严重对立。毛泽东的两次访问成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史上的两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近来,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引发的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紧张,对两国经济关系的不利影响开始发酵,并给中日经济关系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中日经济关系恶化究竟会对中、日两国各自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从理论上说,双边经济关系变化对参与双边经济活动国家产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或者说两国之间的经济依存程度、每个国家在这种依存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的整体经济实力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