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弹性损伤模型出发,根据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历史,整理出了经典弹性损伤模型中的几种独特想法,以及不同损伤模型各自对混凝土材料非线性与不可恢复变形等力学行为的反映。从3个方面归纳总结了经典的弹塑性模型对塑性应变的反映,重点是从损伤变量的演化法则——基于损伤能量释放率、损伤能量释放、经验演化法则总结了几个有代表意义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通过研究对比了各个模型的特点以及不足,为研究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个考虑损伤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已有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得到了一个考虑损伤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并通过对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单轴拉伸实验的理论研究.验证了考虑损伤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更适合于对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描述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含缺陷物体的与时间相关的失效过程是一个热力学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失效过程中发生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现象,不同尺度上耗散结构的自相似性可供从微观过度到细观和宏观,基于缺陷演化过程国局域温度场和热磁效应的实验研究,从统一的宏、细、微观层次体系出发。研究了与时间相关的缺陷体的失效过程,结果表明。这个失效过程并非纯力学过程,其中的热力耦合和热磁效应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连续损伤力学基本理论的一些见解,以及应用连续损伤力学分析结构破坏过程的思路、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连续损伤力学的理论框架及基本方程组,并给出了一种求解上述基本方程组的计算模型。将此计算模型用于流变断裂过程分析,可较准确地预估具有流变性能构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一种采用分数阶导数的新流变模型理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提出了一种采用分数阶导数的新流变模型理论,它将分数微积分理论和经典模型理论的方法统一起来,使得模型的物理概念来明确,使已有分散的分数阶导数模型工作系统化,使问题的解法系统化,它克服了经典模型理论和实验结果吻合不好的严重缺点,仅采用很少几个元件组合就可获得很好的效果,利用这种模型理论,可望构造出各种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的新固体和流体模型,这种新模型理论可以满意地描述物体的瞬时弹性、延迟弹性、粘性流、塑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脂肪组织材料各材料本构的参数灵敏度,以便合理简化参数反求变量,提高材料对标效率。【方法】采用对4种常用的脂肪组织材料本构模型进行无约束压缩试验,研究各材料参数对力学响应的影响情况。【结果】线性黏弹性材料本构中短效剪切模量与衰减常数对接触力影响显著,Mooney-Rivlin超弹性本构中材料常数对接触力值影响较大,Ogden超弹性本构模型中Ogden系数对接触力值影响最显著,软组织材料本构中材料常数对接触力影响显著。【结论】为脂肪组织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参数反求及材料对标工作的合理简化提供了参考,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粘弹性本构理论中的弹性回复对应原理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首次提出了粘弹性本构理论中的弹性回复对应原理(或称为记忆消除对应原理),该原理开辟了求解非线性(及线性)粘弹性问题的新途径.对于线性或非线性粘弹性材料在等幅循环应变或等幅循环应力作用下的具体计算实例表明:只要材料存在瞬时弹性,利用遗传性积分的逆式,永远可以消除记忆,把现时应力或现时应变回复到瞬时弹性应力或瞬时弹性应变,从而真正实现了非线性(或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与非线性(或线性)弹性本构关系之间的对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轴压缩试验研究水工混凝土材料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并用公式推导其动态压缩损伤因子,为大坝地震损伤分析提供参数依据。在10-5 s-1至10-2 s-1的应变速率范围内对立方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研究,分别对其强度特性、峰值应力处应变、弹性模量与应变速率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其率相关公式。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得到考虑不同应变速率的混凝土材料压缩本构关系。根据能量等效性假设,通过材料压缩损伤演化参数推导压缩损伤因子,从而建立压缩应力与压缩损伤因子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水工混凝土材料压缩力学性能率相关性明显,应变速率10-2 s-1对应的峰值强度较应变速率10-5 s-1对应的峰值强度提高17.5%。在进行大坝地震损伤分析时,应谨慎选择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及其对应的损伤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两种土基土非线性流变特性与模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典型地基土,即深黄色粉质粘土与浅紫色粉质粘土进行室内单剪蠕变试验研究,发现当应力水平大于屈服极限时,两者均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蠕变特性;并对两种粘性土进行非线性流变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两种粘性土建立了统一的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量金属塑性损伤的新方法——电阻测试法。此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运用此方法对工程实际中常用金属A3钢进行了测试,导出了用电阻率表示的金属塑性损伤D的数学模型。此模型是几何条件相依的。该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流变断裂学的基本概念及裂纹扩展过程的实质,并提出流变断裂学的未来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我们开创的流变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流变断裂学的主要成果。应用这一新理论,我们成功地解释了拓溪水电站单支墩大头坝迎水面上垂直裂纹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多机制损伤演化的干涉现象,指出了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局限性。建议采用复损伤模型研究多机制损伤。并对GH123合金在高温低周疲劳下的损伤响应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了有关损伤演变曲线和演化方程以及材料损伤响应函数随循环频率变化的曲线。同时进行了微观断口分析对比试验,其结果与宏观模型一致。  相似文献   

15.
带缺陷流变性材料破坏过程中显现出热致磁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材料破坏的过程中,由于内部温度梯度的存在,导致裂尖断裂过程区具有热致磁效应.可见,热传导方程应包括电磁场的贡献.这种情况意味着断裂过程区内的磁感应场变化,不是由磁通量守恒律的局部化剩余产生,而是本构关系的直接结果,它显示为非局部效应,并参与能量耗散,因此,材料的破坏过程不是纯粹的力学过程.本文应用线性算子谱论建立了条带型断裂过程区的流变场方程并讨论了其热力学关系.最后,以对于Galilei不变式是协变的Lorentz不变式方程分析了裂尖断裂过程区的电磁场特性.本文的成果将有利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定向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设计和制造以及有关结构物的失效分析.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到了长脉冲激束辐照到铜薄片上产珠 新的破坏模式。这种破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鼓包;剪垣变形局部化及由冲塞所引起的贯穿,这种破坏模式的典型特征是鼓包和冲塞都是沿着入射激光相反的方向进行的,它同人们所塾知的激光引起材料破坏的分裂,烤化和汽化等不同,激发束的特殊空间分布造成了这种新的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散斑法对两种不同铺层方式的环氧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测试研究,给出了相应的实验数据,为理论计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