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Matlab考虑铁耗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了考虑铁耗时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系统模型的可行性,并验证了其控制算法,为实际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电梯用的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用于矢量控制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基于其数学模型的电机控制仿真软件包.通过对PI控制方法的仿真实验,去验证所开发的电梯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很好地满足电梯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以其数学模型为基础,传统模型通常建立在ABC坐标系、αβ坐标系和dq坐标系下,包括磁链方程、电压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在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基础上,将控制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即逆变器部分与电机综合考虑,推导建立扩展的切换数学模型,并用状态方程的形式给出。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利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电源进行性能检测和功率评估,并使用实际永磁同步电机作为驱动负载进行试验时,存在的试验平台设计复杂、能耗高、参数不易调节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电子负载的永磁同步电机模拟系统的实现.采用StarSim软件搭建运行在NI实时仿真器中的主电路模型,并利用DSP控制器实现对电机模型与模拟电流的控制,从而建立永磁同步电机模拟系统.为了分析系统可行性,对该模拟系统进行硬件在环(Hardware in the Loop,HIL)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永磁同步电机模拟系统真实地反映了实际电机的电气特性,使用该系统替代真实电机对驱动电源进行性能检测和功率评估时,具有设计简单、绿色节能、参数便于调节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永磁同步电机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而其控制系统一直是研究该种电机的难点所在,因此,开展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系统仿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采用Matlab/Simulink对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控制系统的性能,表明了系统的仿真方法的有效性.论文工作可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相比于电励磁电机,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运行可靠、维护简单等优点,这些优点使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得到了快速发展.电机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振动,所以对其电磁振动和噪声的仿真分析是研究低噪声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基础.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电机产生电磁振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电机内部产生了径向电磁力.首先建立电机的电磁力计算模型,提取径向磁通密度和径向电磁力,通过电磁力和声网格耦合建立电磁噪声模型,将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较验.验证结果一致,表明计算模型可靠,对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噪声情况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Slemon等表面置磁型永磁电机(PMSM)的改进铁耗算法,推导了考虑磁体边缘斜角时定子齿与轭的磁通密度的幅值及其时间变化率的表达式,提出了永磁电机定子齿与轭平均涡流损耗密度的解析计算方法,由此建立了永磁电机铁耗的解析模型.结果表明:磁体边缘斜角技术能有效地减少铁耗.实验和模型计算结果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结构与助力电机的助力特性,以永磁同步电机为助力电机,提出采用电流滞环跟踪控制策略.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分别建立助力永磁同步电机及电流滞环跟踪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以此为对象研究当某A0级轿车处于低速、中速和高速时在该控制策略下助力电机输出扭矩的可行性及采用该控制策略的响应速度与抗干扰能力.通过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内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方法 ,在MATLAB SIMULINK环境中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各部分进行精确建模和仿真。为使仿真系统更接近于实际系统 ,其中根据电压型逆变器驱动信号及功率管的实际开关状态对其进行建模。仿真的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正确的 ,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为该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参数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的存在、低速反电动势难以检测以及检测算法的复杂性,导致现有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普遍存在一定误差。为了减小转子位置检测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调整d轴电压校正转子初始位置的方法,借助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搭建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校正永磁电机转子初始位置,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求解自旋-玻色子模型下的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解,验证并探讨声子模的Fock|N〉的个数N的收敛性;即N增大到一定值(记这个数值为NL)后,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解保存不变;定性的分析耗散两能级系统中自旋翻转的动力学特性。发现声子库耦合的引入,使得自旋的隧穿,在两能级相遇之前就可能明显发生。声子的存在使粒子能跳跃到较高能级,不用等到两能级相遇的时候,就有一部分粒子可以跳跃并隧穿过去,实现自旋的翻转。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组件对象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优越性的显现,软件组件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也进入了组件化的进程,介绍基于活动模板库实现对MAPGIS路径分析模块进行COM封装的基本原理、设计思想以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对语言交际模式作了尝试性研究,目的在于阐明交际中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基于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和Verschueren开创并阐释的顺应理论,提出了顺应-关联的交际模式,并对这一交际模式的应用价值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传统以代码为中心的数控系统开发方式导致了系统测试滞后,系统性能难以保证。针对这种情形,提出利用模型转换将领域模型转换到第三方验证工具(Matlab 或UPPAAL)进行系统性能早期测试,从模型层保证系统性能。讨论了采用基于元模型层规则定义、语义动态添加和基于设计模式的操作等策略,以此满足实际模型转换的具体要求,给出了其框架。并指出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实现步骤和技术手段完成模型转换。从数控系统工作模式模型到StateFlow模型的转换实例从建模语言构建、映射规则定义、算法设计等几方面验证了上述模型转换理论框架和实现手段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武器系统测试性设计技术滞后于装备研制水平的问题,提出采用多信号模型法评估系统测试性。多信号模型法基于一种分层建模的思想,在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以分层有向图表示信号流向和各组成单元的连接关系。通过定义功能、故障模式、测试与信号之间的关联性来表征系统的一种模型表示方法。文中建立了引信系统的多信号模型,针对引信作用失效故障模式。对系统测试性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量化结果,如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故障隔离模糊群组、未被检测的故障、未被使用的测试等。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故障检测与隔离,具有建模简单、模型失真度小、通用性强等特点,对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旋-玻色子模型单模情况下的严格数值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一种新的完备基矢,通过严格数值对角化对自旋-玻色子模型的单模情况进行严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使用这套基矢能简化计算过程,避免了原有方法中复杂的特殊函数计算.进一步计算了能级的变化情况以及环境温度对模型隧穿劈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虑了CD4+T细胞的全logistic自我繁殖,构造了具有治疗的HIV病理研究模型,研究了解的存在性、正性及稳定性.通过对每个感染T细胞释放的HIV病毒平均数量N的讨论,得到:如果NNcrit,有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两个平衡点,但此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地方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最后通过构造Dulac-Bend...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个由法国首先提出的降雨径流流域模型,该模型把以转移函数一阶差分(DPFT)为基础的降雨径流模型与以渐消记忆递推最小二乘法(RLS)实现参数实时估计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结合在一起,前者用于上游子流域或支流流域:后者用于子流域以下.本文在DPFT参数计算上与原模型有所不同,经试验效果是好的.文中还用国内资料作了一个DPFT模型的算例,模拟精度是较高的.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的基于模糊推理的车辆跟驰模型参数校准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TSK模型的车辆跟驰模型.采用改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TSK模型辨识方法,对分组中数据点不足的情况作了特别处理,通过GPS采集跑车实验数据,根据实测数据构建并验证TSK模型.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吻合较好,模型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表明TSK模型用于车辆跟驰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中参考模型的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时变负载泵控马达电液伺服系统自适应控制,探讨了参考模型的选取对系统瞬态的影响,给出了理论上的仿真结果,并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在负载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通过选到参考模型,系统均能获得优良的动态性能,同时还提出了改善系统瞬态响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