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合成氨装置安全现状评价为目的,结合"人—机—环境—管理"系统思想将影响合成氨装置安全现状的因素,分为工艺条件、员工素质、设备安全可靠度、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等5大类和21小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确定各指标因素的权重,构建合成氨装置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某合成氨装置安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合成氨装置安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应用模糊推理对驾驶模拟装置有效度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试验,从模拟装置的功能方面对坐椅固定的驾驶模拟装置的满足程度、有效性进行了模糊推理评价  相似文献   

3.
采空区地表建筑地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采空区地表建筑地基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采空区地表新建建筑地基稳定性的诸多影响因素,确定了评价因子,给出了主要因素的隶属度确定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评价目标的判断矩阵,合理地分配了各因素的权重,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综合评价指数与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级别的对应关系. 应用三个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机床床身的质量对整机可靠性影响极大,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指导工艺规程的改进。针对热时效过程下机床床身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提出热时效熵的概念。从5M1E6个方面分析导致床身质量损失的原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获得对6个方面的初始评价值,然后结合熵权法和基于Vague集的模糊评判得到各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最后基于6个因素的综合权重与初始评价值得到床身质量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应用模糊推理对驾驶模拟装置有效度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试验,从模拟装置的功能方面对坐椅固定的驾驶模拟装置的满足程度、有效性进行了模糊推理评价。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化工生产装置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以及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只有全面分析了化工生产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才能做出恰当的评价,找到正确的隐患整改对策措施,进而制定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工业企业安全评价,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将企业的系统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单元,建立多层次的安全评价因素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并采用安全等级特征量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得出企业的安全等级.应用实例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效果较好,可在一般工业企业的安全评价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系统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选择了立地条件、土体结构、耕层理化性状、耕层有效养分、农田基础建设、土壤污染状况六大类19个基本要素;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成所选要素的层次结构;模糊评价法建立单因素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计算单因素的权重,综合肥力指数法评定耕地等级、障碍因素综合评判法进行中低产田类型的划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耕地分等定级数学模型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火电厂厂址选择的特点,从地理影响因素、技术影响因素、经济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构建火电厂选址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实例验证表明,相比传统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厂址优化决策,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液压支架的位姿、直线度及其工作状态是评价综采工作面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保证无人工作面能够自动连续推进的关键。提出了用运动过程还原法来描述液压支架的6个自由度位姿,即3个位置自由度(u,v,w)和3个姿态自由度(θ,φ,ψ).基于该方法,设计了利用巡检机器人对液压支架位姿和直线度进行检测的模型,并重点对支架位姿检测过程中巡检机器人位姿的检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激光发射装置及激光接收装置的结构及尺寸;分析了激光装置的结构模型,建立了装置坐标系,并根据激光接收装置上3个激光点的6个坐标值,推导出机器人6个自由度位姿的逆运动解算公式,实现了机器人位姿的运动过程还原;通过正运动解算和虚拟装置运动模拟两种方法验证了逆运动解算的正确性,为后续的液压支架位姿及直线度的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型水泵—水轮机组轴系的动力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大型水泵—水轮机组为实例,讨论了机组轴系的动力特性——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特性。要计算得到轴系的动力特性,关键在于正确建模,再通过试验或真机现场实测,获得必需的数据和资料,然后用转子动力学方法求得。讨论了建模的策略,分析了影响轴系动力特性的各种主要因素,如轴承油膜和支承结构的刚度、回转效应、水的参振质量以及各种水动力、机械力和电磁力。透彻地掌握轴系的动力特性是机组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机组的安全运行和故障诊断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车用气泵为大型车辆提供制动高压气体。当前对气泵的测试是在简易测试台上,由多人操作调节完成性能测试,耗时长,效率低;且受人为因素影响难以保证精度和重复性。采用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则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采用集成电路器件,设计一种集信号调理、信号放大、AD转换、PID调节电路等一体的测试装置,实现对气泵性能的自动检测,克服人为因素影响、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测量精度。取800rpm和1000rpm对气泵参数进行多次测试试验表明:测得气泵运行的各参数波动小于均值的5%,重复性小于0.04,系统检测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热泵干燥设备,在不同干燥条件下针对大理去皮鲜核桃进行干燥,得出核桃的热泵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干燥介质的相对湿度是影响热泵干燥核桃的重要因素,根据核桃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得到以下结论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定色期干燥温度设定在40℃,湿度35%,并保持8~10h;后期温度设定在45℃,湿度45%,并保持30h;在此条件下干燥核桃不仅速率快且产品品质好.  相似文献   

14.
对直膨式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系数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在热泵系统制热模式下,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该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热泵系统的性能参数,并在所建直膨式土壤源热泵系统性能试验台上测试该系统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管壁温度、制热量、性能系数等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吻合,证明模型基本可靠;随着冷却水流量的增大,热泵系统的制热量和性能系数都会随之增大;随着冷却水入口水温增大,热泵系统的制热量和性能参数都会随之减小;热泵的性能系数在2.8~4.5之间,高于常规的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5.
在已开发的热泵流化床谷物干燥设备研究基础上对其中的热泵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干燥实验系统热泵供风温度以及供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细致的理论分析,发现增大蒸发器回路风量与降低冷凝器出口风温可以显著改善热泵性能.依此拟定了热泵改进方案,预测了改进后热泵的性能指标,分析比较了相应干燥系统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热泵供热系数可达到3.856,干燥费用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电机内嵌叶片泵的液压电机泵结构,液压叶片泵的泵芯插装在电机转子的内部空间,电机转子内部还设置一个孔板离心泵以增强叶片泵的吸油能力,利用电机内部的油流对电机进行冷却,具有结构紧凑、噪声低、效率较高、无外泄漏等优点.由于液压油具有黏性且电机气隙较小,工作时气隙油膜受到剪切作用会产生负载效应,采用环形缝隙黏性流动模型和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电机气隙及油液黏度对电机泵效率的影响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气隙适当增大时,可以提高电机泵的效率,有利于电机和液压泵的集成.  相似文献   

17.
归纳总结目前已有的离心泵蜗壳参数化三维造型的思路,根据离心泵蜗壳二维水力设计方法,选用UG/Open为二次开发工具,在VC++6.0编程环境下,开发出由离心泵原始设计参数直接生成蜗壳实体模型的参数化三维造型程序.该程序利用外界的输入参数更改模板文件中的表达式,进而更新模板生成新的实体模型.以离心泵SM73-100-20为研究对象,对同一个叶轮建立2种不同的蜗壳模型,一种利用本程序建立,另一种采用常规建模的方法建立,利用CFD软件分别模拟这2种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结果显示2个模型的性能曲线吻合程度良好,经实例检验结果表明:该程序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机械部件的设计安装、检测液位的光电转换电路和程序设计三个部分,提出了在按液位定时计量的单板机和单片机自动控制、检测容积泵流量以及发动机耗油量过程中,如何抑制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事前提高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固有可靠度和逐级清除不可靠隐患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稳定可靠地实现按液位定时计量的液流量检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往复泵组的泵效检测系统,应用微机对泵的有关参数进行自动采集,绘制示功图并计算输出有关泵组效卑的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预测大型水泵在运行中的性能,采用了统计学习理论中的核心算法--支持向量机.针对某一全调节轴流水泵,建立了水泵扬程计算模型和效率计算模型,并绘制出了不同叶片角度时的性能曲线.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的水泵性能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简洁性,只需要知道少量的训练样本就能建立数学计算模型;它克服了传统的实验方法获取性能曲线费用高,也克服了神经网络方法中"过学习"现象和"欠学习"现象的出现;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大型水泵的综合性能,提高水泵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