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旅游形象设计和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武器和竞争策略,通过对泰安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进行实证研究,将泰安市总体旅游形象定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城一体的旅游观光与接待城市.还依据企业形象设计(CIS)和地区形象设计(DIS)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泰安市的理念形象(MI)、视觉形象(VI)、行为形象(BI)以及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勇 《科技资讯》2006,(12):115-115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是当今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策略,对城市旅游起着导向性和标志性的作用,该文依据烟台市旅游资源特色,分析烟台旅游发展现状,初步设计了烟台市的旅游形象,并阐述了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叶永春 《科技信息》2012,(34):I0020-I0021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理念形象、行为形象、景观形象的集合体,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和风貌,包括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形成和建设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征,更注重城市文化的外显性,有时二者互用。本文以四川泸州为例,论述了泸州的城市文化特色,将创意设计与泸州的城市文化相结合,通过理念的准确表达、视觉识别的准确表现、行为的传播,形成自身的形象个性。通过城市形象设计可增加大众对城市文化的了解与传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促进招商引资,促进人才、资金及其它优势资源的聚集和流动,加速城市全方位发展,进而加快城市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易元明  马钦玉 《科技咨询导报》2007,(27):247-247,249
校园形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高校形象设计的必要性及高校实施校园形象战略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了校园形象设计与提升校园文化的意义,提出了高校形象设计与校园文化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形象塑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旅游开发可以促使一部分具有旅游资源的小城镇良性发展.小城镇发展近乎“千镇一面”,形象塑造是小城镇旅游开发的核心.根据城市形象设计学,小城镇旅游形象塑造按照分析——定位——表述的技术路径来进行,文章以山西小城镇旅游开发为例对小城镇形象塑造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旅游形象研究是近年来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在简要分析前人关于重庆旅游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析了重庆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中存在的旅游形象不突出、旅游形象设计塑造的主体缺位等问题,并提出了政府主导旅游形象设计和塑造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的旅游开发规划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旅游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旅游主题形象设计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整个区域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小城镇旅游规划中的主题形象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河南省淇县的旅游资源特点对整个区域的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实例探讨,旨在为小城镇旅游规划中的主题形象设计问题提供全面、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业区旅游品牌化形象建设的视觉设计中,将区域文化与旅游建设相结合是其典型发展趋势,研究结合“麒麟水乡”旅游形象设计案例,探讨视觉设计中多元要素的融合设计方式,设计与文化角度分析典型处理方法的应用价值,力求从策略和方法上支撑形象设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胡彩霞  王林 《科技资讯》2006,(31):143-145
旅游地形象设计日益受到国内外重视。文章从旅游地形象设计的概念、特点和形象设计程序方面阐述了旅游地形象设计的一般原理。并以山西中阳县为例,论述了中阳旅游形象设计遵循的原则。最终构建了一个包括旅游形象定位,整体形象,宣传旅游口号,要素设计等比较全面地旅游地形象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当前国内外形象设计的现状.基于相关理论,分析了形象设计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误区.指出要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应注重对个人形象差异化与个性化的表现,注重整体形象塑造与各分系统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处理,注重被设计者之社会性体貌与相关时尚系统的完整结合,从而达到个人形象设计科学化、实用化、具体化的目的,为个人形象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景德镇旅游城市形象需要塑造,主要原因是城市环境欠佳,这又与城市建设用地在《景德镇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过于分散直接相关。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应采用集中紧凑式建设布局。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Landsat TM/ETM+和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1987年、2000年、2005年和2013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每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为建设用地、林地、水体和耕地四类,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稳定性指数、城市扩展弹性系数、城市扩展方向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6年来宿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一直持续增加,扩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扩展强度也进一步增强.1987-2013年,建设用地面积净增50.67 km2,扩展速度为5.18%,扩展强度为1.63.城市空间格局由填充式逐渐向外延式转变(即由老城区向外延伸扩展),主要向南、北、东南和西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形象的城市设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形象的角度,重点分析探讨了我国城市设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分析探讨了相应的思路与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市形象的城市设计模式。笔者强调营造城市形象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色彩斑斓,却很少有章法,既失去了个性,也没有了特色,众多城市沦为千城一面的下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对城市意象的提炼和规划,由此造成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万乱之源。为此,我们需要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城市意象的重要引领和控制意义,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结合的层面上,探讨城市意象的提炼和规划,从而使得一座城市变得丰满而有个性,并且为自己赢得适宜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城市经济关联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域,对武汉城市圈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各城市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以及中心性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经济关联强度较弱,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武汉市中心地位突出,经济发展呈现"一城独大"格局;武汉城市圈外向型服务功能落后,城市间服务功能不协调;武汉城市圈经济集聚与辐射功能总体较弱,区域一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建议:分类引导,提升武汉城市圈城市总体实力;完善交通,强化武汉城市圈网络化结构;明确分工,实现武汉城市圈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增强武汉城市圈城市流强度.  相似文献   

16.
城市广场的物质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形态的结点,是城市居民活动的载体,是容括城市历史文脉、文化艺术的物质环境空间。笔者从物质环境建构的角度,对城市广场的空间尺度、可达性、舒适空间营造、自然景观等方面的设计建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城市广场的物质环境建构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城市广场的建设与设计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象的塑造,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珠江源头第一市的曲靖,应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明确建设珠江源大城市作为曲靖发展的目标定位、塑造以爨文化为核心雕塑之城的个性形象、发展工业为曲靖城市经营提供产业支撑,以此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貌是城市开发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地貌既影响城市的城建用地,也影响城市的交通建设和城市的景观带建设.金华市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市地貌的基本特征.金华市地貌地形与城市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影响着金华市城市形态和城市格局的生成和展开,因此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必须重视城市地貌的利用问题.结合金华市旧城改造、交通建设和景观带建设等方面,试图为金华市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并为其他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论城市品牌与城市形象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形象构成要素和城市形象塑造途径为重点,分析讨论了品牌与城市品牌的内涵及其作用,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品牌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提出通过城市品牌的打造来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创业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也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将创业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分为创业政策、创业人才、创业文化及创业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从践行高校承载的伟大使命、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及推动高校自身的发展等3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服务于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动因,并着重探讨了高校推动创业型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具体包括:为政府创业政策的出台提供动力和助力;为创业型城市建设输出创业型人才;为城市创业文化建设发挥带动与辐射功能;为完善城市创业服务体系提供智力支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